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持续上升,老人的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养老服务业逐渐得到拓展,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巨大。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发展环境、养老产业服务对象以及现阶段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的状况,探索未来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马厚允 《商业观察》2023,(13):65-68+72
我国正在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供需矛盾将会推动养老产业发展,而集群化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集群化发展又需要养老金融的支持。文章借鉴国外养老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养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养老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最后分析了产业集群视角下养老金融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自2014年起,中国经济整体步入了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及其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次指出了当前浙江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促进浙江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老龄化发展态势日渐严重,老龄化发展问题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讨论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构成现状,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模式的市场选择与场景融合,形成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服务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我国老龄人口增长迅速,而与其相对应的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却严重落后,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需要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迁及传统养老思想的变化,使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在整个养老事业中显得尤为重要。但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主要从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三方面展开论述,以求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艳英  温烨清 《市场论坛》2020,(1):63-69,75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未来的养老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养老产业。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措施在于,在发展养老产业的同时,推动基本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参与到养老产业中,建立全方位养老保障体系,从而实现养老有保障。文章首先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展开分析,然后实证分析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耦合程度,在分析我国这种参与现状之后,对发达国家的参与经验展开了总结,最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给出相关的参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面对严峻形势,“十四五”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目前我国对智慧养老产业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存在老年人难以跨越数字鸿沟、养老产品和服务供需不匹配、养老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稀缺、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提出要全方位提升老年人数字信息素养、促进智慧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匹配、着力培养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建立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标准等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到2020年以至21世纪中叶的"新时代",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合理发展养老产业,不仅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必经之路,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社会矛盾对健康养老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采用PPP模式已探索数年,文章基于新时代背景着重研究健康养老PPP项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 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顺应社会发展而壮大的产业,需要政府的财税政策来引导和支持。 文章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并针对已老和未老将老两个群体提出具体的养老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养老模式提出相应的财税政策,以此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分析了河南省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特点,并且指出了当前河南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发展河南省养老服务产业的对策建议:要遵循服务内容上兼顾物质照料与精神慰藉、发展方式上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动、发展水平上要与各地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原则,实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促进民办养老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社区为主导的居家养老模式,积极培养养老服务产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计划生育政策、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业方面提出对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但随着我国城市经济文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老年人支付能力存在不同层次差距,并存在养老方式选择单一、养老支付能力较弱、养老机构发展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城市养老体系的完善,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城市养老问题,在分析城市老年居民的养老意向、养老支付能力以及机构养老的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老年人养老支付能力、减轻城市老年人子女的养老负担、发展城市养老文化事业、促进城市养老机构发展,为我国各城市制定养老服务政策和有效利用养老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旅游养老服务业的主要形式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问题根源在于供给制度不完善,阻碍了旅游养老快速发展;要素供给不完善,影响旅游养老服务品质;旅游养老产业体系未形成,阻碍了旅游养老市场化进程。对策是:全面推进旅游养老服务制度改革、大力丰富旅游养老要素供给、大力提升旅游养老产业生产率、注重旅游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欣然 《商》2014,(8):161-161,155
由于我国老龄化现状,养老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要的社会问题。以房养老这一方式提出有十几年历史,很多地区也做过试点,但其发展现状却并不乐观。以房养老在我国能否开辟一条新的养老道路呢?本文围绕以房养老的内涵、意义和在我国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状况,来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红英 《现代商业》2013,(34):275-275
养老地产是房地产市场的新领域,是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从我国人口现状出发,结合中内外,阐明了养老地产发展的必要性及建议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是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产业发展机遇。本文在分析了"老龄化"、"养老服务业"的概念、特点之后,运用GDP支出核算法和指数平滑法模型,测算出"十二五"期间城镇养老服务业的产值及其对我国GDP的贡献,探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和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其正成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居家养老这一新兴的养老方式的发展又存在供给不足、服务范围窄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居家养老发展的经验,根据公共服务产业理论,确定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公共服务产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养老机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使候鸟式养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黑龙江天鹅颐养联盟作为全国首家由政府发起的候鸟式养老产业联盟在我国14个南方城市发起推介活动,达成签约意向数百项,候鸟式养老产业在黑龙江得到初步发展,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并通过其他产业拓展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空间。但候鸟式养老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制度的不完善和养老服务的不足制约着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的体系尚处模糊状态。要做好候鸟式养老产业就必须打造品牌效应,组织相关各行各业抱团发展,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减轻业间壁垒,在最为顺畅的沟通下共同和谐运营。  相似文献   

18.
提出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假设,依据调查数据,描述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探索应对我国大规模急速老龄化的养老战略选择,分析不同养老方式对养老资源的不同发掘整合结构及功能、不同养老方式需要的条件,以及经济住房困难和富裕家庭对不同养老方式的选择。依据老年人不同自理能力,提出对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模型的建构思考,探索规避老龄社会养老风险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目前面临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地区差异大等问题,这给我国养老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文章从现实出发,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对养老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现状及传统,借鉴国外的养老经验,指出建立健全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养老经验,开展自救养老,是我国目前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不断推动着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而养老产业的发展又离不开金融支持。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业务方面已经取得初步发展,但由于养老产业自身特点,目前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还存在诸多不足。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宽参与养老金融业务的范围,满足社会对养老金融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