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信作为腾讯旗下的一款语音产品成为了当前最火爆的手机通信软件。微信为何会如此流行?在短短的两年的时间,微信的用户注册数超过3亿。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多,不少人已经减少了电话、短信的使用量,转而利用微信的语音、文字、图片形式来交流。而更多的品牌商家和企业也开始重视微信营销的商业价值。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免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各种新媒体类型不断出现,如微信、微博等,尤其是微信被应用在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中,中小企业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企业推广,实现了多样化文字、动态图片以及语音等的统一,有利于企业与市场受众进行互动。微信营销成为现代企业的新型营销模式,中小企业应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产品推广,注重营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以及账号编辑,可以实现扩大企业知名度,实现产品营销的目的。文章主要对当今社会中小企业微信公众账号的编辑以及运营方式展开系统分析,分析微信公众号运营中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微商创业、微信支付……微信已经渗透到生活的角落,很多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日前,微信朋友圈出现火爆一时的"口红试用"宣传广告,不少人申请需要填入自己的详细信息,结果不但收到的口红是假货,还为此支付了16元的"快递到付"费。甘肃省公安厅搜集整理了2016年十大微信骗局,冀提升民众防范意识。警方表示,类似打着"产品试用"幌子做虚假销售勾当的骗术,比之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微信营销为视角,对玫琳凯(中国)微信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玫琳凯(中国)微信营销存在无法在线上回答问题;公众账号不能实现语音交流;推送内容缺乏趣味性等问题。最后,文章对玫琳凯(中国)的微信营销提出线上线下推广、完善功能模块等举措。  相似文献   

5.
早上睁眼,很多人拿起手机的第一件事是看下有没有微信的未读消息;出入公共场所,"健康宝"成了2020年以来的"最热小程序";很多人出门不再带上钱包,只靠电子支付……2021年1月19日,一年一度的微信之夜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公布了微信10周年最新数据:每天有10.9亿人打开微信,3.3亿人进行视频通话,7.8亿人进入朋友圈,1.2亿人发朋友圈,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微信上有3.6亿个公众号,朋友圈每天有1亿条视频内容。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信用户不断增加,很多商家将营销的战地转向微信,而现有的营销模式将微信时代推向了高潮。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功能保护了微信使用者的隐私权,迎合了用户的需求。二维码成本低、效率高,商家能精确地进行营销。微信公众平台提升商家自身形象和客户满意度。但微信营销平台依旧缺乏营销品牌效益,商家与用户互动率低,用户隐私安全受到威胁。微信的LBS、语音功能、实施对讲等一系列多媒体功能,依旧给微信营销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智 《消费导刊》2009,(9):148-148
"科技证据"无论从含义到特征,还是到法律性质,都对传统的证据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科技证据是研究测谎结论在我国法律上适用问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但是对于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问题理论界至今仍争论不已。本文主要从科技证据的含义、特性及适用问题方面展开论述,进而研究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证据在诉讼中使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微信5.0发布以后,其商业上的意图更加明显。用户面,从人们对"最常用的微信功能"和"最重要的微信功能"的选择上,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许多变化:曾经的"聊天"、"朋友圈"等社交功能认知开始出现下降;商业、服务类新功能如"扫一扫"、"摇一摇"、"微信游戏"、"微信支付"出现了较明显的上升。商业化助力——从人与人交互平台到人与物交互平台总体看来,5.0强化和升级的新功能"常用率"和"重要率"都出现了较明显提升。对比微信5.0用户与非5.0用户对"常用功能"的选择,曾经的三大王牌功能:"语音聊天"、"文字聊天"、"朋友圈"在5.0用户中的常用比例已经开始下滑,同时下滑的还有QQ邮箱、漂流瓶等平移自腾讯QQ的古董功能。除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代表产品微信则使人们沟通更加便捷。微信是由腾讯开发的一款即时通讯工具。其主要在手机上使用,用户可以在微信上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还能根据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以及通过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背景下,微信作为一种新型通讯工具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微信的出现对企业等经营方来说,微信的出现无疑为他们带来了一种新型营销方式,然而,消费者认知度及忠诚度是衡量营销成败与否的重要指标,微信营销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认知度还可以,忠诚度则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微信营销进一步发展,如何更好地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及忠诚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微信营销概念及特点等入手,对顾客认知度及忠诚度对微信营销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提升微信营销顾客认知度及忠诚度的有效途径,旨在推动微信营销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很多人开始用微信进行营销,而这其中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就是化妆品的微信营销。在商家真正进入微信营销渠道之后,发现这个营销渠道获得的利润巨大。所以,很多商家开始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把自己的产品宣传出去。本文分析了微信营销化妆品的好处和当前微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潘瑞洁 《商》2014,(50):169-169
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即时通信应用软件--微信( WeChat )。作为一款以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视频及语音等为传播工具的手机通信软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也支持腾讯微博和QQ邮箱及插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二维码扫描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将内容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是微信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语。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微信软件用户的爆炸式增长,很多嗅觉敏锐的企业和商家投入大量精力来挖掘微信营销的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化妆品企业顺应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率先把握微信营销先机,利用渠道转移的机会开发新的消费群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微信营销的现状,解析化妆品在微信营销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探究微信营销对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影响,并为微信营销如何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一、前言一提到微信,可能大家想到的是微信可以聊天,可以发语音,可以发短视频,可以替代电话等等功能,大多还停留在认识微信的最基本功能,如果用马斯洛需求层次来形容大家的认识,那就还停留在第一阶段,如果作为一个公司还是如此短浅的认识,那么这个公司注定会消失在这个移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微信作为移动新媒体的标志性产物,不仅是因为它能发  相似文献   

15.
随着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微信,微信便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大江南北,很快使用微信的用户数量就突破了6亿,这6亿相对聚集的客户就成为很多企业觊觎的对象,企业们也纷纷开展微信营销,力图在这个微信上能分得一杯羹,但是关于如何更好的借用微信来实施营销活动还是有着诸多问题的,本文便是从这些问题出发,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的出现及发展催生了微信的诞生。微信作为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中影响最大的通讯软件,使用潮流已然形成。本文对微信中的品牌传播进行分析,分析其现状结合传播策略,试图为日后在微信中将要进行品牌传播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微信电话本对语音业务的替代,不是像‘数码照片’对‘胶卷’一样的毁灭性的替代,而是一种演化。” 11月11日,微信正式推出了微信电话本,用户一键登录之后便可与微信好友直接通话,而且是免费的。前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表示,微信电话本还是基于运营商数据之上的业务,用户在使用这一产品时,还是会使用运营商的数据服务,因此是完全可以双赢的。  相似文献   

18.
鲁成 《创业家》2015,(3):54-55
企业需要的是整体的、可勾选的解决方案。从服务提供商角度看,如果只做一个功能,可能在某个热点上是可以的,一旦过了风潮就很危险。当微信变成一个拥有11亿注册用户、活跃用户近5亿的超级平台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有一种感觉——生活全面被微信绑架了:每天一早起来刷微信,午饭的时候刷微信,跟人见面加微信,睡觉之前还刷微信……不仅如此,很多公司的生意也被微信绑架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手机移动端迅速发展和普及,微信作为一项成功的手机软件被越来越多人熟悉并使用,而微信公众号作为微信特有的信息传递途径给广大用户带来独特的体验。将这种新颖的信息传播方式运用到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工作中无疑是一种创新突破。因此,在对协同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梳理的基础上,以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为例,讨论微信公众平台在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微信电话本的意义,更在于推动政策上的创新。也许腾讯也没想到微信电话本加上免费语音之后如此快地爆红。在微信5.0刚推出的时候,也曾有过实时语音的功能,不过后来悄然下架,此次再度推出免费语音功能,却没有放入微信,这还是有深意的。本来,微信如此巨大规模的装机量,会大大降低相互通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