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全球创新创业热潮背景下,创客空间这一极具创新活力的组织形式被广泛推广.高校以创客空间和创客实验室等形式为载体实施创客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服装020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客,可以降低创业风险,对财经类院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展创客空间是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途径。国家高新区积累了发展创客空间的诸多优势而且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文章认为,国家高新区推进创客空间发展的重点是要树立与创客空间相适应的创新理念;明确创客空间定位,创新创客空间组织形态;完善机制体制,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创客空间建设;推进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创客和创客空间的内涵及创客空间成功的案例出发,分析图书馆与创客空间的关系,进一步说明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意义。在"双创"背景下,文章对图书馆发生转型的现象,以及创客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创客又有了新的定义,他们可以利用开源硬件和互联网,把更多的创意转变为产品。创客空间指的是社区化运营的工作空间。在这里,有共同兴趣的人们可以聚会、社交,并展开合作。8月15日,中国一拖首家创客空间在拖汽公司挂牌成立,中国一拖党委书记助理、工会主席田鹏和拖研所公司党委书记耿志安共同为创客空间揭牌。中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和共享经济的发展,为创客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作为创客的基本载体,众创空间也逐渐发展起来。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孵化器。是在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和大众创新的趋势下,通过对2.0环境下的知识型社会创新创业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市场化机制、专业化的服务和资本化的途径建立起来的新型公共创业平台。其具有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等多重优点。本文对我国众创空间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创客空间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双创"热潮下,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应运而生。"高校众创空间"的成立成为高校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以江西财经大学"江财众创空间"为例,沿用企业文化分层方式,介绍高校众创空间现状及江财众创空间的建设情况,阐述在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创客活动的内容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意识的过程,探讨高校众创空间品牌文化体系建设,为高校众创空间品牌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兴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客空间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其发展。创客空间提供多方位的融资渠道和多角度管理服务等,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集聚效应。本文通过创客空间的生态圈,对创客空间各主体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历经6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信重工已成长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最大的重型装备企业之一,A股上市公司。作为国家首批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中信重工着力搭建线上、线下和成果孵化"三大平台",积极构建技术创客群、工人创客群、国际创客群和社会创客群"四群共舞"创客体系,推进资源共享、创新融合和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顺应创新2.0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轰轰烈烈的发展,我国正积极掌握知识社会创新创业的特点,紧紧把握机遇,搭借全球创客浪潮兴起的东风大力扶持发展众创空间。众创空间面向公众开放,极大鼓舞了亿万群众的创新热情,成功培养了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有力解决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文章主要分析众创空间平台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途径,针对融资难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服装产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众创空间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众创空间具有开放性、聚合性、初创性、盈利性的特点。众创空间的运营机制包括创客的创新精神,创业导师的引领,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江西服装学院"e魔方"众创空间是创新网络构建的代表,该项目在人才、体制、区位、项目方面具有优势,创业导师辅导、空间资源充沛、资金充裕都助推服装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此,应健全众创空间管理机制,提升创业辅导服务,加强对创客项目的金融支持,完善第三方咨询服务体系,加强园区的对外交流和信息沟通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豆芽创客空间的"来电"主题影院和3D打印项目获得众筹及融资;厚德创客空间医生工作站获得10万元的创业奖励;多维众创空间"一划赚"获得A轮500万元支持;浮藤众创空间软木生花团队以107%的众筹百分比筹集到项目资金;@梦众创空间创业项目白沟购获得200万元天使投资;领创众创空间的甜心岛社区烘焙o2o体验馆项目募集创业资金10万元;EasyCAE云计算仿真平台项目募集创新资金5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创客文化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全新视角。创客空间作为创客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资金、场地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创客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创业缺乏创新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创业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资源缺乏共享性与合作性;高校"创客空间"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服务功能不完善等方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包括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与创业融合、创业实践、创业项目指导与孵化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工程,单靠任何一方力量都显得单薄,只有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动,共同合作,才能形成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合力,才能实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12)
自从2015年"创客"一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关注着"创客"这一焦点,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也进行得如火如荼。随后国家出台了"供给侧改革"策略,以期实行以供给优先,发展以投资拉动为基础,创新驱动为主导等全方位经济增长创新模式,从而使中国经济能够创新发展。从这些政策概念的提出可以看出,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在于创新,这促使以创新为核心的"创客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国家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产能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创客是技术和社会创新催生的新型创新创业模式,对于资源集聚、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对芝罘区创客组织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的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认为,创客组织是大众参与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众创空间的含义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将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结构化为创客生态圈、资源生态圈和众创精神三个维度,分析了众创空间的创业资源整合、"能量"转化和生态系统代谢等三大核心机制。基于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含义、结构、特征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丰富并优化创客群体、集聚优质的创业资源和实现创客与资源的无缝对接等三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创客空间依靠会员费、捐款、场地出租等方式维持场地运营,无稳定的盈利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NETLEADER创客空间提出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转型升级的二次创业对接相结合的"对接孵化"新模式,采取四级评审机制和六位一体专家决策机制,为创客空间长足稳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工人创客群、技术创客群、国际创客群和社会创客群"四群共舞"创客生态体系是基于离散型生产制造的特点,通过汇聚企业内外部人才资源、打通企业内外部生产制造流程,实现资源内外衔接,以优势资源铸造中国装备高端品质,是公司深耕双创实践、深植双创文化,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和独特亮点。  相似文献   

18.
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怀揣着创业初心,纷纷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然而不可避免,绝大多数的年轻创客终将在缺乏资金、资源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因此,帮助这群充满活力却又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寻求一个高性价比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显得尤为迫切。论文从众创空间如何解决高校创业环境问题和创客个人创业问题两个角度展开,为创客们提出具有广泛性、专业性、可塑性和开放性的可行性建议,开拓高校创客们对创业创新的视野,提高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3)
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主张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这无疑对于那些热爱创造,拥有执着信念的亿万群众来说是一个无限的发展机遇。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更是一次锻炼自己,发现自己潜能的又一历史高点。随着创客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大学生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本文从创客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并结合在校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构建出适合大学生的发展平台,目的给予大学生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高校创客空间应运而生。本文实证分析显示,我国高校创客空间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软硬件配置不全、规模不大、项目单一、学生认知不高、师资缺乏、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为促进高校创客空间良性、持续发展,应在培养目标、运行经费、教学模式、空间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激励机制、政府支持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