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静 《中国市场》2010,(44):167-167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做好创业教育,也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针对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新的渠道。市场发展环境变化,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日后的创业与就业方向。基于跨境电商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本文将从大学生创业可行性条件、创业风险、创业模式以及高校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四个方面详细探究大学生创业问题,旨在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而大学毕业后的就业与创业问题也成了多数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化,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应当采取何种方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就业和创业成了多数高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要想更好地实现就业或者创业就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顺应时代发展的具体趋势。本文就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总结了其就业的现状以及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与创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国家、社会和高等院校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高校职能部门和社会群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必然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职能和要求。本文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掌握和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分别从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提供就业信息和搭建就业平台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就成了时下高校大学生摆脱就业束缚、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不错选择。但是,由于大学生创业者自身原因以及高校的创业教育、政府的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虽然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高,但实际参与创业的人数比例和创业的成功率比较低。本文以南京高校为例探讨大学生自主创业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以期能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张雪峰 《北方经贸》2012,(5):181-182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贫困生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分析其主观原因,主要是因为就业环境压力较大、贫困生家庭经济条件受到限制、综合素质欠缺、社会关系薄弱。高校勤工助学是贫困大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勤工助学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结合勤工助学工作实践,发挥其对贫困生就业创业指导作用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伴着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和"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大学生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我国高校大学生纷纷涌现出了大批的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可以说"互联网+"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互联网+"大学生就业创业优化途径展开研究,以期为"互联网+"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梦丽 《商》2014,(3):258-258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比较大,庞大的就业人群使得大学生面对社会选择显得迷茫和无助,有些大学生选择进行自主创业。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政府和高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帮助,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本文从大学生创业环境问题出发,具体分析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政府和高校合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的上升,大学毕业生"未就业,先失业"的就业困难现象凸现,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模式,同时也成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入手分析,提出了从国家、高校到个人的多方面帮扶措施,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创业率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国家、高校和学生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基数连年增长;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实际应用能力差;就业理念存在误区;自我创业信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使大学毕业生拥有较好的就业创业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宏观就业环境不容乐观;政府促进就业、倡导创业的政策措施不完备;高校专业设置不科学;创业机制不健全;用人单位观念落后;考研和就业之间的矛盾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要因素。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政府应加快就业体制改革;高校应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用人单位应完善招聘制度;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的就业理念。  相似文献   

11.
《商》2016,(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学生日后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此,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知道课程体系构建,为大学生提供明确的就业方向和创业知道,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日后全面发展,更好地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本文对该问题的研究,从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入手,探讨了如何构建创业就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机遇,在当前重点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加强就业创业理念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理念是随着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其附加影响条件又受到当前互联网、信息化的社会舆论环境干扰,整体变化趋势和实际就业创业环境呈现滞后关系,政府,高校等环节需分层次加强就业创业理念引导并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自主创业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新模式和新趋势。但创业的高风险性也让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打了许多折扣。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在校贫困大学生兼职创业的现状入手,对在校贫困大学生兼职创业需求及创业情况进行了解。从创业风险角度和优势角度分析在校贫困大学生兼职创业的可行性,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构建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鹏  朱李楠  陈皓 《消费导刊》2009,(5):254-255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形势,如何担负起时代责任,积极探寻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着力点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入手,旨在探索构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受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升级等影响,经济增速从高速变为中高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因素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下,结构性失业不可避免,必然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然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却给大学生创业带来新的机遇,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增加就业的机会,提升就业质量,同时也可以助力经济的增长。文章在充分说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同时,阐述了精准创业服务机制的内涵,探讨高校精准创业服务机制的构建,以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常态化进行。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不仅仅是现代企业用人需求,更是社会发展需求,高校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无法避免的选择。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策略,以期为高校培养更多就业创业人才提出一份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一背景,首先论述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含义,以由此分别从政府营造良好的全民创业氛围、大众媒体客观引导大学生创业思路、高校建立新型的创业教育观、高校要建立起务实有效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以及大学生自身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方式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介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6)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社会就业岗位已经呈现了饱和的状态,因此,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研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为大学生解决创业和就业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广大毕业生必须及时更新就业和择业观念,高校在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成为大势所趋。阐述了创业教育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在分析创业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三大途径。最终通过创业教育,让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成一个良性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我国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