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一、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攀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提前实现。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4美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众望所归的英明决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总体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中,至2000年已实现13项,但仅剩的3项未实现目标都直接与农村有关。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按1990年物价指数,在2000年底应为1200元,实际数字为1066元;  相似文献   

3.
4.
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逐渐放缓,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同时农民收入增长放缓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必要的,为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必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实现劳动力转移和发展第三产业,通过这些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供销社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供销社作为农民群众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肩负着引导农民发展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结起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供销社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农村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民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它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关系到内需的扩大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的大问题。那么,在新时期如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当前,农村经济形势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农民增收困难。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已经连续4年下降,其中来自农业的收入是绝对量下降,我国农户中62%的非农收入不超过10%的纯农户,这意味着多数农户这几年实际收入是减少的,中央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新阶段农民增收要有新思路,从各地的经验来看,农民增收工作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调整结构、转移劳力,加大支持,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农民增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处于低速增长状态,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扩大国内外市场需求方面有效抖动农业增长,更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既要稳步推进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又要建立起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既要高速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又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既要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又要从总体上树立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既要依法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又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10.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云南的特殊省情以及有组织有领导的转移工作起步晚、  相似文献   

11.
12.
坚持增收与稳粮并重的方针,紧紧抓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主线不动摇,绝不放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积极拓宽农业外部增收渠道;坚持统筹区域发展,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既注重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又注重农村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总定位,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新世纪头二十年,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全省三大区域实现“两个率先”的时序要求是:2007年前,苏南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地区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地区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地区部分地方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地区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增加农民收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雁 《农村经济》2004,(5):51-53
本认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转移取决于工业发展的规模,后受到农村市场需求不足制约,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农村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着眼向外输出,立足就地转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着力实现五个转变,使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常年转移劳动力达2.64万人,年创收入超过1.2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33%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把劳动力转移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加强领导和管理,着力实现劳动力转移由自发无序向规范化转变我县从1989年就开始劳务输出,但多为农民自发的、松散的、无序的流动,政府统一组织的不多。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劳务输出的效果,县委、…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业进入了农产品结构性剩余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民增收缓慢也成为这一阶段的一个鲜明特征。1997~200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由4.6%下滑至2.1%。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且更为艰巨。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多年下降,直接影响农民生活的改善、农业再生产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今后一段时间社会各界努力的方向,因而应树立富民为本、超常发展、特色取胜、民本经济、增创优势、协调互动的理念,切实有效地采取措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金黎 《农村经济》2004,(5):21-23
三峡库区是我国连片贫困山区,有近百万农村移民,库区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的发展。由于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依靠传统的经营模式很难政富。三峡库区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快速发展,赶上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并且使河道式的巨型水库保持水清山绿。笔认为,三峡库区必须首先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小康指标课题组构建的中国农村小康建设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全国以及各地区农村小康建设的进展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测算的结果显示,到2010年,中国农村大体上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但是,比较起来,经济效益指标实现第一阶段预期目标的进度较快,而社会结构指标、人口素质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指标的进展则相对滞后;另外,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小康建设进展也存在显著差距。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逐年回落,农村消费市场继续萎缩,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增加农民收入仍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立足点和重点,必须进一步调整有关政策,深化农村改革,使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