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我国现在的离婚率比前些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因夫妻个人的婚前财产在婚后归属不明确而引起的离婚也日趋增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来解决,因此,尽快制定对婚前财产公证进行强制办理的法律规范是必要的,将婚前财产公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有助于更好的保护婚姻当事人及第三人的财产...  相似文献   

2.
孟阳 《金融博览》2012,(14):82-83
有很多与我年龄相仿的人可能都有一样的感受:婚前与婚后,投资理财的观念区别是巨大的。结婚以前,单身汉们的财务状况可谓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一旦结婚生子,和金钱相关的问题接踵而至,投资理财此时已不是婚前的“消遣”,而变成了实实在在、需要认真考量的事物。这也算是所谓“成长的烦恼”吧。拿我自己的理财经历与大家分享,谈不上经验,权作交流。  相似文献   

3.
正李先生27岁,准备于今年与25岁的张小姐结婚。李先生父母在其大学毕业时,已购买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一次性支付房款75万元,目前市值为108万元,这处住房的房本户名为李先生。后经双方家庭讨论,决定贷款另行购买一套交通更便利的两室两厅(价值136万元)作为新婚住房。李先生大学毕业后进入某企业工作,目前任部门经理,税后年薪13.8万元,年终奖税后6.2万元。张女士大学毕业后进入金融机构任部门助理,税后  相似文献   

4.
离婚是不幸的事,但感情分开了,财务也要分开.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财产,而且对双方的生活、事业不造成负面影响,是选择离婚的夫妻需要面对的难题. 一、公司资产负债情况 公司资产负债确定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可知目前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如下: 在婚姻存续期间,无论是用一方婚前财产还是用夫妻共同财产投资设立"夫妻公司",公司经营所产生的收益均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经营中产生的债务也由二人共同承担,因此,刘女士夫妻应对公司净资产进行平均分配.公司的资产合计3400万元,负债合计800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2600万元,由于刘女士将100万股作为干股分给公司几个骨干,因此,刘女士夫妻二人股份在公司占比为1400/1500,二人可根据此比例对公司净资产进行均分,每人获得资产2600× (1400/1500)×0.5,即1213.33万元.公司员工所持股份将不受离婚财产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8岁的李先生家在郑州,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代表,经常在外出差.结婚2年,妻子是小学老师.在郑州,夫妻两人属中等收入,算得上小康之家.他们觉得自己还年轻,暂时没有要孩子的打算.目前李先生最大的理财目标就是在郑州购买一套两居室.  相似文献   

6.
李先生夫妇都是一家外企IT公司的白领,夫妻俩的月收入加起来要达到15000元,他们都是时尚、新潮的年轻人,结婚不久就已决定要作“丁克”一族。李先生夫妇虽然收入高,但热衷于享受生活,因此开销很大,衣、食、住、行处处都非常讲究,加上朋友间的交际费用和每年至少两次的旅行费用等  相似文献   

7.
自从新<婚姻法>颁布后,夫妻双方的个人婚前财产,已经不存在由于婚姻存续期的延长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可能了.但是,家庭内部的财产纠纷,尤其是夫妻面临离异和继承析产时候的矛盾,依旧普遍存在.其实,很多纠纷原本是可以根据准夫妻的不同情况,通过在婚前理性地约定财产而避免的.从本期开始,本栏目将陆续推出婚前约定财产系列文章,由知名婚姻律师支招点评,希望可以给准夫妻以启迪.  相似文献   

8.
宗学哲 《白领金融》2004,(4M):34-35
李昕今年27岁,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任机构客户经理,月收入4000元。先生是一位中学教师,月收入4500元。他们于2003年结婚,婚后住在学校提供的一套一居室的临时住房内,两人积蓄加上结婚时双方父母的赞助,共有现金类资产25万元,分别为银行定期储蓄20万元和凭证式国债5万元。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两人打算动用全部积蓄实现自己有车、有房的家庭梦想。但许多亲朋好友劝他们先买房,后买车,不要一步到位。在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两人只好求助银行的专业理财师。  相似文献   

9.
王晓哲 《理财》2012,(1):38-40
2011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8月13日,《婚姻法》第三次司法解释正式实施,解释规定:婚前个人按揭买的房,离婚时还是归个人;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不是夫妻共有财产。  相似文献   

10.
"按揭"一般认为是英文Assets Gage(财产抵押品或担保品)的译音.住房按揭贷款是指借款人向房地产开发商购买房产时,自己先支付购房款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由银行贷款支付;在银行贷款支付期间,该房产的权益属银行所有.当借款人还清全部贷款本息后.该房产的权益才转移到业主的一种贷款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先生,今年28岁,在一家民营公司里任人事主管.年收入约15万元,平时个人生活开销3000元/月.银行里活期与定期存款加起来约有60万元,不炒股也不买基金,被朋友戏称为"守财男",打算婚后按揭买新房,用储蓄付首付.根据李先生的情况,如何给他制定相应的保险规划和理财计划?  相似文献   

12.
张勇 《云南金融》2010,(3):56-56
恋爱期间共同购房,房屋已经确定为双方共有,分手时对房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无协议的应当考虑共有人对房屋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合理确定未出资方的份额。而对于婚前购房,婚后离婚时未出资方的份额应当如何确定,司法实践一般也是按照购房时的出资多少,房屋的总价值,婚姻持续时间长短等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3.
曾经一位政治家说:当丈夫不再爱你,要跟你离婚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争取你的利益.只是大多数女性为爱痴狂,忙着浪漫与感动,却偏偏忘了对婚姻中自己应得的财产形成概念,甚至离婚时会说,感情都失去了,还要钱做什么?当然,也有夫妻冷静理智地选择了婚前财产公证和婚内AA制.除了把婚前财产梳理清楚之外,每月各交一部分钱作为家庭公款,支付水电费等共同家庭支出,其余各自料理,只在买房、投资等大项目上平均分担,届时再订书面契约.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7月,许多单位都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我们的家庭财务也应如此。年中总结有助于年终目标的实现达成,在市场经济波动的节点,半年一次的检视也更有利于家庭财务的健康。李先生和刘女士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经过两个人多年的共同努力,生活逐渐步入小康,有一个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家庭成员基本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李先生夫妇在西部的一个中等城生活,两人在商业区开了一家小型服装店,生意还算红火.考虑到两人都是个体经营者,李先生觉得,养老医疗保障以及资产增值保值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29岁的王先生和28岁的杨小姐是去年结婚的,婚后,两个人一直住在王先生父母的家里。如今,杨小姐已经有4个月的身孕,一家老小的生活重心也随之转移到照顾准妈妈和替未来的宝宝做好各项准备上来。王先生从事法律事务工作,刚工作两年多,月薪9000元;杨小姐在某外企工作已有三年多,月薪6000元左右。两人每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某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婚案件。陈强和王雪(化名)二人于1994年结婚,婚后一直居住在陈强单位分配的位于城西的一套两居室里,1999年,夫妻二人花费约3万元购买了该房屋的产权,房产证上写的是陈强的名字。2002年2月,王雪以自己的名义,通过向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位于城东的一套三居室住房,  相似文献   

18.
<正>刘伊莉离世已一年多了,为了10万元人民币的保险金,她父母与女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甚至不惜对簿公堂。2008年,刘伊莉与黄凯登记结婚。婚后,两人的生活并无波澜。当年年末,刘伊莉在别人的劝说下,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一系列险种,保险金额合计10万元。在整个购买保险过程中,刘伊莉都是在他人的指导下完成,对身故受益人都填写成了"法定"。案例回放  相似文献   

19.
家是基于情感的一个物质体,作为饮食男女,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物质财产的存在.特别是房产,更容易成为因权益不明而引发争议的对象.相关利益方最好能够订立协议,办理婚前财产公证,理性地界定好财产的归属,为婚姻加一层保险."万一将来留不住你的人,起码可以留住我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我是1993年结婚的,由于个子不高,家境贫寒,刚结婚时并未取得岳父母及妻子的充分认同.1994年儿子出生,婚后生活在磕磕绊绊中延续,但通过几年保险投资经历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