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之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构成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环渤海地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目前面临着外资调整布局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升温两个有利时机。环渤海地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必须以区域内三大重点经济板块为依托。在融入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各板块之间要创新具体合作模式,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最大化提升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港口经济》2010,(11):51-54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地区,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枢纽与门户。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际港口竞争的日趋激烈,进一步加强环渤海地区港口间的合作已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和科技进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完善的区域知识产权制度对推动环渤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中要的作用,也关系到环渤海区域与世界接轨与合作的问题。因此,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不断完善和规范环渤海渔区知识产权合作机制,把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对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中国北部最活跃的经济区域,近年来经济增长稳步攀升;同时,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进出口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对国际市场的变化也较为敏感,当前历史罕见的金融风暴给环渤海地区的进出口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引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地区在中国经济空间战略格局中举足轻重,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成为当前乃至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部署之一。以京津、大连、青岛为核心的三大城市群正在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快速发展,其中京津地区是环渤海地区的核心枢纽地带,而位于京津地区的天津滨海新区,不仅是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的天津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已经成为环渤海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滨海新区以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国际物流中心为总体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在环渤海地区日益发挥经济增长极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加快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于主动接轨环渤海、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征稿     
《环渤海经济嘹望》杂志立足于环渤海地区开发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致力于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理论交流平台。本刊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动态,广泛征集关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玲 《北方经济》2008,(6):58-59
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选取了反映区域竞争力的7大类20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京、津、冀、鲁、辽5个省市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环渤海区域内存在经济上的互补性,要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和交流,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区域一体化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渤海经济圈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在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强区域经济协凋发展的大背景下,环渤海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饥遇。国家“十一五”规划将滨海新区定位为在未来服务环渤海的现代化制造研发基地,并且明确要求继续发挥环渤海地区对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环渤海区域应加强各省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联合与协作,大力实施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相似文献   

10.
李亚力 《天津经济》2005,(3):4-9,24
环渤海地区在国家总体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崛起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天津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到2010年要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规划和建设好天津滨海新区,不仅关系到天津长远发展,而且对于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搞好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提升港口功能,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而加快天津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将对滨海新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带动环渤海区域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喻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本文对于环渤海区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大环渤海地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环渤海地区发展潜力凸显,区域经济合作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构建联结环渤海各地市发展力量、沟通经济信息的媒介平台,正是在这种时代需求下,《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在环渤海地区30几个城市共同努力下,于1987年正式创刊。创刊以来,杂志始终遵循"立足环渤海,面向全国,瞭望世界,沟通信息,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办刊宗旨,探索全国经济形势与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契合点,探寻本区域在全国发展布局中的定位,秉持务实求真的办刊态度,在宣传环渤海、服务环渤海、振兴环渤海,促进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立足于环渤海地区开发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致力于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理论交流平台。本刊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动态,广泛征集关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跨省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跨省市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区域被喻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本文对于环渤海区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大环渤海地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经济圈自1985年首次提出后,通过专家从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论证和研究,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在地区沟通和经济联系上取得相当的进展。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环渤海地区如何应对,很大程度取决于天津在国际市场竞争和在国内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怎样发挥其区位优势,重塑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一、天津市在环渤海地区的历史地位和区位优势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区域,它位于我国北部沿海地区,从全球范围来看,处在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我…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当前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党的十四大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放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在重新划分经济区时也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对之进行了单独的规划,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国外投资者的兴趣,本地区的各级领导和企业界人士越加认识到联合起来,优势互补,某谋发展的重要性,区域俣作的形势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7.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以来,滨海新区经历了3年的试验、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成为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同时也促进了环渤海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是继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以来成功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的战略部署。在滨海新区和环渤海区域经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时,今年下半年的金融风暴从华尔街迅速席卷全球,造成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不可避免的也影响了滨海新区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经济嘹望》杂志立足于环渤海地区开发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致力于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理论交流平台。本刊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动态.广泛征集关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跨省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跨省市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真知灼见。欢迎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有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立足于环渤海地区开发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致力于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理论交流平台。本刊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动态.广泛征集关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跨省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跨省市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真知灼见。欢迎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有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立足于环渤海地区开发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一致力于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理论交流平台。本刊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动态.广泛征集关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跨省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跨省市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真知灼见。欢迎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有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