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放活土地经营权旨在盘活农村土地的生产要素价值,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于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但面临法律与现实双重困境。破解困境的对策主要在于激活土地经营权的活力,使其市场流通性显著增加。法律规范层面应将土地经营权限定为物权,对其设立及其抵押权的设立采登记生效模式,且应明确抵押权的客体就是土地经营权本身。社会实践层面应构建规范的流转市场,引入第三方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并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究乡村振兴视域下,工商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法律规制。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研究结果:基于防控农地流转风险的法政策考量,《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5条对工商资本设定了"资格项目审查"和"管理费用收取"等多项法律规制。依法理视角检视,上述规制存在"审查范围过宽易于诱发违约"、"管理费用收取缺乏充足法理依据"等诸多不合理性。研究结论:为完善工商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法律规制,首先应限缩审查范围、取消"管理费用收取",同时通过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健全土地经营权市场退出机制等综合举措加以制度上的统筹规划,以期实现政策鼓励与法律规制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问题的根本依然是土地及其流转的问题。通过对平度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发现,随着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进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作业与人均耕地面积狭小和承包到户的经营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上的生产力和产能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注重提高耕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着力提高农业生产力,这是振兴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走的路。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伙模式的类型并提出规制建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正确处理合伙模式与其他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关系,注意区分合伙模式与土地经营权出租,以及合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有限责任公司模式。(2)明确确保入股的土地经营权权利没有瑕疵是土地经营权人的法定义务,从而保障合伙能够正常从事农业经营。(3)确定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伙模式的法律性质是物权流转,合伙财产属于合伙人共同共有,以便合伙人可以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解决资金困难。研究结论: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合伙模式是土地经营权入股的重要模式,不能为股份合作社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有限责任公司模式所替代。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对已经设定抵押的土地经营权能否入股合作社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分析法对设定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法理基础及对合作社各个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概括。研究结果:(1)根据《物权法》的制度和法理,设定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在得到抵押权人同意的条件下,可入股合作社。(2)设定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不会损害抵押权人和合作社债权人的利益、不会增加对合作社注册资本的影响、对合作社的权利内容也不会带来影响。研究结论:为了实现国家盘活农村资产的政策目标,应当允许设定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法律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打破了过去的制度供求均衡,引发了供求失衡,这时候需要国家强制性地提供制度支撑,以达到一个新的“点状”均衡状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需要采取法律干预的手段,通过法律制度这一刚性约束,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使乡村若干重大改革与创新于法有据,既高效地调配乡村各类要素资源,又加以规范,形成激励有效同时约束有力的长效制度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常态化。构建乡村振兴法律体系的难点是面对“乡村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系统性缺乏”这个总体情况如何做到体系化建设。这就要求在当前散在的相关法规中逐步进行层级不同、结构稳定的体系性建设,既要涉及对过往法律法规的评价,又要涉及新的法律法规的立法。文中提出建构新时代乡村振兴法制体系,首先是要探索其顶层设计,然后根据顶层设计检视当下乡村振兴的法律框架体系,跳出分散的微观化视角,进行全局性、系统化的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7.
杨帅 《山西农经》2023,(9):56-58
文章分析了山东省莱阳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临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更好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现状剖析和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禁止以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而以其他方式承包并经依法登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因此,以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面临的法律问题,并设计相关法律制度。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可采取土地的年租金(或年均收益)乘以土地承包期剩余年限的方式对土地经营权予以作价,并在公司注册资本中标明其作价的出资额;(2)公司转让土地经营权或以其设定抵押的,应经农户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为宜;(3)公司利润不宜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分配;(4)当公司破产或解散时,土地经营权应归属于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5)可构建公司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准入制度、设立对公司使用承包地的监督机制。研究结论:《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应为"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的方式以及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公司运作、监督等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有效解决乡村人口及产业治理等问题,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从土地综合整治转型构思与原则入手,并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用地效能、住宅布局、生态环保、资源整合等方面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以期实现我国魅力乡村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虽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为用益物权,但却不允许设立抵押权。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得出禁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存在以下四种不合理性:二元模式的不合理性;法律法规的矛盾性;担心农民失地的不合理性;一刀切的不合理性。同时,禁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发展、土地流转以及破坏土地权利完整性,最后,提出放开农地抵押限制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建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目的:基于《物权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改造的讨论,旨在改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立法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应当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明确承包地被征收的“公共利益”需要和细化征地补偿标准。研究结论:要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的问题、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就要切实改进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建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从乡村异质性出发,探讨与不同类型乡村相适应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与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新的启发。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基于“区位—资源—组织”三维组合将我国乡村划分为近郊优势团结型、近郊优势分散型、近郊平庸团结型、近郊平庸分散型、远郊优势团结型、远郊优势分散型、远郊平庸团结型、远郊平庸分散型8种类型,不同类型乡村分别匹配拓展型、转移型、保留型或者多类型组合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研究结论:我国乡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村集体组织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异质性决定了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没有普适性的“最优”模式,更好发挥宅基地发展权配置对乡村振兴的引擎作用,需要基于乡村异质性采取分类配置策略而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4.
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焦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存在的法律问题,针对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立法状况,提出立法对策和法律架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立法应开禁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2)继承作为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式在法律上具有可行性。研究结论:尽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中土地经营权的性质。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中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逻辑各不相同。不同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直接影响土地经营权的性质。(2)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从而采用"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土地经营权将取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法定的用益物权。(3)土地经营权人既可以是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户,也可以是通过转让、互换或者入股等流转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期限届满之前,土地经营权应当独立于土地承包权存在,土地承包权消灭与否对土地经营权不产生影响。研究结论:明确土地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才能解决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的疑难问题,从而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明确"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现行法下的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本结构,还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租赁权"两种类型。(2)"三权分置"的背景下,首先应当将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在土地经营权物权性流转时农户保留土地承包权;债权性流转时则为"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取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在物权性流转时为土地经营权,在债权性流转时是土地经营权的租赁权,在两种性质流转并存时是"土地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租赁权"。研究结论:"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的构建,应当以现行法下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为基础,既要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又要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生存权之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保护农民生存权为出发点来探寻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立法和司法保障方式。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对农民而言是在不改变农地用途的前提下增加收益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农民的相对弱势,规范和支持农地流转的相应法规没有及时配给,导致在单纯的农地流转市场自发调节下,农民的利益反而可能受到损害。研究结论:应以经济法视角来整合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保障农民生存权的立法和司法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的市场化主要在于农民和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承认农民土地使用权为物质利益获取权,给予其合法的参与市场流动配置的空间。逐步使广大农民携带其土地使用权真正进入市场经济,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顺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释放农民积极性和农村生产力。利用土地流动,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并全面提高农村经济面对城市(镇)化和加入WTO而受冲击的市场生存与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如何协调统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能否彻底物权化的关键,2007年3月出台的《物权法》对此进行了尝试,然而遗憾的是物权法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化却不是那么彻底。本文从物权法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了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根源所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基于典型村庄的案例,从系统角度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功能转型的机理与模式。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宅基地功能转型即通过改变宅基地利用方式或用地类型,使其由居住功能为主导向其他功能为主导或多元复合功能转变;(2)宅基地功能转型系统由内核与外缘系统构成,系统间彼此协调、相互响应,共同驱动并实现功能转型;(3)根据外缘系统各因子的异质性,可将村庄分为禀赋优势、禀赋平庸及禀赋劣势3类,各类村庄振兴路径不同,不仅为宅基地功能转型提供了机遇与保障,也制约着其转型方向;(4)基于宅基地功能转型机理,可凝练出旅游资源带动型、村内集约改造型及易地搬迁复垦型3种转型模式。研究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功能转型应充分考虑其内核、外缘系统各因子的条件,根据村庄禀赋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身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