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刘钦 《会计师》2019,(8):5-6
近年来,在上市公司转型扩张战略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旋律,并在并购重组后引发了巨大的商誉泡沫。本文以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现状为基础,对商誉减值计量方法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对外强化商誉信息披露、加强外部监管、内部完善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等方式减少商誉泡沫,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张嘉恬 《会计师》2019,(12):3-4
2019年1月底,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年报预报,背后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商誉减值。作为一个特殊的会计科目,我国对于商誉减值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基于近几年企业的并购热潮,从会计角度分析商誉减值问题,并在会计处理上进行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跨界并购逐渐增多,一些享受到较多产业政策的行业尤其受到并购方的青睐,这导致了并购中出现高估值高溢价的现象.为避免并购后高估值商誉出现减值风险,并购双方广泛应用了对赌协议.本文以天际股份跨界并购新泰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对赌协议条款在跨界并购中防范商誉减值的有效性,在跨界并购中预防商誉减值的对赌协议条款设置中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跨界并购逐渐增多,一些享受到较多产业政策的行业尤其受到并购方的青睐,这导致了并购中出现高估值高溢价的现象.为避免并购后高估值商誉出现减值风险,并购双方广泛应用了对赌协议.本文以天际股份跨界并购新泰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对赌协议条款在跨界并购中防范商誉减值的有效性,在跨界并购中预防商誉减值的对赌协议条款设置中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所谓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可以分为自创商誉、合并商誉和负商誉。本文研究的商誉是指合并商誉。合并商誉最直观的计算方法是并购企业所支付的购买成本高于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相似文献   

10.
何军 《会计师》2019,(23):9-10
商誉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溢价并购,既不属于无形资产,也不属于一项独立的投资,需要单独进行确认和计量。上市公司溢价收购股权形成大额的商誉,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颇深。正确的认识商誉的定义及其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意义重大。规范商誉的初始及后续计量,避免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出现对上市公司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商誉和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企业并购产生的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利弊,对于上市公司大额计提商誉减值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进行探索,并给出结论,针对商誉后续会计处理方法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韩忠雪  何露 《金融与经济》2024,(3):49-61+94
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ESG表现对企业并购商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显著降低了企业并购商誉规模和商誉减值风险。机制研究发现,ESG表现通过治理效应和信号效应路径抑制企业并购商誉规模和降低商誉减值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并购溢价率高、商誉减值风险高、绿色并购、相关行业并购时,ESG表现降低并购商誉规模和商誉减值风险的效果更加明显。此外,外部金融监管进一步强化了ESG表现对并购商誉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耿剑卫  张琴 《会计师》2011,(7):14-16
<正>根据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且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范畴。本文所指商誉为"正商誉",不包括"负商誉",因为准则规定"负商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规定确认商誉减值损失后其减值损失不得转回,且禁止确认内部自创商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行新会计准则下公司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并购形成商誉及其减值损失,发现高管的确有动机通过大量并购而提高股价,进而增加自身收益,而忽视了并购带来的长期影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并购产生的商誉一旦发生减值损失,投资者会下调对公司未来的盈利预期,减少对公司扩张战略的认同度,从而造成股价的下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已经得到共识。按照商誉的取得方式进行分类,商誉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自创商誉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不予确认。合并商誉是指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企业对被合并企业的购买成本高于该被合并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商誉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方差分析,对企业更倾向于在盈利还是亏损的情况下计提商誉减值以及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的公司后续盈利情况如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芮佳娴 《会计师》2019,(9):10-1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并购重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开始,并购交易更是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在此过程中,很多交易都出现了巨额商誉的计提,不仅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行业,涉及金额也逐渐庞大。本文认为,我们应当更加理性的看待合并商誉的问题,对于商誉的计量和确认,也从更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国情,分析商誉减值存在的隐患以及大幅减值带来的后果,希望能给相关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并购产生的商誉初始估值过高、后续计量不准确、信息披露不完善等,给企业的利润带来不小的打击.相关部门应当从优化制度要求做起,企业也应当从内部进行改善,以准确地进行并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相似文献   

18.
《会计师》2016,(11)
中国证券市场的并购交易自2013年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蕴含的商誉减值风险也不断加大。本文首先探讨商誉的本质和计量,认为现行会计准则采用"总计价账户论"的间接计量方法计量商誉,是商业价值的主观判断和可靠性、谨慎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间的一种平衡。其次,从扣除商誉前后的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商誉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商誉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影响,并提出通过合理设置业绩承诺和业绩补偿条款、充分识别无形资产、分步收购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一风险。最后,探讨了商誉后续计量,从商誉减值测试的困难性、外部商誉内部化及商誉摊销的优点三个方面论述了支持商誉摊销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我国商誉减值乱象频发,很多上市公司因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导致出现巨额亏损,引发了众多学者对商誉计量的高度关注。由于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国家的商誉准则也有很大区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及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对有关商誉后续处理方法的准则规定存在很大不同,而大多数学者仅选取其中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纵观三者来看,我国商誉准则的变化受国际及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综合影响较大,值得通过对比和分析来获得启示,为我国未来商誉准则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