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史圣司马迁在他的不朽著作《史记》中,表达了诸多的经济思想,其中蕴藏着规模经营的思想观点和平均利润的方法的萌芽。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深入探讨司马迁关于规模经营的观点,仍不失对我国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借鉴意义。一、司马迁规模经营观纵览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占有统治地位的时代。西汉封建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文、景两帝相继即位后,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轻摇薄赋、与民休息、重农轻商、“驰山泽之禁”等,使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2.
秦简《金布律》、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钱律》中有"行钱"、"行金"的记载。据研究,汉初的"行钱"是指西汉初期铸造的铜钱;"行金"就是指黄金,主要形状有金饼、马蹄金和麟趾金。封建政府以律令形式使它们合法流通。西汉初期颁行的"行钱",仍是秦"半两钱"的延续。至西汉中期,汉武帝统一铸造和颁行"五铢钱",先前使用的"行钱"被保留下来了,但其含义已经转化成通行之钱,如同"五铢钱"一样使用。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多次论及"秦始皇",从社会经济、政治用人、现实战争及法治实践等方面,对其暴虐之政进行严厉批判。着眼于治术、治道及君道,《淮南子》从道、儒立场出发,深刻反思秦政之失,认为其根由在于秦始皇迷信法家的功利政治,并将其在实践上推向极端化,以致秦王朝缺失"民本"的正义性内涵,最终在纵欲残民、与民为仇中败亡。对秦始皇的暴政之失,《淮南子》试图让统治者深有借鉴,以此促使其在治国上民本为先、身国同治,延续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汉初国策,推动西汉王朝实现"圣王"之治。  相似文献   

4.
儒家重要经典《孝经》详尽地记载了关于孝道的思想和言论,内容涉及孝道在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地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五等之孝”及孝道的基本原则、孝治思想等。《孝经》中将孝奉为德之本,要求子女诚心诚意孝敬父母,在父母年迈、困难时竭尽孝心,这些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但对于其中存在的“天地神灵”、“因果报应”等唯心主义思想,“三日而食”、“服三年之丧”的陈腐观念,人分五等的等级观念,“事君”、“忠君”的专制主义思想等封建性的糟粕要予以批判和抛弃。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是一部专写儒林生活的古典小说,但它既是中国社会封建晚期文人士子的百象图,又是中国十八世纪前后江南士绅生活的风俗画卷。小说描写的对象是知识分子,但其中都有着丰富的商业文化内容,究其原因,一则商品经济是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需,次则到了清代,“君子不言利”的古训早已是荡然无存,知识分子纷纷投入商业活动,以之牟取巨利。透过商业文化的视角,探究《儒林外史》所反映的封建社会晚清的士子的精神世界和社会风貌,足以见到“那早已消逝的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在未来社会“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设想,成为马克思留给后人的历史之迷。笔者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通过分析其早年的“劳动异化理论”认为:“个人所有制”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的真实体现。“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指社会财富由私有制条件下的剥削被剥削的“现状”向“应当”由劳动者自己享有的现实“回归”,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保证。  相似文献   

7.
胡显明  焦楚 《新智慧》2006,(1):62-62
烟草最早名为“淡巴菰”,大约在17世纪初传入中国。《玉堂荟记》书中说,“吸烟自明朝开始,20年来,北土多种之”。还有另一古籍《明钱八将军墓表》中说,“是时淡巴菰初出,然荐绅士无人用之”。从以上各书看来,烟草是在明末先传到福建,到清朝时大规模盛行于全国。只是当时还不知道烟草的原产地在什么地方,所以《淡巴菰赋》中说,“莫能考其所出”。  相似文献   

8.
话说所有权     
话说九百多年前,苏轼在其《前赤壁赋》中正襟危坐,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就是说,古人早知以“所有”表示物与物主的关系。物主之所有是排他的,即非吾之所看虽一毫而莫取。古代中国之所有,存在现代所有权全部内涵(物、物主、排他性)。现代汉语所有与所有权相通。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近刊布的考古材料考证,汉初货币的大量铸造,一方面迅速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量,便于人们交易,另一方面则潜伏着币制混乱等因素。为稳定市场,汉初曾立法规范货币的铸造、流通与管理,而非完全采取“除钱律,民得铸钱”之政策。另外,出土汉简材料多见“罚金”二字,学界一般理解为收取黄金,其实,政府采取的是“以钱代金”的征收办法,而非真正收取黄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孙子》在商业领域被炒得火热,其内在的经营智慧渐渐凸显出来,笔者试图就此做一点浅探。笔者认为,《孙子》的经营哲学是个有机的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即“经之有物”的道论系统、“营之以智”的知论系统、“制之用权”的行论系统,其中的知论系统对后现代化社会的启示意义最大。在《孙子》的经营哲学中,“利益”是最高价值,“智慧”是核心理念,“权变”则是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汉赋将汉代的恢弘气势发挥到了极致,其直接服务于帝王更展现了帝王的至尊权威,领汉百载之风骚.汉代帝王宫殿的威严、雄伟、华丽而汉大赋的恢弘、豪放、奢丽,二者均承袭了汉时代的精神,体现着汉王朝的强大、汉代帝王的至尊.汉宫殿与赋都体现着汉人以“大”为美的意识,演为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一次旷世交汇.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旅游市场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同时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更注重职业经验和感受,尤其是旅游应用型一线服务人才,这要求旅游院校就业指导模式进行不断地变化和尝试。体验式就业,为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新就业指导模式,这种在个人职业体验中提升就业能力的方式能切实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职场。同时也有着我们就业指导不断探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弃官华州后,杜甫寓居秦州三月。此时,他的处境较之前发生了较大改变。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与社会交往都不复往昔。他的思想感情也随着时局变动而变化。这些主客观因素促其诗歌风格产生流变,形成独具特色的秦州诗。本文试从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与艺术风格几方面对秦州诗作一论述,找出秦州阶段对杜甫诗歌其时及以后的影响,突出秦州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诗人结社众多,该文就直接或间接与嘉兴有关的李符“梅里诗课”、王相“九九诗会”与《白醉题襟集》、王襞之“乞巧吟社”与《乞巧吟社诗》从结社的年代、运行状态、人员组成及诗作等情况进行了考察,为清代诗人结社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晚清学者叶德辉所撰的《郋园读书志》,考辩精当,但又多疏漏之处,如《战国策》等十三则题跋内容即与原书实物或他家书目的记载多有出入。本文参考相关资料,就这十三则题跋内容的失误,加以订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李白、杜甫等数位盛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为例,论述了盛唐诗人勇于追求真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不畏强权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南唐后主李煜,有两个独一无二的身份。一是南唐的亡国之君,二是文坛的千古词帝。而这两重身份,都和他骨子里的赤子之心有着重联系。李煜的赤子之心,主体现在其真纯的性格特点、包容性的情感张力和任情纵意的情感表现三方面。李煜的赤子之心,改变了整个南唐词的创作格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我国的人均奢侈品消费额越来越高,奢侈品市场持续高速发展。通过对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原因的分析,以揭示现今社会中人们的消费观、价值观等及一些问题,探析我国政府在面对这些社会问题时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代以前,诗人们对叙事诗这一体的思考与关注是不够的,或说还是不自觉的。杜甫是唐代比较自觉关注和思考叙事诗体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实践中体现了“以诗言史”和“以诗立传”的叙事诗体意识;韩愈对于诗歌的叙事功能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认识,那就是“以诗叙事”。自居易在论及自己的创作时,频频提到“以诗言事”,说明了他对叙事诗之叙事性的深刻认识所在。他们对叙事诗体的思考和关注,都是叙事的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邹然  蔡欣 《嘉兴学院学报》2011,23(4):110-114
《史记》成书富有深刻的哲学启示:汉武帝时期的兴盛辉煌为修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文化气候,是社会变革、时代要求使然;是司马迁职业使命、良史素质使然;司马迁所受教育、修养及其经历是《史记》撰写的内在动因;是事物偶然性与必然性因缘和合之典范;体现了个体生命的价值,鼓舞人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积极创造文化精英的辉煌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