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文章考察了科技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历史,认为科技生产力及其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科技生产力形成、发展及其上升到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条件性,在诸多条件中,最根本的是社会生产力条件和社会形态条件。科技生产力发展到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现代形态、阶段,其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规定,本质上必然是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论精神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生产力是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精神生产的动力机制 ,它是精神生产劳动者 ,运用精神生产手段创造观念形态产品的能力和力量。在精神生产力中精神生产劳动者是能动的、主导的因素。精神生产力比物质生产力具有更大的创造性 ,精神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的根本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我国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理论界对这一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在阐明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力概念相互区别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确认了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科学认识,说明了离开生产关系寻找生产力发展内部动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论第一生产力和第三产业的社会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时,资本和劳力在经济增长中占首位,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技的作用占了首位。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时,以往第一、第二产业占绝大比重,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占的比重最大。科技生产力与第三产业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深入地研究生产力。近几年来,对生产力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似乎已到了尽头,有同志认为生产力经济学已没有什么可研究,面临着危机。我们开拓一下视野可以发现,以往所说的生产力,是指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力量,是生产力的客体,而忽视了生产力的主体。生产力经济学不仅对已有园地再进行精耕细作,而且尚有未开垦的土地。生产力主体就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9.
论生产力系统中的方向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生产力研究》2007,46(15):45-4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生产力各构成要素及其起作用的方式的论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这一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他们的研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但是,这些论述都忽略了影响其方向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科学认知生产力是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当前在认识生产力的问题上去除泛化匡正认识的需要。科学认知生产力的要义就是要认知到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从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定位、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性质的论述中理解生产力。传统的旨在通俗简捷阐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内涵的生产力定义因有助于我们科学认知生产力而可用,但有的定义中"征服自然"的思想必须修正而要回归到马克思使用过的"改变自然"的提法,进而发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1.
论生产力域     
本文提出了生产力域这个全新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体系。生产力域分为个别生产力域和人类生产力域,个别生产力域是人类生产力域中具体的从而是有界限的生产力域,全部个别生产力域构成整个人类生产力域。生产力域可以划分为三个结构层次:先进生产力、众数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生产力域的发展就是一个由落后生产力向众数生产力,众数生产力向先进生产力的不断上升的运动过程。收缩性和扩散性是生产力域的两个基本性质,随着时间的自由至今,扩散性“自然力”由强趋弱,收缩性“自然力”由弱趋强。在几何意义上,生产力域是收缩性和扩散性两种方向不同的“自然力”相互作用所围成的范围。传统生产力理论所看到的只是这个范围中的平均生产力线,它实质上是组成生产力域的无数多个同心园的园心。  相似文献   

12.
宋善文 《生产力研究》2002,3(5):157-158
大力发展生产力在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中处于基础地位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消除贫穷 ;又只有消除了贫穷 ,才谈得上走向共同富裕。所以小平同志强调发展生产力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消灭贫穷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在消除贫穷的基础上 ,为走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和谐首先在于生产力要素数是比例和质量匹配;其次生产力的区域布局要科学合理;再次生产力的时序安排要顺应规律,政府决策要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作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比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前进了一大步,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现在的问题是要对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述进行全面地、科学地、准确地认识和理解。笔者通过学习和讨论,深深体会到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并非只是指科学技术本身,也并非指一般的科学技术,而是阐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仅有生产力要素是不够的 ,生产力要素必须按量的比例、质的规定有机结合 ,才能形成生产力 ;生产力的成果必须实现其价值才是有效的 ,反之是无效的 :无效的生产力带来负面效应。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过程中 ,生产力的安全保护问题值得警惕和注意。保护生产力避免重大危机和衰退要求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要根据本国生产力水平的状况 ,按轻重缓急 ,有步聚地逐步开放 ;生产力结构的升级换代要按其客观规律 ,循序暂进 ,切忌急躁冒进 ,欲进则不达。  相似文献   

16.
文化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承续了马克思对生产力分类阐述的思路,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课题.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这一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并不总是“啮合”的,二者有“公转”关系,但都在“自转”。持此观点,可更清晰地理解过去政策的失误所在以及现今的生产力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和社会历史的全面发展表明道德对生产力发展具有能动作用。良好的道德秩序、道德水准、道德风尚能优化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环境,美化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环境,净化生产力发展的人文环境。落后的道德对生产力发展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转变传统观念,强化道德建设,营造生产力发展的道德氛围,建立信用体系,规范市场行为,构筑生产力发展的诚信保障是发挥道德对生产力发展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生产力的形态及其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社会生产力的考察。提出了生产力的形态理论,阐述了资源生产力、现实生产力、资金生产力的基本概念、相互转经的原理,认为资源生产力、现实生产力、资金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生产力三种形态的相互转换只有按照一定的比例协调进行,才能使国民经济良性运行、有序增长。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对生产和生产力分析的。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恢复了其原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生产力的内生演变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