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左传》载,郑国民众常到乡校议论朝政,郑国一些大夫认为此举不妥,建议主持国政的子产把乡校毁掉,子产不同意。于是,便发生了争论:"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论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摩配》2006,(12):80-80
如果采访张柏芝,可以先和她聊车,她会立即滔滔不绝,紧张尴尬的气氛随之一扫而光。"我喜欢开快车,如果前面有车压着,我心里就不痛快。我喜欢汽车,对我来说汽车就像家一样。我希望将来能拥有一辆房车,可以带着父母畅游全国!"第一次上路追尾两次学过开车的朋友都知道,刚拿到驾照会开车时,会有一种特别想开车的瘾,张柏芝也不例外。一拿到驾照就马上买了一辆Mini Cooper,结果提车回家时,把前车追尾了。那天张柏芝开着新车  相似文献   

3.
记得有一年春晚一个由农民工子女表演的诗朗诵节目《心里话》,感动了在场和电视机前的全国观众,一句"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道出了农民工子女对于未来的希望,稚嫩的声音回响在央视演播大厅里,激荡着所有人的心房。其实,不仅仅是农民工子女,在中国的农村也有着一群对于未来充满美好向往的孩子,他们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剧情一直在上演。吴理制是一名来自河南农村的学生,父母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包装工业》2009,(3):69-69
“三聚氰胺”这一化学名词随着“毒奶粉”事件在中国得到最大范围的普及,让很多人闻之色变,避之不及。如今,深受孩子和父母喜欢的仿瓷餐具又爆出含有三聚氰胺和甲醛的传闻,再次引发了网民的集体恐慌。一时间,整个仿瓷餐具行业大有步奶粉行业后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父母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怎么做人:对国家要做贡献,对别人要和谐、不争不吵,自己要不张不扬。"  相似文献   

6.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2.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不要愁没有职位,要愁的是如何才能在位置上尽职尽责。不要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别人就会知道的。”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说:“因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是少有的。”4.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说:“唉,算了吧!我看不到能认识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我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许多有建树的人,都有一种“吾不如”精神。所谓“吾不如”,是说“我不如某某”,或是“某某比我强”。这不仅仅是一种自谦之辞,而且也是于人于己的实事求是,是一种“自知庐山真面目”的表现。 汉高祖刘邦就曾公开承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相似文献   

8.
没钱的日子     
<正> 说句心里话,看别人挣大把大把的钞票,我确实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学校读书的日子无忧无愁,吃喝有父母操心,穿戴有姐姐参谋,既不操心生计,也没有经济危机,过惯了公主般的生活。毕业后,我在企业干工会工  相似文献   

9.
有句老话:“哪个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这是生活的现实。朋友相叙,同事聊天,谈及的人和事,没有不涉及第三者的。既然是议论,难免有褒有贬,所谓“闲谈莫说人非”,作为一种律己要求,也无不可,不过根本是不可能的。当然,恶意的、别有用心的中伤和诽谤,那就另当别论了。对待种种闲言碎语,有几种态度:一种是拍案而起,总认为别人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论道     
《董事会》2015,(1):10
"很多企业家到最后,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创立这个公司能控制他,而且能继承下去,一定要有控股权。但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我对这个不太有所谓。我的自信是,我不用股份,也可以管理它,甚至天天不管它,也不担心谁把我董事长免掉,我不是说万科一定不会把我颠覆掉,而是把我颠覆掉了,还会有人聘请我。有人说,王石天天不管公司,还拿工资,可能别人有另外一种解读,觉得王石太厉害了,用十分之一精力,不用管公司  相似文献   

11.
守住小节     
林建华 常闻,某某能坚持原则,不拘小节。那是说待人要有宽容之心,不计较别人的过错,莫把小事放在心上,多学别人的长处,少说别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武城是鲁国的一个小城,孔子的学生子游在那做官。子游运用礼乐教化民众,所以到处有弦歌之声。孔子前去,闻弦歌,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治理这么小的城,还用礼乐教化?子游不服气,马上顶回:以前您说过,教化不分贵贱。孔子马上接受子游的批评,对学生们说,你们注意了,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前面说的话只是玩笑。 孔子曾经不喜欢两位学生。一是宰予(字子我),二是澹台灭明(字子羽)。宰予反对孔子为父母守孝三年的观点,认为影响学业和工作,一年就行了。孔子以为不孝,借他白天睡觉的事,说他“朽木不可雕也”…  相似文献   

13.
《化工管理》2008,(9):91-94
听听这段话:“每当我们管理团队开会的时候,我都会硬起心肠,参与每个重大问题的决策混战。虽然,我们一直努力建立信任和合作精神,我已经记不清我们做了多少次让步,采取了多少迂回之道,但一切都不奏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做事方法,都不希望改变。我的确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公司决策的方式真的令我伤心欲绝。”  相似文献   

14.
读孔子     
曲阜是圣城,因为孔子.自古以来,圣贤的子孙均可得到荫庇,显世扬名,可圣贤的先祖却经常被埋没不闻,就如孔子.孔子的儿子孔鲤没有什么建树.但因为是孔子的儿子,就得以陪在圣贤的墓旁,千万人前去膜拜,献祭.甚至于孔鲤的儿子孔攸乃至世世代代孔氏子孙,无论愚贤,都能静享泗水之滨那一处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15.
不示人以朴     
正《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曾跟人学习《齐诗》,但其心不在章句上,学不下去。于是,他向长兄马况告辞,要到边郡去种田放牧。马况很开明,同意他的意向,嘱咐他说:"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后来,马援果然不负兄望,不以朴示人,在农牧业和军事方面做出了贡献。良工不示人以朴,是说一个德艺双馨的工匠,绝不会把没有雕琢好的工艺品拿到社会上去。比喻有贤德的人一定要把人培养成材或所做的事一定要完美。人,干什么都不要紧,得有要好之心。做人不示朴,不达高风亮节也要问心无愧,做事不示朴,不求惊天动地也要地地道道。是文学家就要出精品,是文艺家就要展精艺,是科学家就要拿精尖,即令普通人,也不浑噩糊涂,人求品位,事求极致。应该说,不示朴,是一种不  相似文献   

16.
他从小就喜欢汽车,但是却遵从父母的意愿入读了医科大学,“直到快毕业时我才发现学医并不是我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应该可以活得更精彩。”阿栋说,他来自汕头,但求学期间在武汉的生活却令他爱上了这个城市。大学毕业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地选择了留在这里,并进入了汽车改装行业,这就是阿栋改装事业的开始。在他的人生观念里,一个人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自己去奋斗,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玩子 《玩具世界》2007,(8):51-52
在生活节奏极快的今天,人们往往厌倦了设计繁复的东西,令他们感动却多是一些简约而富有内涵的东西,可以毫不客气地打个比方说就像人吃过了大鱼大肉之后也是会怀念清粥小菜的日子。玩具也不例外,当他们厌倦了精美的玩具后无不喜欢来一些稍微简单的东西。当前为人父母者都会在下一代中投  相似文献   

18.
喜欢小动物由来已久. 小时候就喜欢养猫,养鸡鸭.为猫咪抓小鱼,为小鸡捉虫,为小鸭挖泥鳅,样样都是我的拿手活,乐此不疲. 知道我喜欢小动物,不少朋友告诉我,养乌龟吧,少食、少动,又没有最恼人的卫生问题.于是买来小的巴西彩龟养,没想到陆续死去,几轮下来终于有一只幸存下来.听说别人家的乌龟可以养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甚是眼红.去年5月的某日,干脆又买来据说好几岁的两只碗口大的彩龟和那才几个月大的小龟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9.
能控制自己.反求诸已是一门真功夫。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 大概也是这个境界。人们一般都不喜欢特别爱抱怨别人的人。张三太计较, 李四以自我为中心,王五是狡诈小人……总而言之, 在这种人眼里,洪洞县里没好人——除了他自己。稍微有些阅历的人大概凭直觉就知道,这个地方要有什么问题,问题的核心往往就是抱怨者本人。我曾做过多年大公司的面试官,我们面试时使用一个最  相似文献   

20.
赵博  思远 《汽车与社会》2014,(15):98-100
“李小姐姓李,是赵钱孙李的那个李。她的名字不猜你就知道。你可以叫她李莉、李小莉、李莉莉,她还和她的父母住在一起,在这里她能吃到东西还能休息。她找了一个男朋友,可以去对一个男人撒娇,她有一份不长久的工作,钱不少她也不会去做到老。在一种时候她会真的感到伤心,就是别人脚上的鞋子比她身上的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