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本文针对水泥行业发展与环境问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水泥行业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效系数评价方法对水泥行业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拟合建立中国水泥行业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方程,中国水泥行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符合传统倒U型的曲线特征,而是符合波浪型的三次多项式曲线特征,研究结果对中国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2005-2014年ORBIS全球企业数据库中的中国企业海外制造业子公司数量这一微观数据,基于投资引力模型,尝试从国家-行业层面验证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制造业投资时是否遵循了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制造业投资时遵循了比较优势,即会将熟练劳动密集度高的行业投资到熟练劳动丰裕度高的国家,而将熟练劳动密集度低的行业投资到熟练劳动丰裕度低的国家.另外,中国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自然资源寻求动机和市场寻求动机,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没有对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漳州电信行业为研究对象,从规模实力、市场开拓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四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无量纲化处理,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漳州与福州、厦门、泉州、莆田、龙岩、宁德、三明、南平八大区域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找出制约漳州电信行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了提升漳州电信行业市场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7—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制造业部门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1987—2013年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其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基本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整个制造业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与1987—1999年相比,2000—2013年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特征,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较小,而工资上涨进一步诱导行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为保障就业稳定增长,应加强对前沿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降低资本替代劳动的速度,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工业机器人应用诱致生产环境复杂化且易偏向于技能劳动,但现有文献并未重视在不同情境中这种偏向是否会扩大不同性质劳动的收入分配差距.基于此,采用中国2006-2018年工业行业数据,以工业机器人密度刻画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检验中国情境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技能溢价的真实影响,并分类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诱发技能溢价的生产率效应、劳动岗位更替效应和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差异.结果 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正扩大劳动技能溢价,这可归结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更易于提高技能劳动生产率,并通过非技能岗位替代和技能岗位创造的非对称方式扩大劳动技能溢价,而且在资本密集型、高垄断程度和低劳动保护程度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能溢价效应更显著.同期,工业机器人应用不仅会扩大本行业劳动技能溢价,还能通过技术溢出效应诱发关联行业技能溢价,行业间技术关联性越强则溢出效应越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指出房地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以新劳动法为指导提出解决对策,主张以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回归的农业工资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模型是指利用调整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计算行业基尼系数,建立以行业基尼系数的改变量为因变量,以农林牧渔业的平均工资增速与行业整体的平均工资增速差额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反映农林牧渔业行业工资变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行业基尼系数改变量△Gt与农林牧渔业的平均工资与行业整体的平均工资增速差额dt的回归模型,反映农林牧渔业工资变化对行业收入不平等影响程度,揭示了农林牧渔业行业工资变化是影响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调整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计算行业基尼系数,解决了由于统计口径变化导致的行业基尼系数测算偏差问题,反映了行业收入不平等的实际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提出了使用结构信息熵衡量行业竞争程度和变化方向的方法,并指出其在描述行业结构的当前状态,行业内的竞争水平,评价行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战略效果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总结国内关于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和谐社会劳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甘肃2001年至2006年的相关数据从职工工资增长状况、劳动者就业状况、培训机构发展状况、工会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状况和劳动争议状况六个方面进行评价,认为甘肃在提高就业率、缩小各行业职工工资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减少劳动争议发生率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 ,提出了使用行业结构信息熵衡量行业竞争程度和变化方向的方法 ,并指出其在描述行业结构的当前状态、行业内的竞争水平、评价行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战略效果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广东、贵州及我国其他地区的多区域资源—经济-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跨区排污权交易与区内排污权交易对地区经济及部门产出的差异性影响;同时,模拟了行政干预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污染控制政策对高能耗生产部门污染减排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区域内排污权交易,跨区排污权交易对于缓解减排约束带来的经济负面影响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高能耗部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入出口贸易曲面和进口贸易曲面,将传统的"平面贸易"修正为"立体贸易"。利用出口贸易速度和进口贸易速度,建立了贸易量一般模型。同时,将贸易速度选取线性和非线性形式,建立了贸易量线性和非线性模型。贸易量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认为,可以通过各项贸易政策,控制贸易速度,达到国际贸易均衡。另外,重商主义是贸易量非线性模型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区1998~2007年的数据,研究了近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与政府规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政府规模呈正向关系,在控制了人口、人均GDP等指标之后正向关系依然存在。贸易开放程度高的地区,政府规模也较高。政府规模与滞后一期的贸易开放度依然呈正向关系,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在防范和化解外贸风险,促进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工会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工作,必须认真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意义;坚持以教师为本、以会员为本、以困难教职工为本;练好内功、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的扩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的基础上,以分工与专业化为视角,基于劳动分工、贸易壁垒及汇率,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贸易模型。模型分为七种专业化分工模式,包括自给自足经济模式、国内贸易与专业化分工模式、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并存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国际贸易与完全国际分工模式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其他三种模式。分析表明,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是本模型的特例,这说明本模型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垂直专业化和片段化生产,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的拓展及对国民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使一国比较优势由产品间深入到产品内部,进而使得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更为复杂,一国贸易模式可能会与该国原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相悖;垂直专业化增进了世界福利,但在特定分工模式下可能会损害一国的福利,并且对于不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管辖范围这一主题,就WTO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所适用和发展的相关规则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大量关于DSB专家组程序相关案例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总结专家组在各类案件中针对相关规定理解和运用的不同标准,目的在于对成立专家组的请求的条件(主要体现在DSU第6.2条中)进行研究。之后通过对中国作为申诉方参与WTO争端解决活动的实践经验,分析中国的诉请因是否符合DSU第6.2条而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进而较为准确地把握专家组对于申请列入其管辖范围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关于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弱,部门结构不合理制约着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乃至货物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中美两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及货物贸易的竞争力进行测算,并通过回归检验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思路,即层次递进,重点突出,优先发展金融、运输、保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中国的贸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2004—2008年中国与40个主要贸易伙伴之间贸易结构与贸易流量的关系,并考察了中国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扩展的引力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中国的双边贸易流量,中国的贸易结构变量估计系数为负,说明中国的贸易结构与贸易流量反相关,中国的贸易结构限制了中国贸易流量的扩大,也意味着是规模收益递增模型而非要素禀赋模型更适用于解释当前中国的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济。中国发挥比较优势战略的重要手段就是鼓励加工贸易发展,而加工贸易发展则引起巨额经常项目差额,通过影响世界相对供需及汇率来作用于贸易条件,带来了贫困化增长威胁。对于加工贸易发展导致贫困化增长的中间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只要实行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战略就必然会引起一定条件下贸易条件的恶化。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从理论上解释了加工贸易贫困化增长的黑箱,同时得到实证检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