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减值问题一直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问题较多和备受争议的问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建立了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特别是<资产减值>准则在我国已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将有关资产减值的内容统一到该准则中,并对相关内容、方法进行了调整,更多考虑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同时也适当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新<资产减值>的制订背景进行分析,剖析了<资产减值>准则的特点,并提出了对<资产减值>准则出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依据<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制订的.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主要针这些缺陷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国会计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依据<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制订的.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主要针这些缺陷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国会计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依据<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制订的.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主要针这些缺陷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国会计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巧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顺应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了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本文就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存在的采用账面价值计价会产生负面效应,以及会计核算存在困难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强化重点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会计改革奉行了"强化重点"策略,围绕三条主线进行:一是抓<会计法>的制定与完善;二是制定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三是完善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和非企业会计制度).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谈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1项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新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部1992年11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原会计基本准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借鉴国际惯例出台的第一个会计准则。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会计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并日臻完善。为使会计信息能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各种复杂的经济业务,我国陆续颁布了一些具体会计准则,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交易事项未被纳入准则规范的范围,同时如何规范具体会计准则制定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对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需要也日益迫切。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既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小企业除外)各项经济…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以高新技术创新为原动力的经济浪潮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断扩大,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无形资产的相关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会计对无形资产的研究和规范比较晚,但是发展比较快.1997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商誉和无形资产>;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国际会计准则");我国于2001年1月18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目前也在加紧研究和制定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笔者试对上述国外准则与我国的规定作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和2006年10月财政部分别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含附录)(以下简称新准则).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就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热点及难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及37个企业具体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已基本完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已提上议事日程.本文拟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些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并提出若干具体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与定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引起的争论也就比较多.这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也有许多苛刻的指责.本文认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于会计要素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理论概括能力及语言优势,总的来说是相当成功的,其对我国会计改革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当然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全面审视并适当调整这些不足,对完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是继1993年会计改革后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计改革,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存攀  张建 《会计之友》2007,(14):77-78
国家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对原有准则修改、补充的同时增加了22项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本文就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具体内容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为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贯彻落实科学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建立于与我国法律要求和具体实际相适应,保证与国际会计趋同,我国新近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含修订的部分中),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如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一样,凡涉及到资产项目的,都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各项资产期末计价进行后续确定,按其帐面价值(或实际成本)大于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时,确定一项资产减值损失,但在具体的会计确认的资产项目上与原会计法规有所变化.当以后会计期间已确认减值损失的资产价值得到恢复,在是否转回的问题上,新企业会计准则与过去的会计法规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下面简称<准则>)中有条件的资本化的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缺陷,应该结合中小高科技企业研发活动和会计核算管理体系的特点,为其重新制定一项简便易操作的研发支出处理方法,并通过提高中小高科技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加强监管保证其实施.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1年修订了五项具体会计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两项准则.虽然这两项准则规范的业务完全不同,相互独立,但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两项准则在某些业务处理上相似,有一定共性,二者业务处理均遵循"流入资产价值=流出资产价值"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颁布的38项准则中,涉及金融资产的分类及相关处理的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三项.本文依据这三项准则,从各类金融资产的纳入务件和被归类资产的特点出发,解决金融资产的正确分类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差异进行了归纳,力求达到为企业正确计量、核算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提供依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架及其主要内容已基本确定,这个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而国际会计准则也由38项具体准则构成,因此在框架结构上,国内的准则体系已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取得了一致。我国准则的内容与处理方法和国际惯例基本相同。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后,有力地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了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维护了社会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20.
在日益变化的新经济形式下,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于国际准则趋同.本文对38项具体准则之一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原有"债务重组"准则(即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第一次修订后的准则)进行了分析,并就新旧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重组方式、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新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