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关系学科诞生伊始,规范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学科史上前两次的争论,规范理论渐趋式微,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研究领域。冷战结束前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多元化成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与后实证主义中的其他非主流理论一道,规范理论对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主流理论发起有力的挑战。当代大部分规范理论主要围绕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这两种政治哲学的争论而展开,争论的核心问题在于道德价值的载体究竟是个人还是国家共同体。对于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分歧很难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规范理论必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人的概念与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国际关系规范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人与社群(在国际关系中主要体现为国家)的伦理关系,而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的概念的理解。世界主义强调人的自然属性,把作为个体的人或是作为类的人置于价值优先的地位;而社群主义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把社群置于价值优先的地位,结果往往是在实践中忽视了人的价值,从而与世界主义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价值分歧。事实上,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对人的理解都是片面的,人既具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是两者的有机融合。基于这一判断,作者通过对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以及个体与国家、个体与人类关系的阐述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框架,试图兼顾人的多重属性,对世界政治中的规范问题做出较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理论的行动者-结构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一批新锐的国际关系学者开始借鉴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之光 ,把行动者与结构的关系纳入到国际关系理论中来 ,一方面把矛头对准主流理论对行动者 -结构关系的功能主义理解 ;另一方面 ,在非主流理论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形成了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新葛兰西主义等理论视角。虽然这种争论还没有也很难有一个最后的结论 ,但这种争论有助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利用现有的理论文献对这种争论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 ,并对我们理解世纪之交的国际政治理论新变化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
国家主义与多元主义的二元分析框架可以为国际关系理论与欧洲一体化理论之间的通约提供解释便利。这一理论通约可以将欧盟民主赤字的讨论放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宏观背景下考察,即欧盟民主赤字的争论可以被放在调节自由主义、自由现实主义和规范自由主义之间进行展开。调节自由主义和自由现实主义对欧盟民主持抵制和批评的消极立场,而规范自由主义则表现出了追求欧盟民主的极大热情。欧盟民主赤字的争论展现出调节自由主义与自由现实主义结盟以对抗规范自由主义的景象。作者认为,欧盟民主赤字争论是康德与黑格尔关于欧洲未来讨论的当代版本。在国内政治中,康德主义越来越成为主导,但在国际政治中,黑格尔主义仍然处于话语和治理的霸权地位。反映在欧洲民主赤字的讨论中,其表现是:黑格尔主义色彩浓厚的调节自由主义和自由现实主义仍居于主导的位置,而作为康德思想当代翻版的规范自由主义则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西方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理论路径的趋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奇琦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4):86-105,158,159
西方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在理论路径上出现了明显接近的趋势。比较政治学形成了结构主义、理性主义和文化主义三大理论路径,国际关系学则发展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支理论流派。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特征来看,结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文化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均表现出较为鲜明的一致性。理论合流趋势给中国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建设带来新的机会。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两学科合流研究的现实问题情境。在中国的和平发展研究中,有两个重要问题亟须两学科的合流研究:一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和平崛起之间的相容性,二是中国的政治学习与国际权力增长的相关性。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两大学科之间理论趋近的内在动力是人类对社会世界认识本身的无边界性以及这种认识逐渐深入后产生的同一性。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在分立的学科之间实现一种视阈融合。视阈融合的过程就是不同学科间开放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10):162-163
<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国际关系学学术月刊,旨在发现和发表最具学术创新性的中文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证研究论文,促进国际关系知识增长和中国国际关系学科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发表范围《世界经济与政治》主要发表国际关系学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其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基于逻辑和实证,挑战和证否国际关系学某种既有理论,或者解决某个理论争论,纠正或更新国际关系学界对某个议题、某类现象和某种规律的理论认识。在批判性回顾既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一个新的宏观、中观或微观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一种主体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 ,不少中国学者陆续反思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及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学科意义上、学科间意义上以及空间政治意义上审视 (中国 )国际关系理论的主体性问题 ,并重点考察了理论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漂移 ,从而试图为我们透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及其发展提供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社群主义作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社会流行起来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潮,如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俨然要与自由主义并立,形成两大主流思潮之一方。有关两大阵营的论战一直不绝于耳,关于两大思潮的对比性分析也可谓汗牛充栋,但与其纠缠于两大思潮孰是孰非、谁优谁劣的争论,还不如对社群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进行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把握,这样不仅可以呈现理论的全貌,还可以借此挖掘其对我国坚持和完善集体主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9):154-155
<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国际关系学学术月刊,旨在发现和发表最具学术创新性的中文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证研究论文,促进国际关系知识增长和中国国际关系学科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发表范围《世界经济与政治》主要发表国际关系学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其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基于逻辑和实证,挑战和证否国际关系学某种既有理论,或者解决某个理论争论,纠正或更新国际关系学界对某个议题、某类现象和某种规律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0.
回到未来?——“9·11”后的国际秩序与新中世纪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9·11”事件给国际关系造成的影响出发 ,介绍了国际关系理论中新中世纪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学术观点 ,并结合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特征 ,分析讨论了新中世纪主义对形成中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把握能力和两者之间的切合度。文章最后指出 ,“9·11”确实可以成为国际关系转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新中世纪主义指出了国际关系发展中民族国家遭到挑战的特征 ,但同时忽视了民族国家在应对挑战中联合自救的特征。冷战后 ,特别是“9·11”事件爆发后真正值得关注的国际关系新趋势是国际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的是国际关系中社会因素的缺失。作者认为国际关系的主流理论要么忽视了社会性因素的存在 ,要么仍然关注过少。本文首先认可了亚历山大·温特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批评 ,即它们没有意识到国家身份、利益和认同的可塑性。其次 ,认为温特只是引入规范和认同这两个变量 ,对阐明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因素是不够的。最后 ,提出在国际关系中引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 ,来部分弥补这一理论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的是国际关系中社会因素的缺失。作者认为国际关系的主流理论要么忽视了社会性因素的存在 ,要么仍然关注过少。本文首先认可了亚历山大·温特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批评 ,即它们没有意识到国家身份、利益和认同的可塑性。其次 ,认为温特只是引入规范和认同这两个变量 ,对阐明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因素是不够的。最后 ,提出在国际关系中引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 。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范式转移展开的,在其理论早期,国家主义范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得到了复兴,从而对传统的国家主义范式理论构成了冲击。这种冲击促使一些国际关系理论家适时调整研究思路,从而使以世界主义范式为导向的全球化理论和全球治理理论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确立了一席之地。但是,世界主义范式又受到传统国家范式理论的批评,其本身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欧洲的国际关系理论传统既包括现实主义范式,也包括基督教思想、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现实主义原则在西欧大陆已经遭到直接、深入和根本性的质疑,这有利于多元主义、欧洲新制度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融合。而现在的美国政府更青睐单边主义、反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欧洲的思想文化潮流不仅对美国的新现实主义理论提出了批判,而且有利于推进全球治理体制的建立。全球和地区治理中的多边主义有两种:威斯特伐利亚范式内的国际多边合作和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行为体参与的“超越国家的治理”,后者对权力与主权概念提出了质疑。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欧洲的和平统一是具有历史和哲学意义的事件,二者越来越多地承担着作为全球治理主要行为体的政治和经济责任。在这一背景之下,中欧国际关系学者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密切和深入,这有助于促进双方新多边主义的研究议程,构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共同知识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革命主义思想传统素来未曾在国际关系领域内获其应有重视,这不止是因为与之相互关联的现实情状(如宗教改革、法国革命、俄国革命)非属常态,更是由于其理论内涵过于含混繁杂,从而使得大异其趣的世界主义、康德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被同时纳入革命主义范畴之中。为此,巴里·布赞等学者试图以本体论为基础来重新厘清并界定革命主义,其结果是原属其中的斯大林主义和康德主义被摒除在外,由此使得革命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被等同于世界主义。而这显然不能为马丁·怀特所认同。因为在其看来,这不仅是对革命主义思想传统核心内涵的巨大偏离,而且忽视了革命主义思想传统实际上可能依然塑造着至少是某些国务家的思维。事实上,近来由新保守主义思潮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所引致的事态已然足以证明革命主义思想传统绝非仅存在于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事之中。因此,唯有回归怀特对革命主义的界定,把握其核心内涵,才能明了革命主义在国政方略中绝未泯然于世,并因而能够给予其在国际关系领域中以应许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新共和主义的两大分支——新雅典共和主义和新罗马共和主义都对"公民参与"持积极态度。但由于二者自由观的差异,前者较为保守,后者更为激进。"公民参与"在规范意义上遭受的质疑反映出新共和主义面临的挑战,其实质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仍具有较强生命力。新共和主义试图与自由主义并驾齐驱,在其理论构建上尚须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与国际政治研究室计划 2 0 0 4年 4月上旬召开国际关系理论高级研讨会 ,深入讨论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学派的发展 ,进行学术批评 ,并联系实际探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国际关系理论高级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卢泽无 《黑河学刊》2012,(10):66-67
《世界政治中的反美主义》是著名政治学家,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彼得.J.卡赞斯坦和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罗伯特.O.基欧汉这两位研究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权威性人物合作的一本巨著。全书针对"谁在反对美国?"和"为什么反对美国?"这两个看似浅显,却有其深层次原因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总结,这对研究反美主义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西方学者的概括模式一般为:本世纪20—30年代,政治理想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开始产生;30—50年代,政治现实主义胜利,取代政治理想主义,显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趋于形成;60—70年代,行为主义占统治地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进入现代主义阶段;70年代以后,后行为主义兴起,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  相似文献   

20.
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四种途径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努力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指出在当前创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过程中存在4种不同的途径,但在这个进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作者认为这些问题都是一个开放的和健康的国际关系理论所必须也应该可以避免的。作者还指出,脱离理论史、学科史而构建新理论、新学派的尝试,要经过竞争而得到优于其他途径的优势地位这样一个较长过程。借助科学哲学的成果,对于学科史以及理论发展史进行重塑,才是切实可行的创建中国学派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