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SSCI     
《上海经济》2012,(9):70-72
美联储强调宽松政策必要性美国经济复苏近月来出现减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8月22日表示,很多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到2014年底,美国的失业率仍将大幅高于正常水平,而美国的通胀压力仍将处在2%的目标区间附近,采取新的宽松货币政策将有助于就业市场更快改善;也有几位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观察美国经济曲折的复苏走势。  相似文献   

2.
徐杰 《魅力中国》2011,(2):86-86
文章介绍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产生背景,分析量化宽松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从推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促进国内通货膨胀、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加大外汇管理难度四方面,分析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美国     
《上海经济》2012,(9):70
美联储强调宽松政策必要性美国经济复苏近月来出现减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8月22日表示,很多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到2014年底,美国的失业率仍将大幅高于正常水平,而美国的通胀压力仍将处在2%的目标区间附近,采取新的宽松货币政策将有助于就业市场更快改善;也有几位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观察美国经济曲折的复苏走势,然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新的货币宽松政策。360自推搜索引擎百度纽约股价重挫6%奇虎360公司CFO徐祚立称,侯天将奇虎360的  相似文献   

4.
2001~2006年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汇率传递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长期陷入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而停滞不前,2001~2006年日本开创性地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复苏。研究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汇率传递效应问题,对于当前实践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如何完善政策协调及提高政策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日本月度数据展开实证,首先运用协整技术和VEC模型分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两阶段来研究日元汇率传递效应的程度和变化趋势,再运用EG两步法和OLS来估算量化货币政策与国内物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日元汇率传递效应大大降低,这与货币当局致力于稳定通货膨胀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发达经济体复苏增长疲软是构成全球经济减速的重要原因,评估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空间有助于客观认识发达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并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及实证分析表明,当前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已经偏离稳态水平,财政政策空间显著缩窄,由此倒逼央行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债务货币化拓展财政政策空间,但即使考虑金融危机期间超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当前美欧日财政政策仍然难以实现财政债务负担率的稳定,预示财政政策空间的缩窄。因此,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可能推高系统性风险,对此,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协调,降低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就当前中国的形势来说,无论是保持股市的稳定,还是房地产真正回暖、GDP增长下行的压力减缓,在多数人看来,中国仍然需要宽松力度最大的货币政策。就如当前世界各国那样,宽松力度最大的货币政策才是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保障。不过,由于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央行可能会对最近宽松力度最大的货币政策作些调整,这种宽松力度最大的货币政策将成为过去。  相似文献   

7.
艰难的决定     
《环球财经》2010,(12):65-65
美联储开闸放水首轮量化宽松的1.7万亿美元是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QE2)则是在美国国内经济相对平稳的状态下推出,首先做出反应的是全球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和股市在已经高企的状况下再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日益蔓延,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央提出了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论述了从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成因。而国家为了保持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通过对货币环境的影响,创造条件和落实积极货币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鹿英姿 《天津经济》2008,(12):16-18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国务院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必然会引起经济各领域的变化。本文着重分析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产生什么效应。  相似文献   

10.
李航 《现代乡镇》2011,(2):92-93
从1999~2007年这8年,中国一直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GDP达到14.2%,为了防止过热,2008年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9年为了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经济下滑,开始施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10年同样适度宽松。  相似文献   

11.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快讯》2009,(35):37-37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方向不变”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过程,各国需继续协调政策,深化合作。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会改变政策方向,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汪杨 《产权导刊》2015,(1):25-28
2014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7.3%,创近6年新低,对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这是经济新常态,无需进行大规模经济刺激;还是应该全面降息降准,以宽松流动性应对经济下滑?2014年以来,央行灵活运用了再贷款、再贴现、短期流动性调节、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和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进行新的组合式货币政策宽松。未来是否会推出更多的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在“定向宽松”的大原则下,不断向银行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释放货币流动性有没有边界?如有,边界在哪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中国面临怎样的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在全球范围内对新兴经济体造成了普遍性的打击,尤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考虑到中国经济多年来高速增长,且中国经济体制及货币政策制度较为特殊,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中国的影响将和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具体阐述了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政策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可能带来的有利及不利影响,分析了退出量化宽松对货币政策造成的冲击,认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对中国总体影响并不会太大,且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实体经济长远发展,并就如何调整货币政策、平稳经济、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给我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多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挽救经济。美国除于2008年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11月更提出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希望藉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本文尝试以不同的经济学派的货币理论,分析这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效,并藉此对西方经济学派货币政策的一次文献综述,整理不同经济学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09,(8):52-52
央行在近日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下阶段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这已是近一个月来,央行连续第三次强调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  相似文献   

16.
李杰 《辽宁经济》2009,(11):55-55
县级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的基层派出机构,在县域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应及时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措施,全面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加强金融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欧美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在此种政策的作用下,西方各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同时也造成全球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目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到了退出的时候,然而该项政策的退出是一个具有复杂性、依存性和外部性的系统工程,退出时机、退出策略和退出工具的选择三者相互依存和制约。大国货币政策在转变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各国货币政策具有内在的相互依赖性和政策一体化效应。文章以美国为例,分析了中央银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如何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就我国应对美国退出量化货币宽松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牟宗君 《特区经济》2014,(2):166-167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又采取了扭曲操作和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这一系列货币政策再带来美国经济气温回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其他影响,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研究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及国际黄金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过量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该文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要性、判断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面临退出要求,但鉴于传统退出手段给市场带来压力过大,应当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吸收流动性,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平稳退出。  相似文献   

20.
王刚 《天津经济》2008,(12):14-15
在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和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背景下,11月中央政府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部署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减税、刺激内需、扩大贷款规模等一系列措施密集出台,密集程度之高、出台速度之快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