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欺诈例外原则不是对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的否定,而是该原则必要的补充。作为一种法律救济手段,如果滥用这项司法救济措施,不当干预信用证机制顺利运作,将动摇人们对信用证制度的信心,危及信用证制度的存在。因此平衡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和欺诈例外原则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朱艳 《经济论坛》2002,(24):66-6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采用信用证进行结算的方式日益盛行,而且大量信用证采取由第三家银行加具保兑的形式。那么,什么是保兑信用证,保兑信用证具有什么特点,保兑行有哪些责任,保兑信用证对进出口商有何利弊,对这些问题正确地加以理解和应用,对于我国进出口企业与银行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及国际结算管理与规则,保障自身利益,开拓国际市场都有重要的意义。一、信用证保兑的含义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第9条b款规定:根据开证行的授权或要求另一家银行(保兑行)对不可撤销信用证加具保兑,…  相似文献   

3.
欺诈例外原则不是对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的否定,而是该原则必要的补充.作为一种法律救济手段,如果滥用这项司法救济措施,不当干预信用证机制顺利运作,将动摇人们对信用证制度的信心.危及信用证制度的存在.因此平衡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和欺诈例外原则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晓波 《时代经贸》2011,(14):168-169
在国际结算方式中,信用证因为其以银行信誉为付款保障,比其他的商业信用更具有可靠性,所以受到了交易双方的青睐。但信用证。软条款。的存在也给信用证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由于这些“软条款’具有隐蔽性,难以察觉,不仅给当事人双方带来了损失,也损害了信用证业务的支付功能。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信用证的。软条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软条款的成因及表现形式有充分的了解,找出预防信用证“软条款’的方法,才能防范与未然,减少国际交易中的风险,维护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5.
徐薇 《经济师》2010,(1):257-257
文章主要站在受益人(出口方)的角度,讨论了信用证结算方式下,信用证不符点的主要类型及受益人对信用证不符点的处理方式,同时对各种处理方式做简单比较,得出受益人如果发现信用证不符点,应该根据发现的时间阶段、不符点类型及其严重程度等原因综合考虑,妥善处理不符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银行信用证风险管理的变化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当代经济》2005,(10):38-39
信用证是被开证行应开证申请人的要求,通过一项约定向受益人保证其付款责任,受益人通过提交信用证规定的全部单据后向开证行收款。信用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及/或其他行为。如果出口商提交了符合的单据,除了从开证行那里得到货款,他们从进口商那里也可以得到付款。信用证为遵守跟单信用证合同的进口商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在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国际贸易中一种主要的支付方式。翻译、审核信用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不仅需要有商务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从而准确理解证内每一个条款。通过若干实例,分析了信用证中的词汇特点,讨论了翻译信用证时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8.
信用证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普遍运用的支付手段,有关信用证欺诈的行为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信用证欺诈,并指出信用证欺诈的主要分类,分析阐述了信用证欺诈的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一些措施。有效地防范信用证使用过程中的欺诈风险,充分发挥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优点,可以更好的促进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春  靳云丽 《经济论坛》2006,(23):98-100
一、引言 国际商会在1993年出版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出版物,以下简称UCP500)取得了相当成功。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银行在提供信用证服务时都采用了这套规则。然而近年来,信用证的使用量有所下降,使用过程中对UCP500中某些条款的含义有争议,贸易领域的信用证支付方式也有瓶的变化,有鉴于此,国际商会从2003年就开始了UCP500的修订工作。如果一切顺利,UCP600(因该草案将在今年10月25~26日国际商会会议上进行审批,所以在理论上,存在该草案不能通过的可能)将在2007年正式使用。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欺诈的根源在于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为了保护开证申请人及其他关系人的合法利益,跟单信用证交易中的欺诈例外原则也就应运而生。本文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概念和产生背景入手,分析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