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完成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1998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探讨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城乡收入差距跨越特定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消费结构层次低,需要公共财政支农支出的支持和引导。论文从产品"供给""、需求""、价格"三个方面,阐述了财政支出促进农村消费的作用机制。从调节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振农村居民消费信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财政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示范效应和攀附行为的特征,除受收入水平影响之外,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财政对策建议主要有:完善财政支农体系,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通过财政与金融手段的有效配合促进农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2001—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具有正向影响,在控制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后,农业信贷支持水平每提高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0.146%;但是,与民生支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相比,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较小,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此外,我国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强,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弱。提高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创新信用模式,丰富农村信贷产品种类;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农村金融整体效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建立健全农业信贷体系。  相似文献   

6.
政府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1986年-2006年的政府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动态来看,1986年~1992年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1993年~2006年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引致效应;从结构上看,政府财政支出的各个构成部分除个别年份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有挤出效应外,大部分时段都体现为挤入效应.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出力度,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财政农业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相互关系,本文分别从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出发建立数理模型,采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方法对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和财政农业支出四个子项目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揭示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和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和各子项目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大小,并得出相关的实证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研究财政分权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基于199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分析方法,对财政分权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直接影响来看,财政分权促进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间接影响方面,财政分权通过拉大居民收入差距使农村居民消费下降;通过提高通货膨胀预期间接地降低了农村居民消费;通过扭曲财政支出结构使农村居民消费下降。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具有天生的弱质性和广泛的外部性,因此,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通过选取安徽省1988-2010年农业产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Barro(1990)财政支出自然效率法则,对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安徽农业产出与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为11.7%。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保持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严格依据《农业法》的规定,建立财政支农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与效益问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农资金作为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是全部财政支出项目中支农资金的汇总,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财政支农资金主要包括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此外,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等支出也属于财政支农资金的范畴。安徽是中部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对其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和效益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改善安徽乃至全国的财政支农状况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框架基础上,构建财政对农支出、经济波动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分析表明,财政对农支出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经济波动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通过运用中国1985—2011年的相关数据,在使用多个工具变量消除内生性后,利用2SLS和GMM方法对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对农支出确实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经济波动则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实证结果还表明,滞后二期的农村居民消费对当期消费有抑制作用,滞后一期则具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时期内的 计划性和“棘轮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从湖南农村公共财政支出在支出结构、增长速度、占总财政支出比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全省财政支农绩效不太理想。通过利用Eviews3.1对湖南财政农业支出与湖南主要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进行相关分析,建立相关的回归方程,并就此分析了湖南省财政支农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和财政支出民生化倾向日益突显的背景下,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服务性消费的效应及影响机制备受关注。基于2007-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3SLS)的实证检验发现,财政民生支出总体对居民服务性消费具有显著挤入效应,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财政民生支出影响居民服务性消费的重要中介变量,但中介效应的大小存在一定程度城乡差异。对于城镇居民而言,50.7%的挤入效应是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的,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挤入效应的贡献率高达70.8%。因此,持续加大"农村倾向"的财政民生支出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民生支出的收入分配功能,是促进居民服务性消费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性消费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广西1981—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民生性支出及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城镇居民消费,文化支出挤占城镇居民消费;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农村居民消费,而教育和文化支出挤占农村居民消费;教育和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不及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互补效应,科技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作用均大于城镇居民,文化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相差不大;收入能有效地拉动内需。基于此,广西民生性支出应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资力度,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除此之外,还应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近年来消费需求持续弱化的现状,文章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原因,指出了农民收入低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农村消费环境欠佳等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合理有序增长,提出应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的规模和力度、完善财政农业投入的结构、健全农村保障体系、改善财政支农税收体系、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等具体的政策建议,以期构建一个农民“能于消费、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回归模型和VAR模型,以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人均消费作为变量,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78-1997年间的财政农业支出系数为0.93,而1998-2013年间的财政农业支出系数为0.44,表明农民消费和财政农业支出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1997年之后的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带动作用不如改革开放之初;财政农业支出的冲击短期内对农民消费会造成波动性。因此,财政支农政策要注重长期规划,以稳定农民的消费预期,最终扩大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相关性入手,运用1991-2010年的国家统计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均对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其中,长期内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短期内农村救济支出没有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现状和特征,本文提出了促进和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2004年以来,针对"三农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以财政手段为主的支农惠农政策,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仍然拉大。基于2000-2009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我国的财政支出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尽管财政支出中的支农支出比例的上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负,但结果并不显著,即财政支农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并不显著。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仍然是政府采取的城市偏向型政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变量协整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以及预测方差分解,对1989—2005年期间的财政支农支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农业GDP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得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影响农业GDP的变量中,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高,对农业GDP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GDP是财政支农支出的格兰杰原因,受自身影响的响应较为稳定,而受财政支农支出响应的强度逐渐增加。针对目前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加大财政对农业的补贴,调整支农方式,创新支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