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改革方式下的改革成本与收益的再讨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不同改革方式下的改革成本与收益的再讨论王跃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论在研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所谓“过渡经济学”中居于重要地位。由于这一分析的纯经济理论角度,也由于迄今为止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之实际进程的深度所限,过渡...  相似文献   

2.
金融制度渐进变迁中的“政治银行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变迁过程是一个政治过程,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方向、速度、形式、广度、深度和时间路径完全取决于“政治人”和“经济人”的特定利益偏好结构及利益行为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因此,副主席认为政治银行家对政治经济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是对制度变迁的性质和范围作出解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揭示“四荒”拍的内涵及实质,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对“四荒”产权制度创新发生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这次制度创新是中国农村渐进式改革道路的产物,“四荒”拍卖的生命力不在于它适应了“四荒”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殊性,而在于这一制度本身所所具有的普遍适应性,本文的结论性观点是,“四荒”拍卖昭示了2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基本模式,“四荒”产权制度创新向耕地资源扩散的时机与条件也已基本成熟,这一扩散过程虽然需要社会为之支付较高的制度变迁成本,但同时也会带来更高的制度性收益。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电信业制度变迁历史沿革中国电信业改革进程与经济转型和制度转轨的“渐进式”改革进程相一致,是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实行电信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电信业的市场化,从而避免了在市场和制度环境尚不完善时进行“激进式”私有化改革可能造成的产业危机。中国电信业制度变迁沿着宏观和微观两条主线展开。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并不简单地是一个纯技术性的制度演进过程,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改革进程的快慢及实施的效果不仅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而且受到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果的影响,受改革的制度供给者和制度需求者对改革态度的影响。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制度供给的分析1、国家金融控制的成本与收益比较一方面,“制度变迁的成本分担假说”(王曙光,2003)认为,我国对于金融行业的严格管制使政府获取了支配金融资源与金融剩余的巨大利益。这一收益被用以支付国有企业的巨额改革成…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它使农户和家庭成为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厂商组织”;二是城市经济制度的变迁,它塑造了逐渐面向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居民和企业;三是宏观经济制度的变迁,它重构了转轨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分析和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回顾和总结中国经济改革20余年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创新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7.
诺思认为,制度应当是“被人设计制定的”,把制度看成一种社会规则,即是人们较为普遍使用的关系制度的规定。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经历了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转变为演化经济学“共享心智模型”的过程。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揭示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比较制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制度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关于制度关联和制度互补的分析思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也对我们分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制度变迁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必须遵循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和生成机制;(2)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是关键;(3)找准制度变革的临界点,从最关键性制度入手,实现从诱致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转换。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城乡制度变迁的“临界点”,在这一临界点进行制度变迁的成本最小,收益最大。为此,应以户籍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同时对城乡分割的投融资体制、劳动就业制度、财税体制、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和农地制度进行配套改革,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的制度系统便会逐渐建立起来,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失衡的状况将会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9.
张杰 《金融评论》2011,(6):1-20,123
经济改革以来,中国本土学者对中国货币金融变迁的特殊机理及其制度涵义多有阐发。其中不乏重要的理论发现,这些发现正在成为构建中的制度金融学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对这些理论发现进行力所能及的初步梳理。既有的本土文献大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它们无一例外地由中国货币金融运行相对于西方经典情形的“另类”表现及其形成机理入手,尝试性地探寻深藏其中的特殊制度涵义以及理论价值。本文所涉及本土文献的主要视角与命题包括:中国经济改革中的货币内生机制与“家庭内竞争”因素、改革以来国家负债结构的变化与国家低负债的金融原因、中国特殊的内生货币化进程与货币需求函数的“制度表述”、利率的制度博弈性质与银行体系的“高利差”现象以及中央银行行为的“弱独立性假说”。  相似文献   

10.
OECD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试图运用“再商品化”这个基本概念来分析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文章认为,战后以来普遍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独立于市场的生活保障可获性来说是一场“非商品化”的历史性变迁;而发生于1990年代以来的改革虽然主要表现在增加市场因素和减少国家因素、增加个人责任和减少政府责任等方面,但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福利与市场之间的结合程度,其性质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场“再商品化”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度变迁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理论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热点的背景是,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尽管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还是体制的转轨过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而体制转轨属制度变迁范畴。具体地说,一方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迫切需要一种解释力强,而又切合中国制度特点的现代经济学的指导;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学正面临着范式危机,此时,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便“乘虚而入”。中国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制度变迁理论以改革方式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表现为一种制度变迁,即旧的制度安排(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新的制度安排(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中,从外国引进某些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正是制度引进引发和推动了制度变迁。本文从分析制度引进的成因、机理和“非路径依赖”环境入手,阐释引进制度的本土化和制度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入世,论述制度引进与包括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内的综合性制度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领导和设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以理论创新的成果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为制度变迁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共有信念。理论创新及其意识形态预设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的路径和取向。市场化取向改革所引发的制度变迁,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方式是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建国以来改革前后,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作用进行了探析。指出中国的制度变迁是一种国家政治力量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改革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最终陷入了停滞,由此也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体制改革,而其体制改革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形式仍然属于国家政治力量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并且使体制改革呈现出渐进性和在一定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滞后性的两个特征。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将逐步转变,最终建立起具有内在制度创新机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变迁转变为自发性制度变迁模式,促使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来 ,我国先后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和转贴现利率以及外币贷款利率等。但总的来看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仍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并制约了我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深化。“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因此 ,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对利率制度变迁的路径进行分析 ,可以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1利率制度变迁路径的基本原理与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16.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经历了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诺思逐渐认识到他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差别及路径依赖现象的认知-制度-经济层面的传递机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政治过程影响制度选择,制度变迁是一个适应性学习的过程,制度的非效率是历史的常态。  相似文献   

17.
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内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改革以来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 ;二是城市经济制度的变迁 ;三是宏观经济制度的变迁。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 ,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经济改革 2 0余年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 ,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供制度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租赁制是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租赁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农地资源均分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调节农地资源余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唯一可行的市场运作方式。目前,农地租赁是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纠正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以市场化方式使农村集体土地从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经营的有效途径,还是一种具有合作经济性质的新的“联产”形式。基于公平和效率并重的农地租赁制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制度保障。农地租赁制度的重建符合农地使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原则,可以以最小化的改革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改革绩效。因此,农地租赁制度将是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晓东 《生产力研究》2004,(12):109-111
我国历经20年的渐进式改革,制度变迁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要形成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一役在于政府职能的转换。由于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特点,目前我国的政府职能转换面临巨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来自一个业已形成、依赖于双轨制而获得最大化收益的利益集团。中央政府应该继续发动强制性制度变迁冲破前进路上的一切罗网,把制度变迁驶向良性轨道和预定的彼岸。  相似文献   

20.
论制度变迁的成本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的关键是成本约束,这是制度本身产生的根本性要求。制度变迁是成本和收益相权衡和比较的产物,制度设计和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到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减少制度变迁的阻力,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