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实际出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多次沿江视察调研,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定航、谋篇布局。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2022年12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李志萌研究员及其团队共同完成的《绿色长江经济带:流域协调与共建共享》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力作,也是李志萌研究员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一体化与政策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2.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重要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这一主题始终贯穿其中,平衡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愈加迫切。需要明确的是,“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遵循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3.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今,五年的时间过去了,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五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4.
2016年1月、2018年4月和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长江上中下游的重庆、武汉和南京三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论述,彰显了新内涵.  相似文献   

5.
李林  曾立  张帆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154-160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设长江经济带、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大战略交汇了区域协同发展构想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分析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及内在机理,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的典型特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后,通过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转移、扩大产业开放等多种方式推动区域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产业集聚的作用路径,并结合2008~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影响的差异性。分地区来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大于中部,但在东部并不显著。分产业来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第二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中部大于西部,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西部大于中部。为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统筹产业布局,并兼顾地区间的差异性;创新产业集聚方式,适时调整产业集聚重心,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高度化,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动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是长江经济带和中西结合部的重要节点。把宜昌建成现代物流枢纽,对于充分发挥长江水道的“黄金效益”,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曾刚 《经济地理》2023,(1):238-239
<正>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长江经济带建设对于促进全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准确认知长江经济带人与自然关系,揭示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空间差异,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关键所在。长江经济带地域范围广、流域内自然—经济发展差异大,人与自然矛盾突出,科学而准确地刻画其资源环境空间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及二者耦合关系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何雄浪  王诗语 《财经科学》2023,(11):105-118
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基遇”。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10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并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基建”的影响效应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诸如长江下游城市、特大城市中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在中小城市则显现相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市场规模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是“新基建”影响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推动相邻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长江经济带战略正式进入筹划实施阶段,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运用泰尔指数法、Moore指数法和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区域差异及优化升级趋势及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宁波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T”字型交汇处,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建立了紧密而广泛的通商合作关系,在当前国家相继提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契机下,宁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本文将深入探讨宁波新港城联动的发展模式及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是大陆桥未来发展和建设的方向,使陆桥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徐州市将充分利用、主动对接这一政策机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全力推动陆桥经济带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主阵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考虑,人口规模巨大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特征,推进共同富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崇高目标。要把“人的现代化”摆在的突出位置,在协调发展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以此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2015年5月5日至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工作会议。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和主动服务中央对外工作大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指示精神,对江苏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进行专题部署。  相似文献   

15.
《大陆桥视野》2014,(19):64-7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思想以及中央新疆经济工作座谈会精神,在新疆上下再度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谋划地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就如何拓展区域融合、共同发展空间,推进省(区)际合作,加快哈密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现结合工作实际,特提出建立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长江大保护战略的颁布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实现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借助长江大保护战略颁布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长江大保护战略对长江经济带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大保护战略颁布持续促进了长江经济带重污染企业的绿色专利申请与授权,但更多的只是策略性绿色创新,并非实质性绿色创新,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重污染企业均进行了策略性创新,其中,长江大保护战略对处于财政压力较大地区与政治关联等级较高的重污染企业作用显著。机制分析发现,长江大保护战略通过对长江经济带重污染企业施加环境合法性压力与外界关注压力,进而促进其开展策略性绿色创新。研究结论对利用国家战略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掌握不同环境规制类型与能源要素价格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的影响。本文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聚焦讨论能源要素价格与不同环境规制类型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显著抑制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不支持“波特假说”;自愿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验证了“波特假说”。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在能源要素价格的不同区间下环境规制带来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环境规制下的能源要素价格指标函数均不一致,但存在交叉区间,而在主要环境规制类型下能源要素价格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控制变量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均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地积极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而社会购买力在一定程度削减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多角度、差异化实施环境规制行为,共同发挥社会团体对绿色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处中亚腹地,西通欧罗巴,东联大中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后,新疆的能源地位在这特殊的地缘优势中更显得与众不同。所谓“经营东南,稳定西北”大意莫不在此。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与周边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旨在契合国家的共同需求,加强双边贸易合作,互利共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下、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助力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确立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战略,切实加强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动长江流域经济联动发展.这预示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本次研究的对象而言,湖口县旅游经济近年来增长迅速,而自2015年以来,湖口县逐步确立起“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战略,充分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体制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等特点,着力推进整合资源、建设旅游设施、突出文化特色、彰显山水魅力.本文基于多方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严谨的数据处理,分析湖口县在长江经济带战略带动下的发展趋势,并首次引入“旅游+”的概念,对湖口县旅游带动经济的“蝴蝶效应”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响应中央“长江经济带”政策,制定落实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