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发挥消费引领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已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外在环境,一些城市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依然存在着城市总体经济实力有待提升、缺少全球知名的商圈和本土品牌、对境外消费的吸引力不足、在引导消费结构变化、释放消费潜力方面需要升级等问题。从发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模式上来看,主要有自然形成模式和政府推动模式两种,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中国特色,我国需要进一步以技术支撑和制度创新营造优良的消费环境,增强本土品牌的全球吸引力,建立完整的时尚产业链,将实物消费与文化旅游消费相结合,提升城市社区发展,加强高端国际医疗保健服务供给,在全国更好地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2.
黄王丽  李帅 《企业活力》2015,(2):136-143
中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消费经济发展新时代。传统的城市消费研究往往聚焦一、二线城市,而忽略了三线到五线城市的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消费理论和城市分级方法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11个中小城市按照实际消费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三线到五线城市消费能力存在着差异,并呈现增长趋势;以桂林、邯郸、吉林等为代表的中小城市最有希望在消费时代崛起,而以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西部城市消费能力出现下降趋势;城市的消费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开放程度、生态环境及医疗、文教消费支出等影响因子在当今消费时代更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城市可以通过人口、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四方面来进行消费升级,实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的传承,是实现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跨境电子商务极大地带动了中国与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刺激了国际间市场供求关系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进行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不过,"一带一路"这样一个概念在具体实施中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这将对国家传统的监督管理举措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在阐述"一带一路"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及立法现状,并提出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合规风险,不断调整法律法规,完善渠道流程,优化税收监管。另外,还提出法律监管途径:构建网络联动监管体系;政府主体参与;法律法规、商务标准相互联通;第三方过程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标:探索构建灯光数据对贸易研究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运用1995~201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泊松伪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及工具变量法,以灯光数据作为GDP的替代量,通过传统引力模型搭建桥梁。研究发现:地理距离、边界及区域协定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的显著影响表明灯光数据对贸易研究的有效性;同时,对1996~2012年贸易趋势的预测与实际贸易的对比结果显示,以灯光数据预测的“一带一路”贸易趋势与实际贸易基本吻合。研究创新:首次将夜间灯光数据应用于引力模型研究,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价值:开拓夜间灯光数据研究贸易的先河,并结合引力模型的最新发展及微观基础思考拓展性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中国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抗击国际经济危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全新国际金融业新秩序、新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区域金融业发展格局、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潜力,提出:促进金融对外开放,积极构建我国主导的海外金融组织;实施跨境金融支持计划,重点针对"五通"领域及民生工程开展跨国金融援助;主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构建有利于跨国资金融通的专业化、系统化金融系统等战略对策建议。对更好的发挥金融业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作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作为已经初步具备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基础的重要经济体,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应借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与旅游城市建设的机遇,不断丰富完善各种消费品与服务供给,有效降低消费成本,推进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本文结合上海已有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基础,切实分析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吸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努力提升消费总量、不断提升消费品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结构等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数量和交易规模不断提高,涉及的行业领域不断扩大,因此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企业的绩效,重点分析不同行业、不同股权性质下的企业绩效差异,并提出提高企业绩效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8.
信息消费是中国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之一。本文以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信息消费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政策通过就业效应、产业效应和创新效应,促进了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有利于提高信息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信息消费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大规模城市、东部区域和高行政级别城市中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OECD国家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分析范围,在介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形式与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两类国家的政策特点进行简要概括和比较,并指出这些国家政策的异同之处。对我国研发税收政策的完善从政策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我国应多样化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型企业实施特惠政策,逐步将优惠针对的行业范围扩宽,对基础研究以及产学研结合进行税收激励。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是跨境电商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从“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规模、产品种类以及政策环境三个方面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阐明了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制约企业发展的内部及外部环境因素,并提出了推动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优化路径与策略,旨在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构建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一步法”的贸易非效率模型,估算了5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2005—2019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效率以及探究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随机前沿模型中,进口国的人口数量、中国与进口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共同边界和共同语言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效率起促进作用,中国总人口数量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对服务贸易出口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地理距离对服务贸易出口效率的作用不显著;在贸易非效率项中,制度距离、进口国城镇化水平、综合贸易成本等因素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效率具有抑制作用,经济距离、中国与进口国的经济自由度和中国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出口效率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效率偏低,不同地区有较大差距,应进一步提升中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  相似文献   

12.
投资便利化水平对于东道国吸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笔者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为投资便利化程度低、中、高三类,选取2010—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的数据及2020年营商环境数据,研究“一带一路”东道国投资便利化水平与中国投资活动的引力关系,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从时间效应来看,投资便利化水平对投资活动的影响无显著变化;不同投资开放度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投资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14.
以2001~2021年我国276个地级市为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消费政策助于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信息消费政策对城市创新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较强,在大型城市和中型城市较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信息产业供给端,政策试点通过生产要素配置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优化效应三种渠道促进城市创新;在信息产业需求端,政策试点通过提升新兴信息消费和淘汰落后信息消费这一优化信息消费结构的方式促进城市创新。鉴于此,各地应基于供给侧与需求侧双重视角,在有序扩大信息消费试点范围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落实试点政策,推动信息消费转型升级,并建立提升城市创新水平的多维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探究“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内部的制度质量对中国企业对其投资的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4年的统计面板数据,结合GMM差分理论模型对其进行研究,发现被投资国内部的腐败管控、政府执行力以及政局是否稳定等直接影响到中国企业是否对其进行投资,而这类制度质量应需要中长期的改革才能够改善。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亦能够吸引到中国企业的投资。  相似文献   

17.
18.
赵爽  张莉 《经济界》2022,(6):84-90
当前,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同时,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中国应抓住契机,利用这一新模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近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稳居前三,主要源于农产品出口总量大,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府财政支持。同时,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和品质较低,另外,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8类农产品中有7类已经出现了竞争力下降。因此,在新形势下,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加强农产品的售后服务,借助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贸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信息平台改善跨境物流配送体系对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相似度指数(ESI),通过比较选取战略支点国家,为循序渐进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