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的进步带动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和直播等大量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并以较低成本打通农产品生产端与顾客消费端渠道,展现出强大的销售推广能力,实现了农产品营销的成功跨越,助力农民创收、农村富裕和农业发展。文章在问卷调查、大数据爬虫和访谈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下新媒体助农的实际状况,针对“短视频+直播”助农面临的现实困境,试图探究新媒体时代下农产品营销策略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基建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问题展开探讨,简要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相关理论基础,以金华山区县武义县和磐安县为例,从信息基础、融合基础、创新基础三个方面出发,研究新基建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数字赋能机制,并从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探索新基建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路径,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刘倍贝 《山西农经》2022,(22):83-85+90
文章以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为研究对象,聚焦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以期通过分析青山村“未来乡村”发展模式及相关做法,为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有益探索,也为新时代贯彻“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提供借鉴样板。  相似文献   

4.
预制菜加工是食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型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本文基于乡村产业振兴产业体系构成、产业要素支撑和产业功能作用的视角,构建了预制菜加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框架,剖析了赋能作用产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聚合经济和分工经济四大增效机制,并对预制菜加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以预制菜加工为依托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分类有序推进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加强标准制定和行业监管、强化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增强乡村经营主体参与预制菜加工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月 《山西农经》2022,(4):136-13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向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广泛渗透,数字赋能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农业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带动人民增收作出巨大贡献。近年来,吉林省高度响应国家在数字农业建设方面的政策号召,提出大力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吉林省数字农业建设,以数字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文章阐述了“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分析了吉林省“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动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主要表现为产业成本的节约效应、产业效率的提升效应、农产品质量的变革效应、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效应5个方面。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主要存在基础较薄弱、产业数字化水平不高、数字化信息技术供给不足、人才资源短缺、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与障碍。当前要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培训、优化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  相似文献   

7.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回答“谁来种地”的问题,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下实现数字经济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融合发展,构建数字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农村与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要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契机来探讨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模式创新,通过深度挖掘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在机理,以“智农通”作为案例分析其在农信平台生态圈体系构建及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上的数字化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出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施路径,从而为实现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到农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彰显出技术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融合效应,折射出国家政权深度介入基层治理的制度导向以及善治转向。在国家政策关照下,智慧农业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数字乡村工程为城乡共同富裕奠定技术基础;职业农民培育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技术主体。然而,在技术深度嵌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延展出基层数字治理体系构建的各种问题场域,要求以系统思维、科学思维和法治思维为指导,通过党建引领下的规则治理、政府助推下的合作治理、安全保障下的技术治理以及村社主导下的文化治理,保障农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信息安全,进而增进农民权能,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茶旅产业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为澜沧县)的传统支柱产业,现阶段澜沧县基层政府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鼓励支持以及相关互联网基础设备的完善使得澜沧县茶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文章基于澜沧县茶产业赋能区域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澜沧县茶产业的内外部环境,指出当前亟须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为传统茶产业注入新形态、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乡村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但在实践中还面临数字技术设施建设不完善、数字共享机制不健全、数字化人才缺乏、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等难题。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揭示乡村产业振兴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和实现乡村经济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早 《山西农经》2022,(1):113-115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河南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但由于农村面广、人多、基础薄弱,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河南省应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在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乡村建设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力量,我国乡村产业正在进入以数字经济赋能为标志的新阶段。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框架,同时以多案例代表不同主导产业乡镇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实践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以数据化农业信息为关键要素,以农业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农业数字基础设施为硬件支撑和载体,赋予乡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城乡市场有效对接、产业融合发展强大动能,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村增值和农民增收,最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跨案例比较发现,在数字经济赋能不同主导产业乡镇的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赋能层面、方式、领域及效果存在差异。基于此,各农村地区亟待立足本地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机制,从而全面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3.
“自然法”农业主张农业生产过程尊崇农作物的自然发生机制,实践的核心是土壤营养的“微生物富集培肥”和植保的“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通过对河南省的典型案例研究,发现三地农业农村废弃物治理中,农村废弃物制肥、养分回归田园土壤系统的农业自然法传统与“种—养—沼”“绿色种植养分平衡”“新型农村社区中消纳物管理”等现代生态管理的相得益彰,揭示了秸秆全量化农艺农技创新、技术性废弃物污染控制及“控源、洁流、增链”等绿色生产生活流程再造的政策意蕴。  相似文献   

14.
农业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既是履行带农富农责任的需要,也是实现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本文利用农业企业调研数据,运用面板logit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研究了合同、合作和股份三种利益联结方式是否以及如何改善农业企业发展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对其经营绩效和其他发展绩效影响显著。其中,股份联结对经营绩效提高和农产品品质稳定发展绩效影响突出;合同联结对经营绩效提高、农产品产量稳定发展绩效影响突出;合作联结对交易成本降低、农产品产量稳定发展绩效影响突出。研究认为,对合同联结方式要引导其通过纵向一体化管理和应用物联网、遥感等科技手段降低监督管理成本,为供应链稳定提供支持;对合作联结方式尤其是农业企业主导的合作联结要侧重补贴在降低农业企业经营风险和合作社组织生产成本方面;对股份联结方式要解决企业进入门槛过高和分工不深入的问题,在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持续推进农地流转,从制度层面消弭资本进入壁垒,通过推动连片专业化,解决分工不深入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和数字农业融合发展的“盒马村”模式下,网络空间和地理空间的融合衍生出一系列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要素流空间。解析“盒马村”形成“流空间”的驱动力,多维度划分“盒马村”形成的“流空间”,分过程详细论述“盒马村”要素流空间的组合、性质和显隐关系,整体上,“盒马村”的“流空间”呈现出容量扩大化、双向可感知、三过程融合的特征。“流空间”透视下,“盒马村”的数字农业经济增强了要素的调动性,要素的流动引发全新的农业要素配置和组织分工,在产业、治理、设施等方面呈现出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驱动性。数字农业经济驱动下,“盒马村”出现的新功能结构及其衍生的空间多样化引发了农村功能转变和布局重构,形成了特定关系下多主体、共协同、互作用的功能关联网络和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化的农村发展空间,促进了乡村的功能协调发展和空间协调发展,加强了城乡地域系统在功能和空间上的有效衔接和相互支撑,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新时代以“盒马村”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发展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引发数字农业经济导向下城乡各级层次分明、网络与地理高度耦合的市场化、社会化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更高水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全面推...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路径。数字化赋能“三资”管理可以提升“三资”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服务于农村集体发展与乡村振兴。本文从数字化赋能“三资”管理的转型逻辑、现实困境与解决方案入手,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和重点,亦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但实际调研发现,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频快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融难贵慢的融资约束之间的困境仍然存在。本文基于湖南省的实地调研和问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有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较高的风险偏好和较好的身体状况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使用工具变量后发现,是否拥有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使用数字金融的决策;在异质性分析结果中,参加技能培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数字金融从事乡村产业融合产生正向影响。由此,亟待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创新服务产品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持续增加相应的金融教育培训内容,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进而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目的:通过对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产业发展特征及其用地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农村产业用地制度创新对策,为实现"产业兴旺"提供用地保障。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乡村振兴中农村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征和用地需求,主要表现为产业融合需要用地的综合供给;结构优化需要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区域统筹;"绿色发展"需要更加严格的用地约束。研究结论:为了保障乡村振兴中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一要加强产业用地的制度供给,规范用地行为;二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保障粮食安全;三要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提升用地保障能力;四要以村土地利用规划为平台,统筹区域产业发展及其用地保障。  相似文献   

20.
檀金玉 《山西农经》2022,(23):161-163
随着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平台完成市场下沉,农产品直播迅速兴起。以走在农产品直播前沿的屏南县为例,通过资料梳理,分析了屏南县获得成功的主要动因和直播带货为农民和农村带来的影响,探讨了农村直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以期总结出可供其他地区参考和借鉴的屏南“短视频+直播”助农经验,为未来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