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被简称为"达娃事件"的这一商业纷争,是一个中国现代商业史上的标杆.从公司角度来看,它是一个中国公司和一个跨国公司的较量;从人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强硬和有力量的中国企业家和几个高级经理人及一个法国企业家之间的较量;而从根本上说,这是规则与人心、商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较量.  相似文献   

2.
面对普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现实和责任,企业家是否拥有自己虔敬的政治期待?应该是有的。在西方,没有一个资本家会告诉你说,他是为利润生活的。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商人伦理也不是金钱至上的。中国传统中有"义利之辩",商人精神里包含"济世"的使命感,更有所谓"儒商"和"商而优则学",近代中国有许多人奉行"实业救国"的理念。当代中国更有许多人是"弃官从商",因为谈改革不如干改革,他们干得很成功。中国人从骨子里潜孕着"士忠于道"的文化传统,一个人有了一些社会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有成就,他就可能从传统中很自然地接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义承当。当然,企业家还是企业家,他们造福社会的方法就是把企业做好。一些企业家不说企业家该说的话,而是动不动就唱高调,办企业不是向市场看齐而是向政治口号看齐,这一类型的企业家事实上是最缺乏理想和政治期待的。 做企业的人清楚,单纯的经济环境并不能自发地产生出完善的公司,公司的合法结构和它的目标依赖于商业文化和商业的组织结构,而这些东西又依赖于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精英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企业家有理由希望企业、社会和政治之间在信念上形成相当同质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邹德萍 《发展》2002,(7):68-70
编者按:近来,有关中资银行收费的话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以致于日前央行的官员搬出了《商业银行法》,说“对小额储蓄收费违反商业银行法”。那么,中国银行业到底究竟该不该收这个费?本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却由于问题本身的影响和对中国老百姓的切肤利害,“收费”引发的激烈争论实质上变成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相互较量。但无论站在什么角度,相信这种争论和探讨会给入世的银行业改革产生不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光裕涉嫌商业犯罪的消息在盛传了几天后,终于被媒体的报道证实。又一个著名中国民营企业家撞在了商业犯罪这道坎上。前段时间,"三鹿事件"引发了一轮对企业家商业道德的再讨论。从黄光裕涉案的初步情况看,这样的讨论,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一是他们或许压根儿就听不到这样的讨论,二是他们也许对局外人的说东道西根本不屑一顾。商业道德的建立,一要靠自律,二要靠法。但在这两点上,我们这个新兴的经济体和我们的商业环境,恰恰都存在着严重的欠缺。  相似文献   

5.
经济改革,为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而加入 WTO,才使中国真正建起市场经济机制的大厦。它不仅是中外企业之间的贸易竞争,而且是政府之间管理水平和效率高低的较量。任这场竞争和较量中,将出现一种新观念、新技术和新体制相结合的经济转型模式,其中商务电子化和金融电子化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苏小和 《新财经》2011,(5):18-18
经过三十多年,我们忽然看到,企业家开始思索了。 尤其是那些通过竞争发展起来的企业家,他们在这个不安的年份里,注意到中国经济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同时、逐渐出现了一些不信任、反市场的倾向。全球关于商业文明的讨论源远流长,从亚当·斯密、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到弗里德曼,企业家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自由市场竞争的价值。与此同时,有人也在另外一个向度上,认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能力的提高与促进。这种承认和反承认的关系一直影响着本土企业、影响企业家对企业行为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读书     
《中国经济快讯》2010,(38):69-69
《政府的本分》 政府的目标是追求GDP的增长,还是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中国的企业家到底有没有原罪?如何调整贫富分化严重的中国社会……此书可从一个角度,帮助读者理解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10日,两位来自中国的青年企业家林东和郭羽,登上巴黎欧洲管理学院的讲堂,向200多位法国企业界的精英介绍中国创新的“R&V商业联盟模式”。这是中国企业家首次登上欧洲著名管理学院的讲堂,也是中国的商业管理思想首次“出口”到欧洲:  相似文献   

9.
在官商结合的传统下,中国企业一直在官商结合的道路上徘徊。亦官亦商、钱权互动的明潮暗涌下,"政府越大、市场越小"乃注定的经济结局。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就是一颗从体制硬土中破壳的种子;而他们的经历、感悟、思想、观点,则是折射商业发展史的明镜。苏小和的《中国企业家黑皮书》,缓缓延展成一部中国企业家"精神绞刑架下的报  相似文献   

10.
杨力 《湖北经济管理》2011,(14):142-144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家阶层及企业家精神的作用逐步凸显,但以往有关企业家精神特别是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多侧重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或通过其他指标对企业家精神进行度量,或对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关系做实证研究等,但缺乏探寻企业家精神构成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及对企业家精神理论模型的构建。因此,探索构建新时期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动态理论模型对于研究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问题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管理的艺术     
2006年4月.30多位中国内地著名企业家在香港集体拜访了李嘉诚。这对每个参与者来说可能是一种终身难忘的人生体验。观摩最成功的商业样本.与大师面对面“过招”.中国企业家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内心也萌动着学习甚至超越标杆的愿望。李嘉诚对此行众人这样开场道:  相似文献   

12.
围棋是中国国粹,黑白之间充满了睿智与谋略;商场如战场,商业竞争同样体现智慧和策略,围棋对弈与商业竞争相通之处诸多。10月11日,中国“棋圣”聂卫平布阵西安西部电子社区,与“西部电子杯”企业家围棋大赛中角逐出来的10名财富精英纵论人生、事业、成功与失败之道,在“西部硅谷”掀起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财富对弈。  相似文献   

13.
世界应保持商业的开放性 理论上,资本经济中的商业所有权与政治是不相关的,但事实上却正相反.从上世纪80年代日本公司在美国本土的大肆并购浪潮,到2000年的Vodafone接管德国Mannesmann,越来越多的私人公司并购案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之间的较量.这种忧虑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更加明显,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并购狂欢节.来自中国的大买家通常是不透明的,让人看不清楚其背后的支持者,并购的目的也多为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并驾齐驱,而且他们跨国并购的目标也十分广泛,从美国的天然气公司,巴西的电网,到瑞典的Volvo 汽车公司.  相似文献   

14.
公司的责任理念已经从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到强调各方利益平衡发展;从追求"当前"利益向追求"长期、可持续"利益转变;从单纯追求企业"自身发展"转为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硬"竞争力的较量转向"软"实力的比拼;从企业家自身的发展到全体员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人力资本在美国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功翔  刘晨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141-14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角度研究企业治理,特别是现代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文章在定义企业家人力资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阐释了企业家人力资本在美国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政治资本、企业评级与政企纽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挺 《南方经济》2011,29(1):3-13
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各类非市场力量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通过哪些渠道去发挥作用的,这是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的回报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利用2007年温州市715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资本跟在政府主导下的企业评级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资本会显著地影响企业的星级评选结果,进而增强企业跟更高一级政府之间的联系与纽带。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把握民营企业家参与政治活动的经济动机。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中国商业社会第一次面对数万同胞瞬间罹难的大事件。汶川、北川、青川……这些几乎从未在中国商业版图上被人注意过的地名,即刻成为中国商界关注甚至运转的中心。中国企业家们在以各种形式维护了灾区人民生命尊严的同时,也维护了中国企业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受特定的制度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企业家的行为表现出极其复杂的特征。本文从企业家在经营企业中所追求的目标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国企业家行为背后的思维逻辑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利平 《宁波经济》2006,(10):58-59
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二十余年的商业变革,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地位和老百姓的信心,也同样在拷问着中国企业家,中国的社会正在重新进行一场以经济为主导的价值判断:中国企业家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获取财富的价值究竟是为了什么?随着社会变革和新老企业家乃至企业价值的变革,新生代的企业家对于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就引起了经济学家的重视,他们试图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发现公司的业绩规律,现实中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林林总总。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有自己的特殊性,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关系表现为不相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正是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和由此引起的“内部人控制”。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产权和股权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