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力结构是权力资源在利益集团间的分配格局,不同类型的权力结构决定了国家间发展绩效的差异。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作者构建了权力平等发展理论这一新的国家发展动力理论框架:权力结构是决定国家发展的首要因素,平等型权力结构能为发展提供持久动力,集中型权力结构阻碍发展;在权力平等基础上的土地平等是国家实现发展的主要路径;权力结构的变迁和国家发展都具有周期性。具体而言,国家的发展遵循如下机制:高度不平等引发的危机开启了权力平等化进程,农民集团权力地位的提升可促进土地平等,土地平等能够推动家庭农场经济繁荣和收入分配平等,由此开启了劳动密集型工业化、经济结构升级和社会全面平等的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的平等化进程又能助推公民共同体、强大政党和高效政府的形成,从而实现包容型的政治发展。如果一国的集中型权力结构长期持续,由其支持的土地集中会带来经济社会不平等,抑制供给与需求,进而形成寻租腐败型社会、经济依附和政治庇护主义,最终该国将落入发展陷阱。基于61个国家1980—2020年数据的量化研究确认了权力平等、土地平等与发展绩效呈高度正相关,对韩国、墨西哥和美国案例的研究则验证了两种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依赖政治强力,通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以及党政系统的构建等,对农村政治进行了系统的改造和重塑。彻底瓦解了传统的农村二元权力结构。重新构建起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一元权力结构,建立起高效有力的政府体制,结束了近代以来农村社会一盘散沙的失序状态.将广大农村纳入国家政权控制体系。新的农村权力结构保证了国家对农村社会高度的整合和动员,保证了国家高度的资源提取能力.但由于国家权力的过分扩张,形成了强国家弱社会的关系模式,抑制了农村社会自主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劳小丽 《魅力中国》2010,(6):162-162
宪政的要义在于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个人权利,而这又恰恰是行政法的根本价值所在。因而,在宪政视野下,要求行政机关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为根本,以完善行政权力控制为重点,以增进社会公平为目标,以社会自治与自由促进为基础。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宪政时代即将在中国开启,本文在这一宪政视野下对行政权力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有进一步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4.
周蔚 《理论观察》2008,(5):66-68
权力制约问题一直是民主政治的主题之一,迄今为止,权力制约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社会制约权力”。“社会制约权力”是在国家和社会二元分离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权力制约模式,其以市民社会为逻辑起点,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之下,较之传统的“权力制约权力”和“权利制约权力”的模式,“社会制约权力”模式具有更强的现实操作性和更切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权力结构与收入分配内在关系与机理的分析证明,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和社会资源(包括资产和资本)在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之间的二次分离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导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在这样的制度结构下,国家和社会公民的公权力与所有权被演变转化为政府行政管理权和资本控制权,即社会和市场经济活动的实际控制权。它们决定着国家资源和社会权利的初始分配,也决定着生产和社会收入的再分配。权力结构决定着分配结构,经济权利的分配是最根本的分配;强化国家公权和确定全体社会成员的民权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和实现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没有权力结构的平衡就不可能有收入分配的均衡。  相似文献   

6.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产生,从总体上来说是自发性的,它代表着中国农村社会自生力量的崛起。这种崛起带来的是农村微观经济重塑和乡村权力结构的调整,二者相辅相成,使农民组织化成为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在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在乡村权力结构中的生存状况是喜忧参半;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完善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警察职业道德是警察在操作和行使警察权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依靠国家公共权力为基础,代表国家执行权力,其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权力道德”。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从国家、社会和警察自身的角度讲都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警察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职业道德建设的种种不足导致了警察自身道德的缺失,从而引发了社会对警察队伍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8.
能否深入改革管理体制,关系到能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与长远。这一改革实质是权力结构的调整,在更大程度上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正> 宪法,人们称之为"母法"、"法上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因为它调整的是国家根本的社会关系,即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宪政,通常理解为"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它不仅仅代表一种制度,同时表示了一种文明的政治状态。在这种政治状态的运作过程中,关键是"合理确定权利与权力的界限并有效制约权力以实现权利"。"权力"一般指"国家权力",即"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力",是维护统治秩序与社会公共秩序的强大武器。"权利"一般指"公民权利"或"人民权利"、"人权"。"权力"与"权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扮演着两种角色,作为中央政府在地方事务管理中的代理人或代理结构,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授权、宪法及其他专门法对地方政府授予的权力而对地方性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同时作为参与地方建设的权力实体,又是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以及民风民俗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管理措施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因此,考察和研究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对于地方政府履行职能、增强能力、提高行政效率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奕含 《中国经贸》2009,(10):164-164
行政权力是国家对社会事务进行公共管理的权力,是现代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对行政权力进行全面的监督是人民主权和搞好行政管理、建设好公务员队伍的必然要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证行权力的高效运行,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目前,我国已形成的监督体制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权力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大型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冲突为研究对象,运用渠道权力理论分析渠道冲突,认为渠道权力结构倾斜是引发渠道冲突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引申出以平衡渠道成员权力为出发点的渠道冲突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IMF作为一种国际制度,其改革是权力结构变迁的合理性诉求,也是制度自身不断调整与效率提升的内在需求。在世界权力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转移的大背景下,IMF的改革在当下将仅表现为制度的不断调适而非完全被取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共权力产生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职能由统治转向管理再到服务。私有制社会中公共权力履行的是统治职能,完全掌控在统治阶级手中。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后,出现了公共权力在异化中回归的趋势,无产阶级获得一定的权力。而社会主义社会,公共权力的掌控权完全转向人民,其职能主要是服务。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核心本质就是公共权力服务为民、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人权是人作为人的权力。国家权力作为主权对内最高性的体现,是以强制力对社会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公共权力。二者在政治、法律和价值层面都存在冲突,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二者是完全对立的。人权与国家权力的和谐是一个政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在对二者冲突关系清楚认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缓解二者的冲突,寻求二者的和谐,以更好地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6.
经济是国计民生之本,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面貌加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权力不同于传统政治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中的权力。因此,经济权力进入市场的途径、条件和范围与其他经济模式是不同的。权利经济中的经济权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与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敏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132-148,160
权力转移是导致国际关系不稳定的重要诱因,是影响安全格局调整的主要变量。随着中国崛起,东亚区域内的权力分配出现了明显的权力变迁,但还远未出现权力转移。即便如此,东亚地区安全格局也正在出现深刻的调整和变化。权力变迁究竟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和主导未来区域安全架构的演变,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政策话题。美国"再平衡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美国单极霸权体制下的东亚安全。美国意图在安全和经济两条战线上把握东亚区域政治发展的主导权,维持区域内国家对美国的战略信心和同盟依赖,牵制中国崛起并力图削弱中国崛起给美国单极霸权所带来的消极地区效应,充分获取中国崛起给美国及其盟友带来的诸多战略红利。面对中国崛起,区域内国家会采取强化军事同盟体系,借重域外因素的影响力或者实施新的区域战略等方式调整相应的安全政策。中国崛起的未来应该是在均势与制度合作的同时发展中重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东亚安全新秩序。对于权力变迁所带来的地区安全秩序重组,必须要有深刻的认知以确保战略的正确导向和积极效应,在均势与制度合作的双重进程中重建东亚安全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梁华 《魅力中国》2010,(26):112-112,102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追溯权力产生的过程,解构权力在社会层面的起源、发展、运行等,对社会变革进行合理组织。进而也不难发现权力的制衡与监督也是贯穿始终的基调,运用社会发展理论,分析构建当代权力运行的良性互动,为权力的不断发展提供认识路径,也为改革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政府体制改革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政府体制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改革政府体制的关键要调整政府体制的核心--政府权力-利益格局,即由政府利益决定的政府权力分配形式以及权力与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概念是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里权力概念的延伸。奈对软权力的定义是,软权力是使其他人想要你想要的后果的能力。1989年,奈最初提出软权力理论的目的是想要证明美国并没有衰落。2002年,当奈进一步发展其软权力理论时,他是为了批评以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用硬权力来实现政权变更为特征的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他强调,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软权力比过去更为重要,它可以扩大一国的影响力,并增强一国外交政策在其他国家眼中的合法性;为了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应当把硬性的军事力量和软性的吸引力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巧权力。奈认为,软权力有三个主要资源:文化、价值观念和与其相一致的政治制度以及外交政策,其中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是核心。以奈的软权力理论为基础,作者提出了自己关于中国软权力资源的看法,即中国的软权力资源是中国的文化、经济发展模式和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