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2015,(27):233-23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可见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财税政策也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之一。其中,政府间事权划分又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财政管理体系的核心要件。从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有效梳理,但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却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明晰越来越制约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因此,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开  张磊 《财贸经济》2019,40(8):18-32
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是科学划分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本文以地方政府间权责安排为视角,收集并整理286个地级市层面2015—201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析财政分权程度省际差异下财政压力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向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方上下级政府间权责关系基本协调、匹配的基础上,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增加不会显著影响其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向。但当地方上下级政府间存在权责错配时,财政压力的增加则会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向。因此,在确保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基本协调和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省级政府应逐级下放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至县级政府,或者上收部分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来维持省级与县级政府在承担事权与支出责任上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2016年8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的进一步落实。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重点是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而此次《意见》是针对央地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开展的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重点在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财政事权的规范配置是财政收支规范划分的重要基础。而正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忽视,才导致了我国央地政府事权与财力不相匹配、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应。此次《意见》提出研究起草政府间财政关系法,并提出构建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以解决新增财政事权在政府与市场以及央地政府之间的划分问题。但就如何具体构建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仍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从我国新增财政事权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借鉴法治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从而思考如何构建我国的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4.
钟琦 《中国市场》2011,(31):132-133
事权配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政府间恰当地划分公共产品支出责任。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边界不清晰、各级政府间事权错位以及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对称是我国当前事权配置的主要问题,其原因主要为委托—代理机制下地方政府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事权划分和调整缺乏法律保障以及准财政联邦制下的政府间财税竞争,我国应按照公共产品层次理论和财政职能分工理论,推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扁平化改革,科学配置各级政府的事权,规范各级政府的财权划分,完善转移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在进行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未实质触及政府间税权尤其是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这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核心问题,存在行政和财政体制改革不同步的体制性障碍。推进我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应审视、锚定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目标取向,通过政府间关系制度重构和创新,破解我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政府间财力与事权匹配体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纠正目前流行的政府间收支权责配置原则的理论偏颇与欠科学之处,为构建合理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进一步改革、完善财政体制提供正确的指导规范.本文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转型,流行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权与事权统一"原则已不再适用,但代之而起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也是欠科学和不全面的,且对其中的"事权"概念存在误解.按照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和对"事权"概念的正确解释及解决我国分税制改革后政府间财政关系矛盾的现实需要,科学、全面的政府间收支权责配置原则应当是"公共服务职责划分清晰,事权财权与出资责任相匹配,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财政分权技术性安排呈现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弊端,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少透明度和公平性,财政只侧重对收入的划分,对支出责任的划分不明确,导致财政收入层层上解和责任的层层下放,造成了利益上收、矛盾下放,转移支付地区间差别拉大,公共资金使用低效率。应明确政府的事权和责任,改进收支分配方案,改进预算管理与转移支付制度,实施公平财政目标,探索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新的财政机制,实施与财政分权相对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实行了统收统支 ,统一领导分极管理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三种不同类型的财政管理体制 ,并实行了分税制改革 ,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仍然存在着中央、地方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不清、税收管理权限划分不合理等问题 ,需要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支出、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划分税种、完善转移支付、加强税收征管和规范预算外资金等方面做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9.
阮钦  张治觉 《消费经济》2007,23(3):52-55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1990-2004年全国29个地区的政府支出和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政府支出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缩小各地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差距,我们应该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绩效评价的一般原则,本文构建了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1997—2004年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绩效的评估得出,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虽然整体上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上升幅度有限,整体绩效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协调。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在于:政府的责任缺失、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以及由此造成的低效率资源使用。研究认为,合理配置卫生支出事权结构,突出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公共卫生领域的责任,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凸现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提高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创新水平应成为我国公共卫生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下,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地市与县(市)财政,地方政府间在事权和支出责任、收入的划分,以及省对以下转移支付补助、专项拨款补助、各项结算补助、预算资金调度等都是省直接对地市和县(市).地市没有管理县(市)财政的职能,不直接与县(市)发生财政关系。省管县财政体制与市管县财政体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有利于减少财政管理层次。  相似文献   

12.
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框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Musgrave的"财政三职能"、Oates的财政联邦制理论、Olson的财政均等化原则和Martinez的多维框架理论;实证方面,Musgrave、Martinez等众多学者分别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国家的支出责任划分情况进行了研究;方法上则主要采用了成本收益法、比较分析法、实验经济学以及第二代财政联邦制理论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吕炜 《财贸经济》2005,(1):54-60
从支出角度研究政府间财政关系,其实质是政府间事权的确定与划分问题。这一问题因经济体制、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以及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具有内涵上的复杂性,并通过支出总量与结构的多样化表现出来。本文尝试从多样化的比较中归纳与上述因素相关联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深化对政府问财政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陈洋  杜宏颖 《北方经贸》2014,(10):121-122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家发展实力的源泉,因此,财政教育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培养战略的提出,国家加大了对财政教育支出的关注。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不够,财政教育中城乡教育、三级教育、地区间教育、校际间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教育支出责任不明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均衡城乡教育支出结构、优化三级教育支出结构、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平衡校际间教育支出、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海涛 《北方经贸》2011,(9):152+154-152,154
要进一步深化省直管县改革,科学界定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强市县间合作共享的局面,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和完善省对县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鹏 《商业时代》2007,(1):64-65,7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各地财力均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手段。我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虽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着不规范、力度小和功能弱等缺陷。为此,应借鉴国际上的有效做法.从法律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范围,大力推进转移支付立法,依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中的机构设置和监督机制,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财政体制的目标定位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杰长 《财贸经济》2003,(10):26-30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明确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极为重要和紧迫的.用公共财政理论构筑与市场经济模式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是一个方向性选择.今后一段时期,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要从界定政府事权范围、科学划分政府间税种、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支出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合理划分政府财权与事权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建立数量控制模型,在明确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民生产总值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收入划分和支出划分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进行数量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指出了目前政府财权事权划分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贾舒凡  王素洁 《商》2014,(47):57-57
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划分是政府充分发挥其行政职能的关键,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政财权事权在各级政府间有了新的划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出现失衡现象,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并导致了地方一些不合理行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商》2015,(13)
正确处理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划分问题既可明确政府间的职权分工,又减少了矛盾,平衡了利益。就我国目前而言,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关系呈现了一定界定模糊,关系混乱的局面,缺乏相应法律规范的调整。我们可以从域外的相关法律实践活动着手,完善我国的《宪法》、《中央与地方关系法》等,加强法律对事权财权的调控力,稳步对我国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作出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