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2007年杭州市与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运行中的主要指标对比和首位度分析,从杭州在长三角16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提高杭州城市竞争力需关注的问题和长三角经济发展对杭州的启示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杭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杭州的城市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前绿色汽车的能源,燃气是最适宜杭州市采用的。LNG(液化天然气)作为举世公认的最清洁能源,具备纯度高、安全性高、经济、扩展性好等优势。将LNG作为车用燃料,环保性仅次于以电能为动力的车辆,加之能量密度大,续驶里程长。而且LNG场站建设投资少,效益高,土地占用少等优势,使LNG汽车成为最适宜杭州这种土地资源稀缺的风景名胜城市采用的形式。通过LNG汽车的发展,还可以逐步建立杭州市LNG的获取渠道,提高杭州市天然气供应的安全保障系数,降低杭州市因上游陆路燃气管道事故而造成的损失,促进杭州市能源结构调整,并有助于杭州市与周边城市及上海、江苏等地构筑长三角天然气互惠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杭州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之一,围绕绿色发展主题,积极开展低碳实践活动,逐步打造了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低碳经济为主导、低碳生活为基础、低碳社会为根本的低碳发展道路。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不仅在于政府统筹推  相似文献   

4.
边江璐 《北方经济》2013,(6):42-43,51
近年来,杭州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体制创新为动力、科技创新为核心、服务创新为保障,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北京、上海等一些兄弟省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自从其跻身成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杭州市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也对进一步深入开展杭州市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杭州是我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近20年来,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周边旅游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杭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参照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基本要求,提出杭州市建设国际风旅游城市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一、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旅游城市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是我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近20年来,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周边旅游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杭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参照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基本要求,提出杭州市建设国际风旅游城市的跨世纪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杭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对杭州的规划、建设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向都十分重视,中外有识人士也很关注,省市领导和杭州市民更是倍加关心。21世纪的杭州,该是什么样的都市风貌,是人们经常议论的热门话题。一、问题的提出建国40余年,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杭州的城市建设,风景名胜的保护,二、三产业的发展,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的还走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前列,这是  相似文献   

8.
城市管理的水平和绩效直接关系到城市功能的发挥,数字城管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总结杭州市数字城管的现状以及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分析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新需求,有利于推动杭州数字城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伟根 《杭州研究》2008,(2):179-182
建设健康城市是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生活品质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着重对杭州市在三个城区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同时,为创建有杭州特色健康城市的思路作出了探索性的理论思考,冀能为全市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溪湿地保护工程和浙江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使得城西片区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为市委市政府编制的《杭州市和谐发展示范区概念规划》具有三个核心任务:探索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杭州城市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城西示范区寻求土地利用和建设的新模式;为域西示范区的发展提供策略和空间的新平台。同时,围绕建设和谐发展“杭州模式”的核心目标,提出了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城市特色研究、开发模式、管理与控制等一系列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结构与具体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1.
徐晶钰  盛筠  王新 《中国经贸》2011,(10):105-106
城市“生态文化”是协调解决人与自然问题而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城市文化生态发展包括与时代发展相对应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态建设。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是科技生产力的发达,其生态建设、历史文化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杭州西湖的生态文化发展为例,具体阐述生态文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晓荣 《浙江经济》2014,(14):54-55
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长期受发展空间不足的制约,城市发展始终以西湖为中心。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杭州一跃成为长三角的第二大城市。2007年2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经国务院批准,城市布局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布局。经过近七年的磨合,杭州市区空间结构进入实质性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13.
《杭州研究》2003,(1):6-8,31
“十五”期间,是我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杭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创建著名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做好杭州的外宣工作,对于提高杭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扩大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树立杭州的国际新形象,为杭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切实增强成都"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成都市的奋斗目标。蒲江,作为成都市的一份子,本着小县也要有大作为的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集中打造以生态工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撑、以都市生态有机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贡献蒲江力量。  相似文献   

15.
唐剑 《浙江经济》2023,(8):62-63
杭州市推动“i”杭州文旅服务中心建设,补全了文旅公共服务链条的“最后一米”,为其他城市提供了范例。杭州自2003年开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经过近20年的发展,构建了一整套协调平衡“政府、企业、市民、游客”各方关系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并在“文旅融合”后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和旅游(咨询)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各个城市都在全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之时,杭州也不甘落后,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获“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以民主促民生:杭州市的城市治理实践案例一:"红楼问计"中的民意表达杭州城建陈列馆(俗称"红楼")是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县地方法院旧址、省级文保单位。2006年5月18日开设为展示杭州城市建设发展历史和重大城建项目"问计于民"的公益性场馆。杭州城建陈列馆亦采取了固定陈列和动态展览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在动态展览方面,引入了"红楼问计"机制,即开展重大城建项目设计方案公示及城建成果展览,使陈列馆成为公开展示城  相似文献   

18.
钱永红 《浙江经济》2002,(11):50-50
杭州市地铁一号线正式定名于2001年12月,工程立项范围自余杭区—杭州主城区—萧山区,全长约52千米,总投资约152亿元,2003年试验段开工。杭州市地铁一号线的建成对杭州实现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发展新格局和“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交通保障,这将对杭州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地铁建设符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将有利于引导城市发展21世纪将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新纪元,全国城市将建设30多条地铁和轻轨线路,总长将达650公里。预计到2020年全国将有超过550公里的地铁线:到2050年,若包括轻轨线路将达2000公里,这样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运载50%,甚至高达80%的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19.
沈芬 《杭州研究》2010,(2):112-118
城市生态危机对城市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通过贾雷德·戴蒙德《崩溃》的生态治理理论——生态危机的角度,揭示了当前杭州生态危机的征兆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了杭州治理生态危机的路径,政府作为、公众参与、改善民生,是预防、治理城市生态危机,又好又快发展杭州经济、社会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杭州高度重视城市国际化,为全国城市与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城市范例。当前要更加注重"创新活力之城"建设,实现大提升、大发展、大跨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缺乏国家战略和制度优势加持相对于长三角其他大城市发展而言,杭州既不是国家有关部门确立的中心城市,也不是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群中心城市。杭州是国家顶层战略的"真空"城市,即便是全国普遍推开的自贸区也才在2020年获批,是新时代国家权力赋能体系中的"多无"边缘城市。杭州城市发展能级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