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力图扭转金融业和实体经济本末倒置的关系,于是从加强金融监管到发展实体经济,从支持前沿科研到资助中小企业,从改进教育系统到努力创造就业岗位,从提出促进出口计划到力推新能源战略,美国正采取措施加快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上看,发生金融危机的时期,往往也是货币体系出现交替或新兴货币国际化的时期。在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国际货币体系调整、新兴金融势力崛起等诸多机遇,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面临美国的阻挠、自身经济实力差距等一系列挑战。正视挑战,抓住机遇,积极应对,人民币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将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快递产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快递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在当前中国经济持续下滑面临转型之痛的宏观背景下,快递产业异军突起无疑是当下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然而,我国快递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国际快递企业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亟需转变现有的竞争策略。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快递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快递业发展现状从规范快递业的定价机制、采用差异化发展战略、强化风格塑造和鼓励创新、加强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四个方面对改进我国快递企业的市场行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一方面要与国际大型总承包施工企业进行国内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要迎来国内房地产产业政策宏观调控、建筑行业秩序调整、人工材料费大幅上涨等诸多挑战.这是建筑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建筑企业必须着眼未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本文以建筑企业的生存实际为出发点,从融资、投资、并购、分配四方面阐述当前经济形势下建筑企业应采取的财务战略.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开始进入复苏的“后危机时期”。因此,在后危机时期不断命中移动靶的企业,就具备了不断创新的竞争优势。但是,无论你尝试何种战略,竞争优势都越来越难以创造和维持。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延续了“十一五”快速发展的主旋律,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港口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社会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开始缓慢复苏,但随着欧美国家经济的持续恶化,金融危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我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模式以及开拓国际市场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中,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全球各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自2011年以来,随着国内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趋势渐显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经济逐渐走入以内需替代出口的转型期。在这样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出口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普遍经济刺激后出现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淘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成本的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决策。但是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加强成本管理,不仅仅是按照以前的那样单方面降低传统的生产成本,更应该考虑的是风险成本和效益的衡量,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企业成本管理为中心,在后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下首先分析目前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再着重从风险成本和效益衡量的角度分析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现状主要是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华日本跨国公司的筹供策略随着其对华投资整体战略的改变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华日本跨国公司对现有筹供体系作出的调整,以及在筹供策略上呈现出的明显特点与趋势,为我国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国内企业想要在更多的领域与在华日本跨国公司合作,并成为某些中间投入品的全球供应商,就必须在配套能力上接受严格检验。  相似文献   

10.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现回缓趋势,然而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尽管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冲击较小,但受国际金融危机与自身结构性矛盾的双重影响,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国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此外,我国一些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形势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则很有可能在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淘汰.要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后危机时代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必须在企业发展战略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曾祥顺 《中国经贸》2011,(16):105-105
本文通过对我国投资银行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宏观经济环境、证券市场环境以及监管环境的分析,找出我国投资银行在新阶段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匡投资银行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梳理金融危机对世界城市的主要影响,分析后危机时期相关城市的新发展趋势并探讨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动因及影响要素。文中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城市的财政状况、服务能力、产业机构、对外影响力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文中认为,面对上述冲击,世界城市进行了多方面的应对,在功能综合化、经济结构多样化、绿色科技助推、社会保障提升以及区域力量整合方面形成了与传统发展模式有所差异的新特征。这种新的变化反映出世界城市在后危机时期对于流动性与根植性、全球化与地方化两对关系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梁雪松 《宁波通讯》2010,(10):28-29
东盟国际市场是“宁波制造”“走出去”、实施市场多元化的重要区域,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给中方企业特别是宁波这种外向型企业高度集聚的地区带来新一轮发展良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应当从产业升级、破除贸易保护、贸易转移、人民币区域内结算四大方面全面考量,精心布局,依照产品的比较优势,积极对接和拓展中国-东盟自贸区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对外投资政策的驱动下,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外部风险。文章归纳总结了我国跨境并购的经验、分析发展趋势与特征,剖析了在后金融危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以及技术革命等国际背景下,跨境并购面临的外部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和国际投资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从多个方向上对国际投资体制建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回顾国际投资体制的演化背景入手,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后,国际投资体制建构的四大新特征,即国际投资体制建构格局从统一转向分散、建构基础从双边协定转向跨区域诸边协定、建构理念从放任的自由主义转向内嵌的自由主义、建构目标从投资保护转向系统治理。论文进而立足于从单向引资大国转变为双向投资大国的中国在当前国际投资体制构建变化进程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提出以积极姿态实现从国际投资体制参与者向建构者的转型、以多层次战略应对分散化的国际投资体制建构格局、以深化国内改革应对国际投资体制构建的新议题等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储备管理者的投资组合如何对汇率变化做出反应,文章首先从各币种占外汇储备的份额中分离出单纯由数量变动引起的组合效应值,进而采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分析组合效应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储备管理者的策略选择因时期而异:伴随着欧元诞生及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央行从实行投资组合再平衡策略(国际货币贬值造成市场增持)逐渐过渡到积极多元化策略(国际货币贬值造成市场减持);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展中国家回到再平衡投资策略。各国在不同阶段的外汇储备管理策略对中国的外汇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储备管理者的投资组合如何对汇率变化做出反应,文章首先从各币种占外汇储备的份额中分离出单纯由数量变动引起的组合效应值,进而采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分析组合效应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储备管理者的策略选择因时期而异:伴随着欧元诞生及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央行从实行投资组合再平衡策略(国际货币贬值造成市场增持)逐渐过渡到积极多元化策略(国际货币贬值造成市场减持);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展中国家回到再平衡投资策略。各国在不同阶段的外汇储备管理策略对中国的外汇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后京津冀地区产业体系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趋势。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北省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已经对各国经济产生了重创,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会影响着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文章介绍了本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进而对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所取得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本土化战略的有效运用.这一战略的成功运用,使我国企业普遍感到空前的竞争压力与生存危机.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的现状出发,分析并挖掘出有利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机会,为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