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打破了人民公社的体制,确立了家庭经营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今天,很少有人怀疑这一改革的巨大成功,但究竟家庭经营的生命力何在,是否权宜之计:社区合作或地域性合作是否必要,并且其是否具备成功的可能性,目前在理论和政策上仍然存在着争论。本文拟从产权理论分析出发,结合农业的经济特点,从理论上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企业所有制发展前途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在对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改革中是否出现了新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把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分做基本形式和非基本形式。所谓基本形式指的是它不是由其他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组合而成的,也不是从属于其他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的。因此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正> 这些年来中国大陆的经济改革与开放,和最近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大并将此纳入新修宪法,是否如一些人(尤其是西方的新闻报导者)从表面上来看的那样,中国已走向资本主义?是否如另一些人(尤其是经济学者)的看法,说中国是越来越遵循一般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发展型式,淡化意识形态的色彩,使所谓的社会主义意义日益变得模糊?还是像官方所说的,中国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虽然这特色目前还不十分明确?所有这些问题都牵涉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问题。本文对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十年:回顾、反思和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了中国经济改革10年来特别是1984年以来的主要历程,回顾了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管理诸方面经济理论的一些主要推进和争论,认为:中国改革的前10年尽管犯了许多难以避免和一些也许可以避免的错误,但其基本战略是成功的。当前改革的困境在于改革的深化已经触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若干基本假定和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中国要想率先取得这场市场取向改革的成功,需要重新建立与市场规则相一致的权力体系,使产权、民权和行政权各归其位。改革的现实危险是在行政权衰弱过程中官权的繁衍和扩张。历史特别是一部中国史反复证明,官权的膨胀从来是改革的主要威胁和社会危机的前兆。社会主义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转折关头。  相似文献   

5.
近期财政部推出了较大力度的公共财政体制模式的改革,扛开了我国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序幕,也加快了财政改革的步伐.那么,这次财政改革究竟是在原有理论和体上的修补即改良式的改革,还是对原有理论和体制的变革即革命式的改革?文章从现有理论出发,结合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文章论述阐明了我国的财政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革命,而非改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14年来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和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需要人们在工作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上进行相应的转变。作  相似文献   

7.
近期财政部推出了较大力度的公共财政体制模式的改革,扛开了我国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序幕,也加快了财政改革的步伐。那么,这次财政改革究竟是在原有理论和体上的修补即改良式的改革,还是对原有理论和体制的变革即革命式的改革?文章从现有理论出发,结合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文章论述阐明了我国的财政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革命,而非改良。  相似文献   

8.
<正> 以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取向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制,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从讨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出发去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应是解决问题的可选思路。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市场经济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并且从外延上小于商品经济,人们对此还没有多少异议。但是,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样的商品经济,它有哪些一般特点,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第一,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上看,市场经济是高级形态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9.
1.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应该围绕人的需要、人的自由来推进发展,同时选择发展的内容和道路。但如何能够实现发展,毫无疑问要靠一套体制,一套能够激活人,有利于人的发展体制。建立这种体制,需要靠改革,但不是一般的改革,是立足于激活人、有利于人发展的改革。所以,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人,而以人为本的改革,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历经曲折而不败。如果说以  相似文献   

10.
在此书中,我们要奉献给读者的是一系列制定成长战略的要旨,分析了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常犯的错误,通过制定完善的战略决策,实现经营目的和提高企业的可靠性。降低企业犯毁灭性错误的概率。 在人类大多数奋斗的领域,都存在着对公认原则和新观念之间的选择。我们向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实用的、经过检测的,可靠的管理工具和观念,帮助他们评价或重新制定成长战略。  相似文献   

11.
从微观上看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与国有资本退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和国有资本的退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考虑.从国有企业的改革原则与改革战略出发,如何从微观上看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以及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退出的对策,对国有企业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长期战略与总体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中国农业改革的中心内容和最基本任务是如何提高农业家庭经营的组织运行效率,为此,需要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打造更为广阔的体制空间。农业改革与发展客现上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立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长期战略和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3.
蔡文海 《资本市场》1999,(12):22-25
<正> 制裁的威慑效果从国际经验来看,证券制裁体制一般分为行业自律、官家执行体制(刑事或行政制裁)和私家执行体制(民事诉讼)三个部分。三个支柱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其实施的制裁是否有充分的威慑效果。在决定制裁的威慑效果上,有两个变量:制裁的严厉性(severity)及确定性(probability,或称概率)。制裁越严厉,实施制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很有现实意义。1、随着香港回归和十五大的召开,低通胀高增长形势的出现,改革发展软硬环境显著改善,给我们低成本改革发展带来了机遇。这种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不是等来的。一味地等待就会丧失机遇,所以人们总结说,等待会丧失机遇,争取会创造机遇。我们必须以竞争的姿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2、然而,这点对有些人是能够做到的,而对不少人来说则不一定能完全做到。3、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无论从改革上,还是发展上,提出了不少好思想、好思路。我们较早地提出了产权明晰的思想,破产兼并的思想,股份制的思想。提出了发展的几种大思路,包括资源加工型战略、倾斜协调发展战略、开边通海战略、向支柱产业倾斜战略,以及由支柱产业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等等。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经济运行模式的转换和所有制关系的变化,财政分配关系需要作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改革,这是当前必须研究回答的重要课题。一、所有制关系的变革与现行财政体制的摩擦经过几年的改革,我国的所有制关系和全民所有制的具体存在形式及实现方式出现了许  相似文献   

16.
来维 《经济师》2006,(9):123-12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建立恰当的符合后勤企业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是财务管理从战略上考虑的问题。文章结合财务管理体制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了后勤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提出相对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更明确地提出了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企业改革战略,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行分类指导,高度概括了企业改革实践和理论探索的成果与共识,对推动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如何通过加快实施“抓大放小”战略,整体搞活国有经济,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6,(10)
会计政策的选择是正确处理会计实务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是最基本的要素。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在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上加大了管理与制约的力度,但是仍存在着部分问题,会计人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会犯选择错误。文章找出会计政策选择失误的原因,提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以期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准确性的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   总被引:88,自引:6,他引:88  
<正> 体制变革的方式问题,是当前制度经济分析和“过渡经济学”的一个焦点问题,吸引着世界上一大批经济学家的研究兴趣。两种基本的改革方式,即“激进式改革”(“休克疗法”)和“渐进式改革”,究竟孰优孰劣?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如何解释不同的改革方式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无疑,这些都是摆在经济学家面前的重要理论任务。改革方式的问题,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各种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能相互支持,也可能相互  相似文献   

20.
一、超前的思维是企业内功的灵魂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旭日集团超前的辩证思维方式,保证了他们在市场经济大舞台上节节胜利。 一是敏锐的市场意识。旭日集团的基础是吃惯政策饭的供销社,但他们很快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转过弯来,在思维方式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便利走向市场,他们成立了企业集团;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