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万荣 《魅力中国》2010,(14):12-12
公众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媒体追踪报道的重点对象,长期被曝光在聚光灯下,随着网络的迅猛的发展,技术得以革新。“人肉搜索”的使用,大大满足了社会大众的猎奇心理,同时也极易触犯隐私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和受众知情权的冲突日益加深。本文主要探索应该如何避免网络媒体的使用怎样才能避免这些侵权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晋向东 《魅力中国》2010,(14):19-19
公众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媒体追踪报道的重点对象,长期被曝光在聚光灯下,随着网络的迅猛的发展,技术得以革新,“人肉搜索”的使用,大大满足了社会大众的猎奇心理,同时也极易触犯隐私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和受众知情权的;中突日益加深。本文主要探索应该如何避免网络媒体的使用怎样才能避免这些侵权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于丰敏 《魅力中国》2010,(14):55-55
公众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媒体追踪报道的重点对象,长期被曝光在聚光灯下,随着网络的迅猛的发展,技术得以革新,“人肉搜索”的使用,大大满足了社会大众的猎奇心理,同时也极易触犯隐私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和受众知情权的;中突日益加深。本文主要探索应该如何避免网络媒体的使用怎样才能避免这些侵权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隐私权的历史,各国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相关立法和判例,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价值冲突和立法困境以及我国隐私权保护现状的分析,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限制和保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作为一个大众传播机构,为公众讨论提供和传播其所必需的信息。隐私权的立法宗旨在于维护人们内心的安全和尊重的需要,以及对新闻界进行制约。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寻在天然的冲突,解决冲突的最好办法是区分公众人物与普通人物。在此框架下本文对公众人物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政治公众人物、社会公众人物和附随型公众人物,新设了附随型公众人物这一概念。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变现为:知情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新闻界的社会公力价值与自身价值,中突。本文详细论述了不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范围,并提出对最基本的个人隐私绝对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6.
公民的隐私权一般情况下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公众人物一方面作为自然人,其隐私权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另一方面,公众人物的某些个人生活已成为政治生活或者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那些可能影响到政治和公共利益的私人信息理应为公众所知悉.因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不能无条件地对抗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需要通过完善立法等方式合理解决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公众人物"隐私权不受保护,这不仅是社会民主进程的要求,而且对解决社会行政公务人员腐败问题、打造真正的"阳光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公众人物概念的由来及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立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公众人物永远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不过,不同的制度、不同的社会,对公众人物的态度是不同的。 一旦成为公众人物,就几近失去了隐私权。作为公众人物,受人注目是必然的,公众舆论所带来的压力也是难免的,既然走上了公众舞台,就意味着选择了舆论的关注和监督,不得不放弃一部分隐私权,公众也就有了通过媒体了解公众人物言行举止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张霞 《特区经济》2013,(9):179-180
一般而言,权利的自由行使建立在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但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往往涉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理兴趣,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限制恰恰是对社会知情权的宽容与延伸。协调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的冲突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保护公众人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满足公众合理兴趣原则,并在具体的个案中权衡利弊,从而实现两者在个案中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如今,公众人物的私生活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由此也引来诸多有关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话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对此作出介绍并提出一些法律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新闻法制的角度,以2012年"艳照门"为例,探讨了表达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冲突与解决方案。认为二者的冲突关系仍需回到法律上来解决,通过明确、严谨的法律规范表达自由与公众隐私权之间的明晰界限,真正杜绝表达自由与公众隐私权的冲突再发生。  相似文献   

12.
赵杨杨 《魅力中国》2014,(20):316-316
隐私权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然而随着当今社会信息交流的深层化和频繁化,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也日显尖锐。这种冲突在明星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表现上尤为突出,从文章到黄海波,网络上先后出现了多起明星隐私泄露事件,再一次将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带进人们的视野。如何正确引导、运用传播的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保护明星的隐私,也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矛盾日益尖锐,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为此,许多学者对此类的问题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解决这类矛盾提供了一定的法律途径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本文也从不同角度时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便进一步解决两者的摩擦与冲突。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时代,网络舆论监督较之传统监督手段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网络虚拟性这一特征,也存在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网络暴力现象,为了规范网络舆论监督,需要通过制定《网络舆论监督法》等法律加以规制,而在这些规制的制定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要遵循言论自由、党性、合法性、公众人物隐私权让渡、"保护"和"限制"兼顾等原则,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利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众人物具有特殊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容易吸引大众的关注,公众人物的道德核心标准往往成为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和尺度,道德高尚的公众人物无疑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楷模。公众人物的高尚言论能够激发人们的思想道德热情,激发人们内心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因此,从当今思想领域来看,公众人物承担着非同一般的道德责任。可以说,公众人物道德责任的担当是公众人物自身人格完善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改善社会不良风气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星举 《魅力中国》2010,(2):169-170
从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出发,发现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不足,从而我国隐私权立法完善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期对我国隐私权保护制度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刍议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善康 《特区经济》2009,(10):253-254
网络隐私权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而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但是由于我国在法律上对隐私权规定得较少,加之我国用户保护隐私权的意识淡薄,实践中用户网络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侵权主体既有网络个人用户,也有网络经营商,还有设备供应商。其法律保护的途径就是完善关于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立法:一是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隐私权的法律地位;二是制定单独的网络隐私权法;三是处理好与国际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患者隐私权的法律界定,分析我国患者隐私权保护的现状,进而分析我国患者隐私权保护的缺陷和保护不力的原因,并从民法角度为完善我国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电子商务所具有的特殊性,侵犯他人网络隐私权的行为类型复杂、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这就给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信息时代对公民网络隐私的法律保护,不仅需要在现有的民法体系中寻求突破,也需要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不仅要对传统的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予以法律禁止,还要对网络条件下产生的新型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加以制约.为此,本文从网络隐私权的涵义入手,根据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并参照国外有关网络隐私权的立法,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一点自己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李艳军  李国际 《特区经济》2008,228(1):239-241
隐私权中的隐私主要是一种私人信息。私人信息是一种无形财产。隐私权的权能之一便是对私人信息的控制和利用。本文对隐私权进行法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动因进行探讨。运用法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对隐私权的保护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期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