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理论界对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问题,曾经进行过广泛的讨论,这对推动经济理论的深化和加深对社会主义经济实质的认识,都起了不小的作用。周叔莲、吴敬涟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问题》一文,对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历史的回顾,并发表了作者的观点,值得向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问题需要作深入地研究。目前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深入地讨论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探索各项改革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这一期发表了谢明干同志的《澄清认识,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篇文章,可供读者研究,并欢迎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取向问题,经过多年的讨论,多数经济学家早已达成了共识,并概括为“市场取向”的改革。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应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而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商品经济不能不以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因此,经济改革要以“市场取向”乃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最近几年,对这个不言自明的道理的认识出现了反复。有鉴于此,对于这个“老问题”现在仍有重新加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一书,1979年初版,1983年修订,1986年再次修订。这本书的内容和体系,较之过去的《工业经济》教材,已经大不相同。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据此我国正在积极而又慎重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根据这个形势,《中国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证券市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新课题。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没有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建立证券市场问题。而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则把证券和证券市场视为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范畴,否定其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一会以后,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有了新发展,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这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这种理论把商品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因素,从而充分肯定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这一期的第一篇文章——《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周叔莲同志为本刊撰写的。作者在回顾了过去对商品经济的一些误谬看法后,认为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当一、要联系整个社会主义经济来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二、要用矛盾统一的观点来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用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四、同时,要采取综合措施.发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积极作用,也要防止和克服它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价格组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88年第4期发表《发展企业产权市场的设想与对策》一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企业产权转让是等价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平等交易的条件下,这种转让将改变实物产权的归属关系,但是并不改变资产价值的归属关系。  相似文献   

8.
冯子标主编、蒋仲辉副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受到读者欢迎,初次即印13万多册,第三次印刷为22万册。这是一本有新意的著作。 该书以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对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作了比较深入的阐述。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商品  相似文献   

9.
发刊词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我们核工业战线广大职工隆重纪念中国核工业创建4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机关刊——《核经济研究》同广大读者见面了。为了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需要,适应总公司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内外交流的需要,经总公司常务会决定,将《核经济研究》改为总公司机关刊。《核经济研究》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  相似文献   

10.
刘国光、汝信主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下简称《特色》)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哲学等不同角度全面系统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专著。全书史论结合,以论为主,将经验总结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全面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以及在当今国际共运的历史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对于认识和理解这一理论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5年第4期,刊载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赵履宽同志的文章《论社会主义工资的职能》,文章提出,工资的职能问题,既是工资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工资制度改革实践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因此,正确地阐明社会主义工资的职能,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工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回顾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争论的过程和分析有关观点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的意义及其形成的过程,分析了问题的困难所在。作者认为,十二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同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作用、同党的正确路线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作者认为导致这个问题长期争论不决有四个重要原因:一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二是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三是极左思潮的影响;四是杜会主义商品经济本身是一个复杂问题。此外也由于人们对历史知识、国外情况缺乏了解。作者还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什么模式作为改革取向的问题,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概念上翻来覆去作文章。1984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观点,大家都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在认识上,歧义仍然不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和性质问题如何清除斯大林的经济思想中的错误部分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在国家所有制中存在着企业集体所有制因素,因而存在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从而使国有企业成为商品生产者。斯大林的“两种公有制并存决定论”则排斥国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原理,因而是错误的;消费资料成为商品的“按劳分配决定论”,在理论上、逻辑上均不能成立。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包括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两个部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特点,不能照搬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互助合作关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计划和竞争是对立物的论断,而应同时强调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之间等价交换和竞争关系的一面,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一面,以及重视价值规律的一面。作者指出,应运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抛弃斯大林排斥商品经济的思想影响,实现经济学教学的革命化。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和暨南大学共同主办、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承办的2017《中国工业经济》青年学者论坛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前沿问题"研讨会,将于2017年11月在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召开。研讨会就当前中国产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讨论,现诚邀研讨嘉宾并征集论文。专题研讨的优秀论文,经讨论修改后,将直接进入《中国工业经济》审稿及发表程序,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16.
王梅仙在《财经研究》1988年6期中撰文《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竞争的特点和作用》。作者指出,考察我国商品经济中竞争的特点,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充分的竞争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比如,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有经营决策权;企业的收益直接取决于经营成果;生产要素的流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后,我国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践证明,横向经济联合有效地突破了自我封闭的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格局,对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我国横向经济联合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横向经济联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立人等在《经济研究》第11期发表《把改革推向前进的重要步骤》一文,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综合对策:(1)在企业改革上,应当在进一步完善承包制的同时,把企业改革推向界定产权关系,建立产权转让市场,相应的形式之一就是股份制,股份制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产权金融化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央、地方与企业的关系,并适用于多种经济成份,进而  相似文献   

19.
由马洪、刘国光同志主编的《中国现实经济丛书》于1990年初推出了周叔莲、张冀湘合著的《重建社会主义企业》(以下简称“重建”)这本专著。该书以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企业不能称之为“企业”为命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别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微观与宏观的内在联系、国内外经验教训比较以及目标模式与近期对策的探索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与以往企业改革理论专著相比,“重建”一书在以下三个方面是独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2月)总论期期丹06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管理经济 薛暮桥经济管理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商品经济的再探 索马洪经济研究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林子力人民日报略论中国式的消费模式 李彦和宁夏社会科学工业就业与工业结构 庄启东等经济问题探索工业部门间联接方式初探 陈淮经济与管理研究谈水的重复利用和工业节水指标 龙期泰环境保护一九八四年我国经济综述 国家统计局经济日报国营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工制工人和使 用农村建筑队暂行办法(84.10.15) 国务院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沿 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减征、免征企业所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