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澳大利亚国有银行成功上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银行股改上市是一项新事物,面临着诸多考验,不妨借鉴西文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成功的经验,实现我国国有银行的顺利上市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上市,建行、中行已经股改挂牌,距上市只有一步之遥;工行、农行将紧随其后,积极备战。国有银行股改上市是一项新事物,面临着诸多考验,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成功的经验,实现我国国有银行的顺利上市。澳大利亚的国有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以下简称CBA),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是改善经营状况、化解与分散金融风险值得积极尝试的手段。本文首先从现代企业理论阐释了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理论蕴含,剖析了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上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寄予厚望,希望借此来实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国有银行改革的目标。但是股改上市并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最终目的,也不能解决银行体系存在的所有问题。如何借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的契机,真正实现产权结构的变革、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练好内功,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陶东玉 《云南金融》2011,(8Z):77-77
<正>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标志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但是,股改上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将是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上市后不容回避的问题,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又是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中极其重要的方面,研究它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种类、影响和防范手段,以达到减少损失、控制风险、维护信誉和促进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寄予厚望,希望借此来实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国有银行改革的目标。但是股改上市并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最终目的,也不能解决银行体系存在的所有问题。如何借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的契机,真正实现产权结构的变革、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练好内功.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标志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但是,股改上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将是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上市后不容回避的问题,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又是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中极其重要的方面,研究它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种类、影响和防范手段,以达到减少损失、控制风险、维护信誉和促进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行、中行、工行相继成功上市,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也鼓舞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现代金融企业的信心与决心,然而这几家已上市银行与规范化的股份公司特别是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公司治理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公司治理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本文试图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的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出国有银行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吴亮 《福建金融》2004,(10):32-34
本文通过分析银行公司治理的模式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得出股改上市是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经之路,并进一步分析了股改上市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最后提出弥补局限性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国际竞争,增强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力,我国于2003年拉开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序幕,通过国家政策扶持,自身财务重组,积极引入QFII机制,陆续完成了交、建、中等三家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特别是随着近日工行的成功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工作已取得实质性成果。此时,农业银行的改革问题更加成为社会各界备受关注的焦点,尽管“整体改制、择机上市”的整体思路已经明确,但股改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作为农业银行近年大力发展的中间业务品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准备上市,建行、中行已经股改挂牌,工行、农行也在积极准备。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目标是把其改造成为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但是,从我国上市公司实际状况来看,要想达到改制上市的最终目标,必须着手解决上市公司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制度性缺陷,否则,国有银行的改制上市也将处于上市公司同样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赵勇 《海南金融》2005,(5):13-14,40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注资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相关问题。其主要观点大致有:第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在资产部分,在微观基础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对银行的资本金结构进行单方面的改革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国家声誉与居民储备之间的一种奇特资本联盟,国家声誉的“入股”使得居民的核心存款变为附属资本;第三,国家声誉的不可分性使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必须保证国家对银行的绝对控股,国有商业银行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能一味否定。本文的结论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和微观经济基础的改革结合在一起,从长期的制度变迁角度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应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业税收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陶能虹 《金融论坛》2007,12(2):12-19
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银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进程的推进,税收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现行税制中的一些矛盾开始显现,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但对现行银行业税制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需要怎么改革等问题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在对税收基本理论和我国银行业税收制度现状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银行业税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我国银行业现行税制在合理性、公平性、均衡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内容设计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银行业税制改革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是转型时期我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阶段不可回避的课题。由于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渐进性,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其从西部地区信贷市场的快速退出与区域内其他金融制度供给不足相矛盾。因此,在目前无论从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政策还是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角度,实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区域化配置的现实要求进行了制度阐释,就东西部信贷风险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从政府和银行两个层面探索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区域化配置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加入WTO后金融领域的逐步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大批涌入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创新日益紧迫 ,而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和竞争力的根本因素依然存在 ,如资本严重不足、治理结构及经营机制不完善、经营环境不健全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需要商业银行本身加大改革力度 ,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宏观调控和具体政策上为国有商业银行营造有力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5.
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管理职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琴 《金融论坛》2006,11(2):36-40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既是一个宏观层面的课题,又涉及企业微观个体。在这一进程中,作为微观主体和改革对象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围绕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产权变革;作为管理宏观经济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政府,其角色和职能也对改革影响深远。本文从政府角色论的发展演变入手,逐一分析市场和政府、企业和政府的相互关系,通过阐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特殊性和行业特殊性以及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性,进而指出在其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政府应当在制定战略规划改革方案,支持财务重组和产权重组,规范推动公司治理,实施有效监管,创建良好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应有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6.
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及其前提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资本充足问题一直是各国商业银行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共同关心的问题.<巴塞尔协议>出台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激励缺乏,而外部监管又流于形式,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本文从国有悖论、监管宽容和实证推算三个方面重点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是无效或低效的.但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充足监管又是必要和必须的,而前提是对不良贷款进行二次剥离和彻底改制,以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从而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有效监管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下降机理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分析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通常使用的四种方法,指出短期内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加强预算约束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长期内则只有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信贷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信贷集中风险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呈“U”形走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商业银行贷款行为日益市场化的今天,贷款仍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之一.随着现代经济与金融的飞速发展,各个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迅速发展扩大,但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其贷款的风险越来越大,安全系数越来越小.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是继续加强对贷款的管制,还是顺应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而放松管制,很难有明确划一的答案.本文拟通过对现行商业银行贷款在实体与程序方面所作限制的介绍与分析,找出借贷管制与金融自由化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19.
祝继高  岳衡  饶品贵 《金融研究》2020,475(1):88-109
基于2005-2015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本文研究省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否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影响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越大,省内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贷款比率越高。然而,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银行有更高的不良贷款率和更差的会计业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财政压力大的省份,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贷款比率越高,则贷款拨备率越低,这表明城市商业银行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应对监管压力。本文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监管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使我国原有的银行市场垄断格局被逐渐打破 ,市场被重新分割 ,客户被重新组合 ,并由此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营销致胜”理念的形成 ,加快中外资商业银行营销融合 ,改善我国银行营销环境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