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武汉市汉南区所属各国营农场,1983年在全面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基础上,开始兴办职工家庭农场。1984年,有职工家庭农林牧渔场4,527个,参加的职工6,701人(其中经营种植业的家庭农场4,332个),参加家庭农场的户数和职工人数,均占全区国营农场总数的90%。  相似文献   

2.
<正> 1985年绥滨农场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农机具转让给职工个人经营和大包干的分配形式,建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农场对家庭农场实行“固定上交,自主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当年全场兴办了2599个职工家庭农场,其中有机户家庭农场310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12%,承包耕地为1.7万公顷,占总承包而积的61%,户均50公顷以上。这表明,绥滨农场在兴办家庭农场的  相似文献   

3.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生产队独立核算李福运农垦企业改革如何深化?职工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形式如何深入完善?这是关系到农垦企业发展壮大的问题。根据砀山果园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四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把生产队建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延长职工家庭农...  相似文献   

4.
六、兴办职工家庭农场1982年以来,实行大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国营农场中,涌现出一批承包大户,这就是职工家庭农场的雏型。1983年8月,赵紫阳同志视察新疆工作期间,作了关于国营农场要办家庭农场的指示,指出国营农场内部实行职工家庭承包办家庭农场,很可能将来是主要形式。同年10月,胡耀邦同志在一个文件上批示:“国营农场主要是经营管理问题,我意要坚决按照紫阳同志在新疆提出的方针办事,不能再慢吞吞拖下去,否则生产和职工收入都要受损失,国家也赔不起。”此后,各地农场中的承包大户便正名为职工家庭农场。这些家庭农场,可以说是大包干到户责任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必然结果。因为大包干到户承包的土地一般是按各户人口和劳动力数平均划分的,往往出现承包的土地面积与生产经营能力不相适应的状况。加上农业向商品化、  相似文献   

5.
1987年,在巩固家庭农场联产承包的基础上,广东垦区进一步试行家庭农场的“三自”承包经营,即家庭农场实行生产、生活资金自筹,经营自主,盈亏自负。粤西垦区于当年开始基本实现资余有偿占用,职工自有资金投入达  相似文献   

6.
上海国营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之后,改革原有的分配方式,彻底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弊端,把职工的劳动同经营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农业职工的积极性。 两年来,国营农场对职工家庭农场试行了两种分配形式:一种实行“交够国家和企业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即大包干分配形式;另一种是实行上交一税三费(农业税、劳保福利费、固定资产使用费、部分企业管理费)之后,超过部分采取农场和家庭农场按比例分成或累进分成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国营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一个新课题。三年多来,职工家庭农场正是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这一过程逐步完善、发展和提高的,人们对职工家庭农场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同样也是沿着这一过程逐步深化和明确的,而且有些问题至今仍需要继续研究、探索。本着这一精神,我们拟就下述问题提出—些看法,同大家商榷。 一、小农场和职工家庭农场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不能混为一谈自从赵紫阳总理1983年秋在新疆提出国营农场要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大农场  相似文献   

8.
国营农场兴办家庭农场后,职工与农场的分配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家庭农场实行“自主经营,定额上交,剩余归己,自负盈亏”的分配模式,这一变革利益直接,效果显著,激发了职工经营热情。但是上交定额如何确定,目前多数农场局限于定  相似文献   

9.
国营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已经三年了,对于什么是家庭农场至今尚无一致的认识。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职工家庭农场是在全民所有制国营农场领导下,以户为单位,实行家庭经营、定额上交、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家庭农场在黑龙江垦区大地上崛起,在农机的经营体制上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打破了实行近四十年的“全民所有,队为基础,统一经营”的体制,而代之以多样化的农机所有权与经营权形式。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原来一部分国家所有、农场统一经营的农业机械,作价转让给了职工家庭农场,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由公有公营向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中捷农场1956年在盐碱滩上建场,自1978年实行财务包干后,内部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扭转了过去长期亏损的局面。1984年起实行职工家庭承包和兴办家庭农场,农场经济出现新的生机。该场职工对办家庭农场(注:指种植业家庭农场,下同)热情很高,但普遍反映负担偏重,为此,我们对该场1984年家  相似文献   

12.
一、实行自费经营改革 农垦企业在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农场内部的改革,兴办了职工家庭农场,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了分配制度,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使农垦经济的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初办家庭农场时,大多数仍是由大农场垫支生产资料和生活费用,有的农场生产费用仍由大农场统支统收。这种经营方式,仍未从根本上摆脱“农场出钱,职工种田”的旧框框的束缚,出现了“超收盈利职工拿走,欠产挂帐农场负担,负盈不负亏”的现象,广西星星农场至  相似文献   

13.
农垦系统国营农场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创办职工家庭农场,这是国营农场经济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营农业企业的伟大实践。为了对建立家庭农场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现就个人认识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同讨论。一、职工家庭农场的概念和主要特征职工家庭农场,是指国营农场内部的职工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长期固定承包国家的土地、草原、山林、水面,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按照同农场签订的合同,完成承包的各项任务(包括产品、税利和管理费),自身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14.
两年多来,职工家庭农场在实 践中发展很快,但对职工家庭农场 概念的认识却一直争论不休,至今 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表述。概念的 混乱,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了有益于讨论的深入,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在1984年制定的《国营农场职工家庭农场章程》中,给职工家庭农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在国营农场领导下,以户为单位,实行家庭经营、定额上交、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  相似文献   

15.
我市国营农场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兴办家庭农场为突破口,实行双层经营。在农场内部不断扩大基层企业和职工家庭农场的经营自主权,打破了产品经济模式下“一死二穷”的局面,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功。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  相似文献   

16.
国营农场内部兴办的职工家庭农场,是一个新事物。对职工家庭农场的形式是否需要规范化?对此,提出以下一些看法。一、种植业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是探讨家庭农场模式的前提。种植业家庭农场的经营体制和家庭农场的模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营农场改革了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由联产承包发展到家庭农场,建立了以农场统一经营与家庭农场分散经营相结合的体制,突破了原来农场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这种统分结合的体制,既保持了农场全民所有制的优越性,又  相似文献   

17.
1984年是职工家庭农场由试办向全面兴办的发展时期,数量成倍地增加,规模相应地扩大,经营水平也有提高。 据统计:1984年底,在全国农垦2,048个国营农场中,办起职工家庭农场421,904个,平均一个大农场套有206个小农场。 按经营项目划分,以经营种植业为主的302,172个,以经营饲养业为主的12,914个,以经营水产养殖业为主的2,544个,以经营  相似文献   

18.
国有农场长期以来实行的"农场统一经营和家庭农场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双层经营的一个层次,家庭农场实行的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这种承包方式对解决农场负盈不负亏和吃大锅饭问题起到巨大的作用,提高了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相应地出现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就加快转变家庭农场经营方式,推动农场企业化经营等问题谈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最近调查湖南、湖北两省国营农场的职工家庭农场,我们选了10户不同类型的种植业家庭农场(见附表),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在当前条件下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和最佳的经营形式。 10个家庭农场中,1个是单身职工,9个是独户经营。合计人  相似文献   

20.
自从赵紫阳同志1983年秋提出国营农牧场要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经营体制以来,国营农垦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了很大的发展,以职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小农场,已遍及全国农垦各个企业。双层经营体制随着农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日臻完善。这对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国营农场农业生产向社会化、专业化的转变,起了巨大的作用,随着这场革命的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