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使用文本分析法量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并运用熵权法构建综合指标评分体系量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之后基于2013—2020年自贸试验区所在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发现作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自贸试验区,其制度创新可以通过提升区域生产效率以及提高区域市场发展程度,在总体和细分维度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只有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才能走得更远。逃避问题,只会造成偏离预设的轨道。因此,以自贸试验区调研为基础,文章探讨了自贸试验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体制、创新、考核机制和发展目标等问题,指出了制约自贸试验区顺利发展的内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自贸试验区发展的策略和出路。研究有助于为新一轮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西北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节点区域,是我国落实向西开放的重要载体和连接国内外自贸区的关键纽带。基于2005—2019 年中国省域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测算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前后外商直接投资的“真实值”与“合成值”之差,评估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对陕西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排序检验与安慰剂检验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陕西自贸试验区对进出口总额同样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为扩大“示范先行,辐射带动”的力度与范围,陕西自贸试验区应深入对接国际商贸通行规则,增强引资政策的吸引力和透明度;完善外商引资配套制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和范围;重视向内开放合作,加强辐射带动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新设6个自贸试验区,广西、云南、黑龙江成为我国首次在沿边设立自贸试验区的三省区,我国自贸试验区基本形成了沿边沿江沿海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周边国家将发展方向聚集到我国的边疆地区.然而,由于边疆地区多年来未能形成开放的市场体系,缺乏内生发展动力,使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资源要素共享和优势互补仍处于简单的贸易层次,未能有效利用地缘优势吸引国内外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沿边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推动边疆地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促进边疆地区融入国际经贸新规则、构建与周边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带动边疆开放平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晓玲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8,(4):90-97
营商环境直接决定着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流向,是制约经济活力从而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辽宁自贸试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在提高贸易便利化、政府服务效率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与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应打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持久战",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优化政府服务方式,提升市场主体的活跃度. 相似文献
6.
7.
事中事后监管是自贸试验区承载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影响其试验效果的关键因素.广东、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相关专业监管、以清单管理为标志的审管分离和管服结合等项制度建设方面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实践探索.发达国家(地区)在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方面有着完善的制度体系,为自贸试验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可供探索借鉴的模式.综合国际经验,研究针对构建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自贸区试点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9年全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探究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的影响作用、中介路径及空间辐射效应。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机制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主要通过创业动能提升、高水平开放和金融发展三条路径激励试点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空间辐射效应方面,直接估计、间接估计以及两类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均显示:自贸区设立对周边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具有显著的空间辐射效应,自贸区试点城市“示范先行”“辐射带动”的政策效果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11.
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以其独有的制度创新基因引领要素集聚,聚焦“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会对区内的产业协同集聚产生影响。结合2008—2018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能够促使区内产业的协同集聚;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自贸试验区能通过对外开放制度创新、财政补贴制度创新、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促进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税收优惠制度创新机制对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自贸试验区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效果对处于不同地理区位、行政等级不同的城市具有区域异质性,自贸试验区对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促进效果具有行业异质性;空间溢出视角下,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会对相邻地区和经济水平相似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与RCEP的产业合作是我国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战略举措。因此,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运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和贸易结合度评价指标,构建自贸试验区与RCEP产业合作的分析框架,明确二者的产业合作领域。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与RCEP产业合作既要考虑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遵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规律,也要结合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理论,注重双边贸易结合程度对产业合作的引导作用。产业合作领域的确定是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国际贸易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贸试验区与自贸区之间的“双自联动”机制,实施我国自贸试验区特色优势产业引领、区域自贸试验区之间抱团参与的RCEP产业合作策略,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和提升我国全球经贸话语权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1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6)
中国入世后,货物贸易获得巨大发展,而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严重滞后。本文应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建立自贸试验区前的双边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出口潜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出口国的金融服务贸易限制政策对金融服务出口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制定区域贸易协定对金融服务贸易也不一定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对主要的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如对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稳定,但对于日本和欧盟内多数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仍处于贸易不足的状态,贸易的潜力依然巨大。因此建议重点在中国自贸试验区探索金融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放松金融服务贸易限制,释放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印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6):134-137
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安徽省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措施,加快建设马鞍山创新联动区,实现自贸片区与联动创新区的联动发展,需要依托有利条件,其中人才条件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服务安徽自贸区以及马鞍山创新联动区的各类外贸企业,课题组采用多种方法,深入了解企业对国际贸易双语人才的需求,研究适于本地外贸企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安徽自贸区及马鞍山联动创新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董琴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5,(3):82-87,124
2014年11月17日,历经近10年的中澳自贸谈判终于圆满结束。中澳自贸协定意向书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最为全面的贸易协议,谈判共计22轮,协议内容包括关税减让、扩大服务领域开放、投资领域开放等。中澳自贸协定意向书的签订,将对中澳双边贸易产生一系列影响,既包括贸易创造、贸易转移、贸易扩大的静态效应,也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等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刘信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0,(2):78-93
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问题,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为2004~2007年386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找到与其可比较的对照组,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投资动机、投资目的国的发展水平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性;在使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和替换核心被解释变量进行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8.
舒琴芳 《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27-37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海关在监管服务制度创新方面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借鉴世界自由贸易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同时,如何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开展海关监管服务制度创新,在安全高效管住的前提下支持和促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试验成果,以更好地服务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这是当前海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自贸区的涵义、类型、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追溯,客观分析了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意义、独特本质和现实基础,在借鉴现代海关管理理论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自贸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创新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自贸试验区海关制度创新的原则、路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19.
自贸港邮轮旅游业是促进海南构建国际旅游中心的重要产业,法治化是推动自贸港邮轮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中国特色自贸港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定位,突出了海南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把握自贸港邮轮旅游业的法治属性,推进规制构建“中国邮轮总部经济”和“世界邮轮经济中心”。聚焦规制邮轮游客权益保障、邮轮旅游公共秩序安全、邮轮旅游市场法治、邮轮游纠纷化解机制等内容,借鉴域外邮轮旅游业发展的法治经验,探究中国特色自贸港邮轮旅游业法治引领、保障和促进机制,全面推进自贸港邮轮旅游业开放,推动业态创新和旅游业升级转型。建议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邮轮旅游业发展促进条例》,启动自贸港邮轮旅游业发展的调法调规工作,强化央地会同立法机制,构建以“邮轮旅客为中心”的自贸港邮轮旅游纠纷化解机制,促进规制自贸港邮轮旅游市场新法治和新秩序,营造中国特色自贸港邮轮旅游业发展的宽松、开放、便利、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