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研数据,采用赫克曼两阶段选择模型从行业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视角实证考察贸易信贷对企业中间品进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信贷显著促进企业对中间品进口的选择和中间品进口数量的增加,且在产品多样化、小企业份额大、成长机会高及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越高的行业中,作用效果更大。分样本结果说明,相比于未能获得银行信贷的企业,那些因本身资信良好从而获得银行信贷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如生产率等方面的领先,而贸易信贷对其促进作用也因此更明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进口行为影响的分析结论表明,金融服务发展水平越高,贸易信贷更能有效促进企业中间品进口。  相似文献   

2.
来源于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波动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在微观层面致使企业经营业绩下滑、在宏观层面降低国际贸易的潜在市场需求,影响微观企业主体的经营业绩,进而负向影响制造业国际贸易增加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国际贸易增加值具有抑制效应,且出口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贸易抑制效应大于进口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间品、复杂全球价值链贸易增加值的抑制效应分别大于传统最终品、简单全球价值链。此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制造业国际贸易增加值的关系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流向及跨国分工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国际贸易增加值的抑制效应最大,而跨国生产分工越深化的行业受到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PageRank算法,纳入出口产品质量,刻画企业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并在整合多方微观数据库资源的基础上,检验了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化销售模式转型对企业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销售转型对提升企业的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销售模式通过提高企业出口市场广度和出口强度促进了企业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提升;数字化销售模式对小规模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贸易网络范围小的企业的影响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间品进口结构如何影响最终品出口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解中国中间品和最终品进出口数据,对中间品贸易、最终品贸易两者间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在引力方程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中间品进口、最终品出口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在中国中间品贸易模式中,中间品中半成品进口和零配件进口主要拉动最终资本品出口,中间品中初级产品进口主要带动最终消费品出口,中国从出口劳动密集型最终消费品向出口高技术含量最终资本品转移。这说明中国正逐步以高附加值产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以实现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将触及国际市场的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依托于国内本土市场的经济空间集聚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国内经济空间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进口关税数据和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能够有效驱动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同时中国加入WTO所引致的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会强化经济空间集聚所释放的生产率效应.经济空间集聚不仅能直接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还能增强企业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中汲取的生产率溢出效应.(2)完备的制度环境不仅能够直接对企业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而且能通过强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以及经济空间集聚的生产率溢出效应使企业获益.(3)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经济空间集聚的交互效应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表现为非出口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4)将经济空间集聚具体解构为三种外部性来源后发现,经济空间集聚对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引致的生产率提升的强化效应,主要是通过"人""物""知识"这三条路径来实现的.研究结论为中国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引导国内经济空间集聚,以统筹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以Baldwin (2015)对贸易的划分方式为基础,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深化,构建适宜研究需要的全贸易分解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消费品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中间品出口贸易和非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效应。这不仅说明贸易结构调整的正向溢出效应正逐步显现,同时也说明参与全球化生产活动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需对不同类型贸易间的差异给予必要关注。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铁矿石资源作为贸易中间品引入H-O理论,分析中国与澳大利亚封闭经济下和开放经济下的产出,结果显示:以铁矿石为代表的资源中间品的贸易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双方都会获得比封闭经济下更多的产出,但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中澳两国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方向与商品价格均等化的方向取决于进出口双方的力量对比;由于大国效应以及中国的工业化赶超战略,中国对铁矿石的进口意愿大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出口意愿,所以铁矿石价格被拉到高位.  相似文献   

8.
论农产品贸易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阐述发展农产品贸易是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但同时会与我国的粮食安全目标产生矛盾。本文通过对贸易与收入增长、贸易与粮食供应、进口供应的可靠性等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农产品贸易对粮食安全的正反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矛盾的初步思路,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以期两者间更协调地解决。  相似文献   

9.
贸易成本与中国加工贸易模式——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工贸易呈现出典型的“三角贸易”(TTP)模式的特点,该模式是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首要原因。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贸易成本影响中国加工贸易模式的两个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出口距离和进口距离的增加均会减少中国加工出口贸易额;与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相比,中国对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加工出口贸易对出口距离的变化更敏感,而对进口距离的变化相对更不敏感。基于OLS和HT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的假定。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越高,电子商务推动了贸易的全球化,EDI贸易方式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网络贸易进一步推进了贸易的全球化,使贸易的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扩展引力模型分析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规模受本土和来源国市场容量影响显著。其中,细分中间品进口规模所受影响各有侧重,来源国物流绩效推动工业型中间品,政府效能促进资源型中间品,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精细型中间品,贸易互补性能带动资源型和工业型中间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与中间品贸易存在显著替代关系。因此,立足中间品类型、开发双市场容量、提高两地贸易互补性和妥善处理贸易投资替代关系是推动向西开放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Caliendo-Parro多国—多部门模型,探讨了贸易自由化对各国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2001—2007年贸易自由化带来中国福利增加11.66%,2008—2017年贸易自由化带来中国福利增加0.23%,2001—2017年贸易自由化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福利产生正向影响;关税减让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中间品贸易和部门异质性三个机制影响一国的贸易福利;不论其他国家是否降低关税,一国坚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本国福利的增加;所有国家都能从世界范围全面取消关税中获益。本文为中国在贸易保护主义回归的国际环境下坚持开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区生产通过中间品进口(前向关联)融入全球价值链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促进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进而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而地区生产通过中间品出口(后向关联)融入全球价值链通常会促使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聚,进而产生经济极化效应并扩大地区差距;中间品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对地区差距的反向作用受到地区经济贸易水平和结构以及制度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在经济实践中表现出地区、贸易伙伴、制度环境等多方面的异质性。以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为研究样本,采用各地区地级市夜间灯光亮度的基尼系数衡量地区差距,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中间品前向和后向关联指数,分析表明:整体上看,中间品前向关联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而中间品后向关联促使地区差距扩大;前向关联的经济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省份,且得益于从OECD国家进口中间品;后向关联的经济极化效应则只在中部省份显著存在,且主要源自对非OECD国家出口中间品;产品和要素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中间品前向关联缩小地区差距的效应越明显。因此,应优化中间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适当增加从发达国家的高质量中间品进口,推动中间品出口扩张从“集约边际”向“广延边际”转变,加快产品和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形成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贸易保护政策的演进更有其独特的背景和转型国家的特殊性,梳理其演进和变化的路径对未来我国贸易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都可以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贸易政策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在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之间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贸易法律环境是对外贸易利益保护的法律保障.越南在对外贸易中实施诸多贸易保护措施,如进出口管理制度,贸易准人制度,关税制度等,还有不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关税壁垒.深入地认识与了解越南的贸易立法、执法和司法状况,掌握越南的贸易法律、政策和措施,探讨对越贸易应对办法,能为作出正确的贸易决策提供依据,有效地规避和化解贸易风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传统形式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乏力,而跨境电商形式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值得分析。学界已有的共识是,跨境电商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推动贸易增长,但关于跨境电商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成本的影响鲜有文献涉及。本文利用中国对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电商出口海关数据,从出口目的国层面,重新审视规模效益、地理距离与语言差异这一国际贸易经典理论命题。结果表明:(1)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跨境电商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出口市场的地理距离和语言障碍、目的国经济规模的敏感性大为降低;(2)互联网发展水平对跨境电商农产品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通过异质性分析可得,动物性产品受跨境电商模式出口促进作用影响显著;发展中国家受跨境电商促进作用影响显著;地理位置距离越远的国家,跨境电商对其农产品出口的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价值链中,中间产品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构成部分。2015年,中国中间品贸易在全球经济体中占据第一的位置。然而,我国中间产品贸易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挑战,不利于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中间产品贸易总体情况;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全球角度对影响中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关键因素加以确定,研究发现:汇率、劳动力因素和贸易成本等因素与中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关联度高,是影响中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关键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中国中间产品贸易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群 《产业经济研究》2004,(6):40-45,52
管理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不仅具有同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而且在产业政策取向上具有类似的价值判断。文章首先比较了管理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异同点,然后阐述了两者在产业政策上的价值取向。本文认为,新贸易理论比管理贸易理论更具贸易保护倾向,管理贸易政策既没有抛弃传统贸易理论的精髓,又包容了GATT的原则,还兼顾了不同产业的特点,从而更受发达工业国家的青睐,也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Novy(2013)模型测度了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并对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5~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行业结构来看,现代服务业的贸易成本较高,且下降幅度较小。中国服务贸易成本比货物贸易成本高75.75%,且下降速度低于货物贸易成本。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成本偏高,但下降幅度较大。文化距离、自由贸易区和空间距离是影响双边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中国的贸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2004—2008年中国与40个主要贸易伙伴之间贸易结构与贸易流量的关系,并考察了中国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扩展的引力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中国的双边贸易流量,中国的贸易结构变量估计系数为负,说明中国的贸易结构与贸易流量反相关,中国的贸易结构限制了中国贸易流量的扩大,也意味着是规模收益递增模型而非要素禀赋模型更适用于解释当前中国的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