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绿色金融发展在中国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内绿色金融体系日渐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得以建立,在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城市层面形成了多样化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就国际合作而言,绿色金融认定及分类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在“双碳”背景下,现有绿色金融法律政策体系、产品创新体系等仍与“双碳”目标的要求有较大距离,同时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金融机构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双碳”背景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应从法律政策体系、市场体系、风险管理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逐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刘媛 《经济师》2023,(5):111-113
“双碳”目标是新时期乃至今后长期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的契合进程,以实现“双碳”为目标,以人民健康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政策体系为支撑,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新型方式,优化绿色金融资金的投资结构,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路径。文章结合钻石模型分析得出我国绿色金融产业在绿色信息披露制度、绿色标准体系、绿色金融产品结构、绿色主体合作意识以及碳市场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为实现低碳目标促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应当制定统一的绿色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信息披露制度,提升应对外部环境风险能力。强化生产要素投入,加大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完善碳市场监管机制,构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3.
“双碳”目标下,碳密集型产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转型金融将发挥突出作用。本文提出转型金融的理论内涵,从资源配置、资金缺口、行业规范三个方面重点论述我国发展转型金融的必要性。目前,转型金融还处于摸索阶段,面临顶层设计缺失、资金供需结构失衡、金融体系经验不足、产品设计不够科学、企业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国际转型金融发展的有益经验,我国可从政府、金融主体、市场主体、国际市场四个角度探索转型金融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双碳”目标的提出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降碳目标的约束手段,是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基础工具,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起重要作用。论文通过对ISO、IEC和SAC已发布和正在制定的“双碳”相关标准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中国“双碳”标准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中国“双碳”标准化建设助力,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逯晓翠 《经济师》2022,(11):120-12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对资源型经济省份的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双碳”目标下,如何用好用足绿色金融助推资源型省份高质量发展是今后一个重要方向。经过多年探索与努力,山西绿色金融实践已取得稳步发展。为了更好发挥绿色金融对资源型经济省份的支持作用、全方位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助力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文章系统阐述了山西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产品创新、信息披露、激励机制、组织构建等方面提出促进山西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奋力探索更具山西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要减缓气候变化对经济金融体系的负面效应,又要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把握机遇,提供管理气候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减排目标。本文总结了兴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隐患,提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黎超  刘佳宁 《新经济》2022,(12):1-10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机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广东围绕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以实践承担绿色使命,着力加强绿色金融制度建设、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逐步积累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广东经验”。为助力广东绿色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结合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和成效系统总结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模式,并从集聚、协同、融合、开拓四方面提出广东省实现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应强化引领带动与区域协调、强化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兼顾低碳技术发展与产业转型需要、兼顾改革创新与金融安全等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8.
陈婉 《环境经济》2021,(6):28-31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催化剂,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风险也随之被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纳入考量。2020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提出"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2021年1月4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再次提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研究》2021,(1):F0003-F0003
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既是我们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和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列入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1年全国统一碳市场正式进入第一个履约周期。由于美欧在气候变化领域动作频频,中国参与和引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历史机遇也是历史考验。  相似文献   

10.
欧盟在绿色金融创新应用领域构建了目标清晰、立法完备、标准统一、与国际高度接轨的绿色金融法律框架体系,不断调整碳减排承诺和绿色金融战略,积极探索推动绿色金融实践。欧盟绿色金融建设同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欧盟内部在实施绿色金融战略方面存在争议、公共财政和私人资本均难以填补绿色投资缺口、低碳转型逐步脱离公平原则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已正式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由此衍生出巨大的投融资需求。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以解决融资问题方面,中国可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有选择地借鉴欧盟经验,遵循适度从紧、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同时加强制度、标准、创新等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提出的长期战略目标,需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本文旨在阐述碳中和的经济学原理,从碳中和经济学的内涵、碳定价的争论、碳核算和责任划分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和评述,并对碳中和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的实现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碳中和目标和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化转型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作用和绿色技术进步很难实现,还需要碳税、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宏观调控措施以及有效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的难点及解决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碳金融的发展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系统学的高度把碳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放到国家战略发展的层次,从碳金融环境体系、碳金融调控体系、碳金融监管体系、碳金融组织体系、碳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业务体系和碳金融工具体系7个子系统来构建我国的碳金融体系,争取国际碳交易定价的主动权和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参与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  相似文献   

13.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下能源和经济的低碳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上提出中国2030年前CO2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新气候目标,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决策。实现CO2排放达峰是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和时间节点。CO2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越有利于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因此要统筹碳达峰和长期碳中和的目标和措施,协调部署,强化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并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要远近统筹,进行超前部署和行动。本文建议如下:制定国家长期低碳发展战略,把长期碳中和目标纳入国家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总体目标和战略之中;加强深度脱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应对全球碳中和导向下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制度建设;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在国内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合作,为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国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和制造业大国,我国碳减排行动备受全球关注。“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发展,对税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文章以“双碳”目标为背景,界定碳减排税收体系的内涵,从生态、结构、产业、技术等维度阐释碳减排税收体系助力“双碳”目标的作用机理。当前,碳减排税收存在相关优惠政策零散、税种协同性不足、覆盖面较窄且形式单一、缺少抑制碳减排专门税种、税制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以“单一税种”向“税收体系”转型为目标,通过修订和完善碳减排相关税种、改善碎片化税收优惠、借鉴国际经验设立碳减排专门税种、健全碳减排税收征管体系等举措,推进我国碳减排税收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5.
开征碳税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所在,也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谈判、取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抓手。本文明确了碳税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作为碳定价政策的“减碳”功能定位,并从与碳交易市场的对比分析中进一步明确了开征碳税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了碳税税制设定的基本理论,税率设定问题形成了边际社会损害成本和动态税率定价理论,税制设定问题则形成了污染者付费定价原则;讨论了碳税的双重红利效果,并明确了实现双重红利既需要依靠绿色税制的变迁,又需要绿色财政政策配合;提出开征碳税的策略选择,结合各国碳税征管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以开征碳税为契机,构建并完善碳定价机制、碳减排复合机制和绿色财政体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介绍全球碳金融市场的结构框架入手,分析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与发展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政策、碳资源、金融基础服务和法律制度四个方面分析中国建立碳金融市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碳信用市场发展与我国碳金融产品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碳信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碳信用交易框架的建立和碳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潜力巨大的金融市场。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碳信用市场发展状况及主要碳金融产品交易和开发现状,指出我国碳信用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国内金融机构对碳信用市场的参与度不高。二是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三是碳金融产品数量和创新不足。最后提出了我国碳金融产品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双碳”目标下的碳风险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司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碳风险对公司金融行为的影响已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为揭示碳风险对公司金融行为及其绩效的具体影响效应和作用渠道,以及在碳风险约束情境下公司财务政策如何应对财务困境风险,本文基于经典的公司金融分析框架系统梳理了碳风险对公司投融资行为、资本成本、风险管理及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碳风险对公司投融资行为及其绩效的影响存在“波特假说”与传统公司金融理论之间的悖论,即“波特假说”认为在组织合法性压力下高碳排公司通过提高碳风险意识和绿色低碳转型对公司投融资行为和公司绩效存在倒逼促进效应;而公司金融理论认为碳风险通过显著增加公司资本成本与财务困境风险进而对公司投融资行为和公司绩效存在抑制效应,因此公司应通过强化ESG理念和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来降低公司资本成本与财务困境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优化碳风险测度方法、优化理论模型和完善实证研究、加强碳风险与公司金融关系研究以及促进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表现出了中国的担当精神。在“双碳”新格局下,局限于企业的经济表现的传统绩效衡量办法不足以满足现代化投资的需要,综合评价企业环境、社会和管理三个方面的ESG绩效体现出巨大优势。各类绿色政策的出台引导企业走向绿色技术创新,那么绿色技术创新会对企业ESG绩效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会对企业ESG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实用新型绿色技术创新对ESG的促进作用大于发明型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并深入研究发现,先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再提升市场竞争力最后实现企业ESG绩效的优化是最重要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20.
“双碳”目标为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碳金融业务创造了广阔空间。本文通过探索我国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的具体实践,分析“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市场空间,提示银行把握低碳领域的业务机会,提前做好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业务风险研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