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来国超进入9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粮食由80年代中期的相对过剩变为目前的供应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减缓,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有所下降等,这种状况与本世纪末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任务极不协调。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经济经过14年的变革与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更为世人所注目。进入90年代之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能否继续下去,能否仍然作为整个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支柱?为了看清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把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城乡经济关联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特别是要把它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联系起来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中国就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我们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结构与其他发展水平类似的国家相比,存在着滞后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偏低,二是服务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产出占国民总产值的比例偏低。而两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城市化水平偏低实际上是服务业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是严重的,城镇估计有2000万下岗待岗劳力,农村有1.5亿剩余劳力。中国的失业有转型经济和不发达经济双重原因在原计划经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失业大量增加。这是因为:第一,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生产面向市场…  相似文献   

4.
人口城市化与中国城乡经济增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强盛,国际地位日益提升。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7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为1978年的5.9倍。据世界银行1999年9月15日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550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列发展中国家首位。在进入新千年的今年,我们具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由于历史沉淀、发展的阶段性和认识深化的过程性,我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必须面对的若干问题。如: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失衡的产业结构,城乡就…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主要体现为政府主导型城市化.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化对公共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公共物品需求飞速增加,需求主体日益复杂;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供给主体单一等.对此,我们必须加快公共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推进公共物品提供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转变为城市 (包括市镇、城镇 )、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化的具体过程 ,也是一个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经阶段 ,实质是农村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城市化。当前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民收入的提高 ,是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说农村城市化建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而且 ,农村城市化建设对于弱化城乡二元分割体系 ,并最终消除城乡差别 ,实现城乡两地的协调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现状我国农村城市化自 1980年以来已经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野,讨论了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道路的路径选择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既有与世界一般发展中国家相似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其中关键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所形成的新中国的基本制度安排,使中国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现代化道路。新中国形成的基本制度安排既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基础,又是中国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由世界体系的边缘国家进入中心国家的制度红利。充分利用新中国基本制度安排的优势,走三轮驱动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柯淑娥一、小城镇战略并非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理想模式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在我国城市化战略选择上,虽然意见不尽统一,但走小城镇发展道路的城市化理论在目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这一理论也普遍成为各地决策者的实践行为。不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民进城难、进城后生存难问题。通过农村和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对比分析发现,农民贫困的原因在于物化资产价值过低,而提升农村宅基地价值和房屋价值是解决目前农民贫穷的关键,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外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目的:研究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及其耕地面积的变化,以期为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国的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法,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城市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台湾、日本以及北美西欧的经验表明,城市扩展和耕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并不矛盾,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城市发展道路及其土地利用方式,并有相关政策作保障。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启示:(1)选择合理的城市化道路,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是中国应对耕地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2)“开源节流”是保持耕地面积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体制、进程、动力、结构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揭示了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趋势。作者认为,对于农民进城不能采取“堵”的政策。本文还论述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地区间差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城市,集镇,乡村以及三者之间联系的角度,提出了研究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新思路,即中国城市化道路是四层结构体系模式:第一层,现有城市的继续城市化;第二层,集镇体系的延伸城市化;第三层,农村社区递进城市化;第四层,村落居民生活方式的跟踪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综合经济》2003,(3):62-64
政府不是唯一的“买单者”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非常迅猛。至2030年预计将有近50%的人变成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应达到6亿多,也就是说还有3亿农民要进城,城市人口要扩大1倍。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矛盾,就是公用事业需求增长和供给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之我见刘纯彬中国的城市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现有479个城市的发展,二是农村地域的城市化。本文重点讨论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城市化现状分析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的基本指标之一,是该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中外一些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社会经济发展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城市化也将步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时期。一、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格局我国城市化进程,既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又有别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的过程。经过四十七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十八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化已跃上了一个台阶,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格局特征,也显现出与改革开放以前不同的发展态势。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949年,我国仅有城市1…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民的居住地渐渐向城市的方向靠近,我国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向城市化的方向迈进。城市化的过程应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化发展既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实现我国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将对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以及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未来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较为缓慢,但近年来,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农民按照自愿、平等的原则,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9.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没有降低 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农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是不断降低的,从30%降低到11%,其他一些指标都在不断的变化,包括进出口,30年前是15%到20%,现在降低到了3%N4%。这意味着什么呢?现在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包括棉花的进出口,外汇已经不是一个限制的因素了,尽管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政府关于中国加入WTO 的双边协议的签署, 使中国“入世”的漫漫长夜露出曙色。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应如何运作, 这是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介绍WTO框架中的金融业入手, 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提出了我国金融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