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娜娜 《活力》2008,(6):64-64
中国已经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并且向社会养老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都提出严峻挑战,本文着重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诸多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概括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全球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发展形势,如何有效应用标准的手段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与挑战、满足老龄社会的需求,已经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一些国家的高度关注。文章分析了老龄社会对标准化的需求,以及国内外涉及老年人需求的标准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对老龄社会的标准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佩 《河北企业》2013,(7):61-61
<正>一日本社会老龄化现状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影响》中提出,按照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将老龄社会分为三个阶段:老龄化社会(7%)、老龄社会(14%)、超老龄社会(21%)。日本内阁府发布的《老龄社会白皮书》中指出,早在2007年日本社会老龄率就高达21.5%,步入了超老龄社会。据《老龄社会白皮书》  相似文献   

4.
一、和谐社会构建的人口老龄化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面向21世纪一项重大社会议题,必将构成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为此,联合国提醒各会员国要"铭记21世纪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已经引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强调指出:"老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总揽全局,提出对策.而对于我国目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说,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不能不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同时它又是一个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社会问题。本文以日本对老龄社会面临的交通问题的研究为例,分析和探讨老龄社会交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中国今后处理同样的问题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伟军  苏芳 《价值工程》2010,29(30):121-122
如何加快转型期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来满足老年人的日益增长现实需求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这个问题的焦点是"老有所养",但如何"养"却并不简单。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消费、劳动力结构和农村老龄问题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养老福利服务方面,大力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对策,也是解决"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各地正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积极做好老龄工作,尤其是民营企业兴建养老机构的势头更旺。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当代老年人改善居住条件及延年益寿的特殊要求。而北京太阳城老年公寓,就是最早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大背景而建立起来的。在我国未进入人口老龄化之前,从1997年就开始进行社会调研,2000年开始建设,2003年社区开始入住老人,  相似文献   

8.
我国不仅是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无疑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门词之一.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来看,我国从2000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转变为2012年以来的快速老龄化阶段,2013年、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总量分别约为2.02亿和2.12亿;相关机构的预测表明,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浛 《数据》2011,(8):47-47
按国际公认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即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即为老龄社会。随着全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群体越发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是未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重大问题。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区域结构呈现较大差异,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据测算,在不同生育方案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将使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难以恢复较高水平,社会保障压力剧增。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面临老龄服务供需失衡、老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老龄人力资源尚未得到充分释放、生育率持续低迷等难题。为此,建议从供求两端着手,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建立健全多支柱、分层次、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探索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积极发展“数字老龄”,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教育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运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为社会各界发展老龄事业、产业提供参考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 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规定,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 "老年型" 国家或地区. 根据这个标准, 到1999年, 我国已经进入 "老年型" 国家的行列.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表明国家经济增长、 社会稳定、 医疗进步, 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再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社会依靠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智慧,不但能改善他们自己的生活条件,而且还能改善由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已进入人口减少和超老龄社会。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日本不断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老年人的再就业,这些做法对我国正在探究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为6.74亿,其中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18.3%。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目前,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政治价值观主导下,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不仅完全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尤其是政府的社会责任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上海,作为我国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其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产业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进程。文章对上海老龄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上海老龄产业的个人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叶玲 《企业家信息》2021,(1):107-108
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老年人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养老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第一,老龄化速度加快。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远远快于其他国家。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看,法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了115年,美国达到了60年,德国达到了40...  相似文献   

17.
《新疆财会》2009,(4):15-2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起步较晚。1986年国家民政部开始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展调研和探索工作,1992年1月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拉开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序幕。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困难中艰行,长期处于低谷状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农村的老龄人口不断增长,特别是当前公共财政体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民生财政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历史背景下,  相似文献   

18.
计划生育国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加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一个快速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老龄产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机遇。本文以山东省老龄产业发展为例,通过调查研究老龄化产业出现的原因,综合分析该山东省老龄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计划生育国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加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一个快速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老龄产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机遇。本文以山东省老龄产业发展为例,通过调查研究老龄化产业出现的原因,综合分析该山东省老龄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198 2年 7月 ,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首届“世界老龄问题会议”,正式将老龄问题提上世界事务日程。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受国情影响 ,人口增长及其所涉及的问题和计划生育等受到优先注意 ,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缺乏应有的警戒 ,基本处于无防备的境地 [1 ]。随着我国生育率的下降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越来越显现出来。 90年代以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明显加快。 1997年底 ,我国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 870 0万 ,占全国总人口的 7.0 % ,根据联合国指标 ,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在局部地区 ,特别是一些大城市 ,早就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历程。 1997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