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典型电力市场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要国家电力市场改革政策导向及效果评价 世界各主要国家电力改革的目标一般都是保证长期可靠的电力供应,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以及电价的市场化和提高效率。而在实践中,世界各国的电力改革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每个国家都结合自身国情和改革目标选择了不同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傅瑾 《商界领袖》2001,(9):24-25
在国家资源垄断性领域中,没有哪一项比得过电力行业了,原因是电力舍此无第二家,“电老虎”的绰号正由此而来。而如今“电老虎”自己要换一张脸了”。“电老虎”最初的“变脸”是从1998年开始。这一年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实施,原电力部和电力公司“两张牌子,一班人马”的现象一去不复返,电力部被撤销,其行政职能由经贸么下属的电力司担任,而国家电力公司则逐步丧失了政府职能,成为独立的电力企业。这种行政体制的改变只是第一步,深入改革势在必行,好戏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3.
电力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由于体制原因,我国电力市场长期实施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及产销一体、输配一体的运营方式,通过多年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电力市场的发展诟病也逐步体现,需要不断创新予以改进。本文基于电力市场发展改革历程,指出了我国电力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2年2月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指出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即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9年过去了,虽然在发电侧已逐步引入了竞争机制,但在输电、配电和售电环节的垄断仍顽固地存在。电力产业的行政性垄断仍未被触及,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让公司治理机制显得很孱弱。自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第一次提出自然垄断的概念开始,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的认识也不断变化。垄断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及其对消费权益的侵害,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从上世纪中晚期,特别是90年代初期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进行了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除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或正在进行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电力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在潮流中,我们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本期选取几个电力市场化改革国家的案例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电力产业开始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改革,在电力产业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私有化和价格机制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将不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发、售环节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配环节分开;在发电和售电环节引入竞争;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输电、配电环节引入激励性管制,进行管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30年来,中国电力产业规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有效竞争尚未形成,监管体制没有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合理,监管程序仍不规范。推进电力产业规制改革,国家应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一步深化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进监管体制改革,促进合理监管程序的形成。同时,还应对电力企业采取合理的市场准入、质量标准等规制手段,推动电力产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形成了新的电力市场,供电企业唯有树立服务营销理念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当务之急,供电企业需要构建优质服务体系,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备受世界瞩目,电力改革的进程也向深层次逐渐推进.记者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电力监管国际研讨会"上获知,被列入今年立法计划的<电力法>修订工作有可能会在年内完成送审稿;由电监会起草的<电力监管条列>框架目前也已基本完成,估计会与<电力法>同期推出;同时东北、华东电力市场试点已经启动,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正抓紧推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后,电力产业运营模式由原来的垂直一体化模式转为纵向分离模式。目前我国电力产业正处于输配售一体的模式。随着电力产业运营模式的变化,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在垂直一体模式下,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是政府;而在输配售一体模式下,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是电网企业。由于电力产业改革使电力普遍服务主体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补贴机制也需要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0.
纵向经济是电力产业成本结构的重要特征,是电力体制改革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随着世界各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证结果都对纵向经济和电力体制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电力产业纵向经济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已经推行的厂网分离和即将开始的输配分离改革,对纵向经济的政策含义进行探讨,指出以输配分离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改革可能导致严重的纵向经济损失,因此改革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国家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正在经历转型,可以说,电力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并提高了电力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目前的电力经济运行和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于山西省农村电力市场的不足的介绍,对如何利用管理体制的改革手段,加强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课题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3.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事关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本轮电改将是价改先行,输配电价改革将打破电力计划定价模式。输配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只有完成了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才能成为真正市场化的市场。本文通过梳理输配电价改革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关系,分析我国输配电价改革进程、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从而提出做好输配电价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电力产业定价机制与价格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兴佑  郭昀 《价格月刊》2009,(4):9-10,14
电力是基础性能源,电力定价问题是电力市场的核心问题,研究国内外电力产业改革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产业定价机制和价格规制方法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5.
刘枫 《北方经贸》2000,(4):23-24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是规制机构的设置、规制内容的确定以及规制程序的安排,这些都是电力产业政府规制体制的核心,也是中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新体制构建时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电监会到底监管什么 记者:我们注意到了这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到"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电力监管".据我们所知,英国政府在1990年~1998年间成功地进行了电力体制竞争化改革,当时政府为电力改革成立了向首相直接负责的专门机构--国家电力规划办公室.您认为这次改革中提到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是否也是以此为样板?它的职能、定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上先期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都是先确定交易方式,后安排"厂网"关系及企业重组。"单边的强制性电力库模式"与"双边交易模式"间,不仅运行机制不同,而且基于完全不同的理念。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陷入的困局,主要源于不尊重改革的内在逻辑:一是不重视电力市场的设计;二是改革缺少必要的组织保障。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必须有能负相应政治责任、具有相应协调能力的最高决策层直接领导。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基本框架必须明晰,才能做到电价放开。跨省的"区域性电力市场"的形成,应走"渐进式"道路。  相似文献   

18.
张忠东 《中国物价》2006,(8):16-17,39
长期以来,实现“一网一价”是我国销售电价的一项基本政策,其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存在不能提供合理的价格信号、带来用户交叉补贴以及不适应竞争性电力市场的环境等问题。本文根据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提出我国销售电价的改革,应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现阶段暂维持”一网一价”的现状;过渡时期在省级电网内采用分区邮票法;远期目标是不同配电公司的销售电价不同,并对输电电价采用反映投资成本的定价法或反映成本的网络定价法。  相似文献   

19.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的关键所在。文章梳理了国外典型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和最新发展方向,重点分析并对比了各个国家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出发点、路径选择、市场成熟度和改革成效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提出了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在电力市场模式选择、确立改革核心目标和建立健全市场监督机制方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电力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业,是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的基本指标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电力工业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2位。我国已经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