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对稳健原则的修正 纵观或有事项准则,体现最多也最为明显的是稳健原则,尤其是对或有负债的确认与披露。但这里所体现的稳健原则与传统的稳健原则相比是有区别的。 传统稳健原则认为: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会计人员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即资产计价时从低,负债估计则从高;不预计可能的收益,但若有合理的基础可以估计时,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这实际上是一种对费用、损失和负债的过度稳健。其结果使会计报表无法反映某些可能对投资者决策有重大影响的机会和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等相关信息,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所提供的信息完全失真。因此,这种“过度稳健”的原则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指责。 但不可否认,由于市场经济中毕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又不能不要稳健原则。于是,或有事项准则对原有的过度稳健原则进行了修正,代之以适度稳健原则。例如把“可能性”划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四个档次,对于基本确定能够收到的补偿金额不再是不予确认或披露,而是可以作为资产单独确认。对于确实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或有资产,也允许作出相关信息的披露。只是准则强调在进行或有资产披露时应特别谨慎,不能让会计...  相似文献   

2.
稳健原则是我国会计原则中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的一条重要原则。本文从多个不同角度对稳健原则进行了解释,指出适度采用稳健原则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会计环境的动态性,使得不确定性和风险广泛存在,这是稳健原则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但在实际应用中,稳健原则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正是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稳健原则的产生、运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旨在强调应适度运用稳健原则.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和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严重地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为了确保证券市场健康有效地运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信息披露,并针对当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格投资者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引入"合格投资者"这一制度的出发点,在于认识到资本市场存在投资者的差别性风险投资需求与政府类别监管的需要。经由合格投资者这一类似防火墙的准入机制,固然不能全然解决投资者损失或受欺诈的风险,起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风险提示与风险阻遏的机能。立法者应将均衡保护投资者与推动融资便捷作为合格投资者规制的原则指引,并从合格投资者的人数设定、动态资产把握与风险识别能力等综合因素出发,采纳量化与模糊并存的标准设定合格投资者的资格底线。  相似文献   

6.
投资者保护是我国资本市场繁荣的重要保障。投资者保护一方面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变量,会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另一方面投资者保护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果变量,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效果。文章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从理论基础、内控质量评价、投资者保护以及内控质量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综述了企业内部控制与投资者保护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其研究不足,并从理论创新、投资者保护框架、公司价值与研究视角等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证券私募发行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是证券发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豁免注册,目的是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促进筹资便利。我国应对私募进行明确的可供操作的界定。出于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考虑,我国目前对私募发行主体还需进行一定的资格限制,但该资格限制应遵循不妨碍筹资便利、合法、便于监管和制裁等原则。认定私募对象的标准应为:投资者的商务知识、投资经验、经济实力、与发行人之间存在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遵循稳健原则是财务会计界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至今仍然影响着会计中资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定.然而,人们对其在会计系统中的地位的质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对稳健原则谋求变革的呼声甚高.稳健原则究竟何去何从?如何认识其新的时代内涵?以及在我国企业中何以实现适度稳健?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9.
稳健原则及其现实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健原则是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遵循的一条重要会计原则 ,其产生和广泛应用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和哲学基础。稳健原则在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也是证券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从分类表决机制的出台到《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的颁布体现了政府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政策的落实,也是投资者利益保护方面的制度建设的一大跨越。分类表决机制赋予了社会公众股东在公司重大决策问题方面说话的权力,《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则为投资者撑开一把利益保护伞。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极大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此时,整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自然观是对其时代理想的表述,它是战国时期人的生存面临全面而深刻危机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解家,诸如庄周后学、郭象、成玄荚,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自然观虽源于庄子,但不止于庄子,而表述了各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校报是高校的机关报。校报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发挥校报的新闻宣传作用,应加强对校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思路,整合资源,充实内涵,突出特色,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充分发挥校报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走势主要有:高等教育事业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呈更加多样化,体制改革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为主向"双向合作"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更加协调均衡并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务人员高效率的行政行为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其行为中的外部性问题却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与帕累托最优原则不符。因此通过外部性理论审视与分析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中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在制度层面完善对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弥补正外部性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加大负外部性现象的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汽车零部件企业专利信息的特点,研究了利用专利数据信息检索技术中的需求表征方法和匹配模型来进行专利检索。在专利信息获取后,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构建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检验一致性。采用模糊物元法对某企业的专利信息进行评价分析,为企业专利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贫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但这一问题的探讨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93年的探索。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解决了如何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认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