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持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珠江三角洲需要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区域城市圈;适应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利用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以系统的观点提出城市圈梯度发展战略,即以“大三角”极核城市向腹地和国际辐射,以“轴心线城市带”带动东西两翼城市带发展,形成优势产业带,辐射山区。  相似文献   

2.
提出产业技术竞争优势的概念,并探讨其"规模-质量-价值"三维模型和测度指标体系;构建产业技术竞争优势指数,利用熵值法设置权重,采用合成指数法计算产业技术竞争优势指数。以世界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国家(中、美、德、日)1996-2016年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竞争优势指数及分指数总体保持上升趋势,其中规模指数增长较快,价值指数次之,质量指数发展居于末位;美国、日本和德国竞争优势指数相近,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产业技术竞争能力处于劣势地位,规模维度方面中国与其它三国差距较小,价值维度差距次之,质量维度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区域一直有所依赖的比较优势、成本优势、市场竞争力优势正逐步减弱。区域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包括能源、资源、环境、和社会和谐已经成为紧约束,以原有产业结构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达到静态极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日益紧迫。本文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经济安全的意义,并提出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有利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应对措施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比较和测算发现,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工业部门中,初级原材料行业和原材料加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下降,制造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遣行业竞争力上升最为明显,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优势有所下降。目前,我国工业部门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在于产品附加值低和装备制造业落后。此外,我国服务贸易在总量和结构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重要现代服务业部门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5.
番禺市区位优势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云泉  魏清泉 《经济地理》1999,19(4):123-128
地理区位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番禺市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是广州深圳经济走廊上的一个重要的县级市。土地肥沃,河网纵横,珠江八大出海口门番禺占了其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速度快,是珠江三角洲内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论述和分析番禺市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现番禺经济第二次飞跃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经济圈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虽然有北京中关村、清河羊绒、辛集皮革等一些产业集群优势,但是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其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无论是从范围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显得十分微弱。研究京津冀经济圈的产业集聚现象,通过发展集聚产业和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于京津冀地区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差异既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物,也是经济增长的条件。无论是长江三角洲或是珠江三角洲,其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条件,既取决于三角洲内的资源整合,也取决于与其外部经济资源的整合。以现时情势,即便是三角洲区域内的整合也尚需时日.欲将潜在优势化为现实优势,绝非轻而易举之事。一般而言,珠江三角洲仅涉及广东省内14个市、县,若能由  相似文献   

8.
任兆璋 《新经济》2005,(7):20-22
近2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奇迹般地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7%: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4600多元和9000元;出口总额500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6;新建大大小小1千多座桥梁和3万多公里的公路,将珠江三角洲城镇乡村连成一体家家户户争相安装电话(每百人27.2部)、盖新房,珠江三角洲着实一派繁荣景象。造成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有多种,按传统的经济学观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关键是要确立一个包括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本文在提出这一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21世纪初期,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是:形成以上海为龙头,区域集聚、外向型、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形成资源共享、要素充分流动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根年  徐维祥 《经济地理》2004,24(5):604-608
文章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呈现高增长率的成长和发展,无论是高技术产业年产值、增加值,还是利润和出口额等经济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均达到10%以上;但从地理空间上分析,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成长、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广东占有极显著的优势;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二个行业具有明显地区性优势的分别是浙江、广东、上海、河北和江苏、浙江、上海、北京;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地区性优势分布在前期国家投资重点地区陕西、黑龙江、江西、辽宁。分地区高技术产业投入地理集中度指数和高技术产业产出地理集中度指数清楚地反映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呈现较明显的集群发展态势,集群主要发生在以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地区。基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问题,并提出菱形状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空间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速度一直很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文章在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2.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恩虎 《经济前沿》2004,(11):16-21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在全国名列前位,但与广东整体经济发展很不匹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悬殊;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工业化水平低,主导产业特色性不强,带动力差;县域城镇化发展滞后;县域财力不足,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的自主发展。同时,现行体制和有关政策也制约着广东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广东壮大县域经济的指导思想首先是充分利用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制度和经济优势,加快县域经济管理体制和布局改革,扩权强县;然后采取分区分类指导发展的原则,对68个县域按3个区域发展导向推动其全面发展,强化区域和城乡统筹,本文就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产业聚集的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飞 《经济地理》2002,22(2):134-136
文章首先应用地理学方法分析了产业地理聚集的原因,并指出自然优势聚集力、外溢聚集力和人文凝聚力是产业地理聚集的基本动力;然后提出了利用产业地理聚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问题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0年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正在按专业化方向加速变动,但是其产业结构的综合素质仍然普遍较低,并且与东部的差距拉大。影响西部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条件、制度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就当加快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走适合区情的产业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5.
推进共同富裕要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实现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还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提供新机遇。运用2008-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化产业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产业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发展差距,而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则会拉大发展差距;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加剧产业集聚拉大发展差距,通过促进技术和创新成果扩散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尚不充分时,数字化产业发展会加剧发展不平衡问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数字化产业发展有助于推进协调性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达明 《新经济》1995,(2):6-12
香港与珠江三角洲两地优势连结成为综合优势,造就了亚洲地区一个新的“经济生长极”。香港与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同周围几十个中小城市连结成一个大都市环带,将会形成一个类似日本东京湾的新经济圈。  相似文献   

17.
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进特征,查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给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索性地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转向、历史沿革与定量测度进行有机结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空间辐射性影响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在时间上整体呈现波动缩小态势,且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点,且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是影响区域经济相对均衡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新型城镇化作用主要通过区域间的空间辐射体现,而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主要通过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体现。  相似文献   

18.
北移与西进:台资的区位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投资内地逐渐由广东、福建等地北移,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推进。目前,台湾高科技产业将持续“西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海峡西岸繁荣带)仍将是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的重点区域。台资在大陆地区间分布差距极大。地区间不均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何在?区域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吸引更多台资?探究台资的区位分布,研究三地区的区位优势具有重要价值。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模型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中的成本学派认为:决定企业工业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目标函数是生产成本极小化;市场学派认为: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谭克  路瑶 《当代财经》2003,(5):90-93
根据1995年和2000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的产业竞争力作了比较分析。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对工业的39个具体行业作了详细的分析,指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对长江三角洲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过去十几年,借助于改革开放和政策优势获得了大大超出全国平均速度的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但也暴露出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在国家政策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这一地区经济持续、稳定特别是健康地发展,是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广东省委在1994年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