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和检验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工业产出在经济总规模中所占比重正在逐渐趋于增加,工业产出在水平值上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影响;工业产出增长的波动性是经济周期波动性的重要成分,并对经济周期波动起到连带作用;由于经济周期波动也对工业产出波动具有反馈影响,因此新一轮经济周期中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仍然是重要的政策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2.
3.
广西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强劲引擎.广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信息产业,加速经济增长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分析1996-2006年广西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识到我区信息产业尚属潜导产业;尽管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逐年增强,但是这种作用非常有限;信息技术改造广西传统工业部门的力度在加强,但其在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仍然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程度自东部向中西部依次递减。只有增加教育投资、提高教育回报率、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机会等措施才能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骆永民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8,(1):14-18
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基础设施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一部分有效降低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另一部分则直接提升人们的福利水平。藉由此机制的作用方式,模型得出了最优的基础设施投入量和与之对应的最大化经济增长率。利用模型的逻辑关系和实证分析中的相关数据,文中对我国历年可能的最优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模拟的结果显示出近15年来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执政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历年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基本状况,提出了财政赤字的新特点,认为目前在我国,财政赤字并没有提高利率,也没有挤出民间投资,利用国债进行公共投资,其净效应是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因此,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决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9.
国际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依赖性的不断增强和国内能源市场化的推进。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愈加明显。本文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同时还分析了国内能源定价的非市场化行为对于国际油价波及国内经济这一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短期波动将对国内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内能源政府定价行为在短期内确实减缓了国际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与短期影响相比,国际油价的长期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优化生产要素流动方式、协调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1] 。本文借助全国30个省市区2001~2016年的面板数据,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对生产要素流动及区域协调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 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及提高区域协调一体化水平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区差异。政策含义: 全国各地区应当合理协调配置生产要素资源, 优化要素自由流动机制, 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1.
技术差距、资源分配与后发大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要素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核,而技术差距是影响经济资源配置格局和配置效率的关键变量。基于拓展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资源最优分配路径发现:经济增长方式随技术水平的提升从"生产性投资驱动"到"研发驱动"、从"模仿主导"到"创新主导"逐步转换。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区域,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与创新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不同。那么,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大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也应根据与国际前沿的技术差距,合理配置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投资与创新投资,并根据我国区域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分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陈列设计是服饰企业创造品牌终端形象、增加产品销售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结合我国服装陈列发展现状探讨我国服装陈列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利用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 ),对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然而,在金融集聚不断深化的制度条件下,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得以显现,金融集聚程度越高的地方,能从市场一体化获得更多的收益。市场一体化程度高的地方,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越明显,二者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已显现。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银行业的集聚。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市场一体化改革和金融集聚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 总被引:90,自引:1,他引:90
本文以实证分析为主,描述、分析了FDI对中国工业增长的重要贡献。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提供资金来源、改善投资效益、扩大产出、增加利税、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本文分别对上述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结论是,外资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工业的持续增长,而且改变着中国工业增长的方式,提高了中国工业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产业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转型指标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与产业转型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新疆198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根据协整理论、VAR模型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FDI、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疆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将导致GDP的增长,但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不同,进口明显大于出口。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部分时期处于低迷状态,随着时间推移,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高速经济增长与协调分工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过程中,后起国家可以利用模仿与“学习效应”(包括技术模仿、生产组织方式模仿、管理模仿等)获得“加速的成本下降”,而“加速的成本下降”可以使后起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快于先行国家.因而在潜质上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工业化初期,工业体系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企业互补投资,由于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极强,资本市场和市场价格难以负载未来信息.市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工业化早期所必须的分工.从而产生“协调失灵”现象。东亚国家都利用了各种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政府干预成功地解决分工“协调失灵”问题.因而产生了具有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市场体制.但这种体制也潜藏了较大的弊病.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王飞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9,(3):83-86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确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然后着重考察制度因素,将其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以此深入分析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制度演进渠道。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金融发展对制度演进的影响较大;并且金融中介对制度演进的作用明显要大于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