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都说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从中国股市近十年的成长看,股指的起伏却常与GDP波动相背离。自2001年6月起,我国经济连续出现强劲的增长趋势,但国内股市却一反常态,出现了10年罕见的跨年度的大熊市。2003年一季度,股市好容易争了口气,在同比9.9%GDP增长率的带动下开了个“牛”头,却好景不长:面对战争和非典的共同打击,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中国股市的分水岭,2005年之前是一个阶段,2005年之后中国股市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2005年之前,政策对市场起主宰作用,市场波动的特征是涨跌持续的时间都很短,属于脉冲式的行情,不存在真正的牛市和熊市。2005年后,随着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张及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市场的力量开始真正主宰市场,政策的作用逐渐弱化。这样看来,2007年底以来的下跌是中国股市第一次真正的熊市。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7,(42):12-13
【英国路透社9月27日】5年前,中国股市正处于一个长达4年的低迷期。熊市激怒了投资者。 十七大之前的景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现在中国经济强劲,股市繁荣,为决策者推行一系列经济改革提供了保障,其中许多改革都将产生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994年上海股市可以概括为“漫长的熊市,短暂的牛市”。 上海股市曾经历了两个大熊市,第一个熊市是从1992年5月原1000点一直跌到1992年的10月400点,股指随后反转形成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牛市,至1993年2月15日达到1536点顶峰。随后股指开始回落,但熊市并未确认,多空双方激烈搏击,甚至出现过在1分钟内跌宕100多点的罕见景像。股指且战  相似文献   

5.
金瑜 《沪港经济》2008,(1):46-47
香港股市对内地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说到底也是一个陌生的市场。很多投资者会反驳这句话。纷纷会说,我们是十多年前就参与股市的老股民了,A股市场看得多了,熊市也经历了那么多年,什么没碰到过呢?香港不也是股市,不是一样炒吗?如果是这样说的话,那么可能恰恰会因为这种思维而害了这些投资者。所以,绝对不能以A股的眼光和经验去套用香港股市,否则“吃药”的就是你了。  相似文献   

6.
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第一个判断是,大小非问题的解决已经没有可能。在2008年初,我在中国证券界最早提出了大小非是中国股市最主要威胁的观点,并且认为大小非会导致中国股市暴跌并进入漫漫熊市。当时,我的这种观点几乎没人赞同,但现在,实践已经证明我的判断完全正确。把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一古脑地推给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发展,但中国股市却呈反向运行,连续四年熊市,市场指数几经腰斩,最近上证综指又跌至六年以来的最低点,沪深两市平均股价则跌到九年中的最低位,以至于业内业外、海内海外都有人问:中国股市怎么了?  相似文献   

8.
华生 《发展》2005,(3):79-79
中国的股市经历了长达四年的低靡,广大投资者普遍赔钱,损失惨重,长期的熊市加大了金融风险和社会恐慌。那么,熊市什么时候到头?今天,我们可以说,2005年中国股市在多年熊市以来可能首次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9.
李斌 《新财经》2010,(8):62-65
2010年7月4日,经济学家韩志国召集了“中国股市的底在何方”为主题的微博研讨会,并提出了白己的观点:A股市场已经进入超级大熊市,时间至少三年,在中国经济转型趋势没有明朗之前,市场只有反弹,没有反转。  相似文献   

10.
刘亮 《环球财经》2008,(5):62-63
监管者总是希望股市完美,希望股市“慢牛”,因此中国股市在熊市的时候,政府要想办法救市,“快牛”的时候同样要予以打击,其结果往往达不到稳定股市的目的,反而是加剧了股市的振荡。  相似文献   

11.
欣喜之余,人们都在问:这样的涨势能持续吗?这是一次报复性的超跌反弹,还是一次强势反转?这一波反弹能蹦多高?2300点、2500点、还是3000点?中国股市的超级大熊市到底了吗?中国股市新的一轮牛市开始了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11,(3):72-73
1993年,对于更多的投资者来说是苦涩的。这一年更是永远不能忘掉的一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股市第一次真正的熊市开始。中国股市目前只经历过三次崩盘,这其中的一次就发生在1993—1994年,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而在此期间,初出茅庐的证券市场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宝延大战”,这是中国股市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购战,其引发的轩然大波远远超出了事件策划者和市场人士的预料。  相似文献   

13.
运用广义误差分布的EGARCH(1,1)模型,分析中小板市场"牛市"和"熊市"行情(即样本)的波动非对称性。主要结论有:在牛市、熊市中等量"利好"消息与"利空"消息对股市产生的冲击是不对称的:在牛市中,"利好"消息对股市的影响要比相同力度的"利空"消息影响大;在熊市中,"利空"消息对股市的影响要比相同力度的"利好"消息影响大;中小板市场的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熊市什么时候终结?”这是一个困扰国内投资者的悬念。2004年股市留给投资者的是失望与损失,那么,2005年是节节败退,还是否极泰来?转折的时点会不会出现在这一年呢?就目前形势来看,专家认为2005年的股市走出2004年阴霾的曙光已经显现,股市将迎来转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9,(10):44-45
大浪淘沙,剩者为王。 股市的神奇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断上演着:有些人凭借自己过人的天赋和对股市现状的熟稔,畅游股海,斩获无数骄人战绩;而有些人却在股海翻船,曾经的荣耀和光环在大浪淘沙中逐渐褪去,如昙花一现,喧嚣之后又归于沉寂。 2006、2007年,中国有千万个“巴菲特”,现在只有美国还有一个巴菲特,他也犯了错误,刚给股东道歉。以看多著称的中国“巴菲特”们把他的信徒套牢在山顶,而“空军司令”却让他的粉丝们在山脚割肉或者继续空仓,在上涨中备受煎熬。 牛市中人人都能成为股神,但只有熊市才能验证股神的成色。股市里没有专家,只有输家或赢家。  相似文献   

16.
高昌庆 《新财经》2009,(3):68-68
按照往年的规律,春节过后,股市都会迎来一个开门红。果然,牛年开市没有让大家失望。股指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连续上涨了两周。这给在熊市中熬了太久的股民带来了希望,也给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证券分析师们提供了再次说话的机会。虽然这次反弹不太可能成为熊市反转的开始,但还是给很多投资者带来了减少损失的机会,甚至有投资者在这次反弹中还有所收获。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投资者们,经历了牛市与熊市洗礼的证券分析师们,也许会从这次大牛转大熊的经历中清醒并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6日】今年中国股市因涨势如虹而令全球瞩目,但这究竟是牛市还是熊市却反而令人疑惑。虽然从指标性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来看,股指从年初的2600点一路攀升到现在的5000点左右,涨了近一倍,但2月、5月和11月市场的三次暴跌令很多投资者如同身处盛夏里的严寒,惊恐不已。  相似文献   

18.
美联储第17次升息,将美联邦基金利率调升至5.25%,并暗示下一次升息可能性降低。导致华尔街股市当日大涨。据美国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华尔街股市弥漫着2002年10月以来的最悲观气氛,那么,是否会像有些观点认为的“存在2007年引发熊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在2001年7月初,沪深股市处于最高点时以"漫漫熊市的信号"一文准确预见了熊市来临的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日前说,2003年中国股市处于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20.
胡海青  宋林  刘力昌 《特区经济》2005,(10):319-320
我国资本市场已经经历了几年熊市,股价屡创新低,进入2005年之后,整个市场笼罩在一片恐慌气氛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加剧中小投资人非理性的“搏傻”行为。这固然有政策性失误带来的投资价值判断体系紊乱、上市公司质量太差、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力等体制性原因,但经过大幅下跌之后,我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区间到底在那里,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股价到底有多大影响,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投资者行为逻辑出发解释股价形成与波动机理,并对与此相关的文献做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