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淮 《浙江经济》2002,(18):34-3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没有后推的余地在未来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仍是就业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现象。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势骤然严峻。在国有企业职工大量、普遍离开劳动岗位的“下岗”问题之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问题构成了就业形势的新特征。“十五”发展过程将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的过程。按照已经写入“十五”计划的数字,在此期间将有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这相当于“十五”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数和职工人数的18.87%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4,(6):28-30
就业的主要压力已经不在城镇,而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民不买东西,关键是收入不能支持他们大规模消费城市生产的工业品。启动农村市场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主意特别简单。就四个字,“减少农民”。并不是没有地种的农民才是剩余劳动力。导致生产率降低的那些追加要素都是“剩余”的。在10年左右的周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的规模要达到1.5亿至4两亿人。如果把我国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需要6000万农民就足够了。从时间上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已经没有了后推的历史余地。城乡劳动力对有限就业岗位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正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的进程已没有后推的余地 在未来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仍属就业。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现象。在建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60年代初期、60年代末期、70年代末期,我们都曾多次面临过相当严重的就业压力。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就业形势再次骤然严峻。在国有企业职工大量、普遍离开劳动岗位的“下岗”问题之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问题构成了就业形势的新特征。 “十五”发展过程将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的过程。按照已经写入“十五”计划的数字,在此期间将有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4000万是个什么概念呢?2000年末  相似文献   

4.
甘露  潘怀明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21-24
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平等的就业资格,他们仍然是社会排斥的对象.文章以社会排斥为中心概念,通过定性分析和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等要素构成了独特复杂的社会排斥主体系统,共同作用于社会排斥客体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文章最后得出了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础是法制与公共政策要先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社会学思考●·车安宁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据不完全统计,有近千万的职工已经下岗或即将下岗,如果考虑到城镇每年还有一千多万各类毕业生面临择业,以及农村中尚有上亿的剩余劳动力有待寻找出路,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说...  相似文献   

6.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4,(3):B001-B003
2003年,我国经济运行的确创造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也必须看到,一些长期困扰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市场开拓乏力、城镇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都比较大等。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很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和智能开发,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以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经济实行“软着陆”成功,特别是物价涨幅明显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 我国劳动力再就业面临的形势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就业问题包括城镇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若按照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生产的标准计算,“九五”期间我国农村至少有一亿以上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城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软着陆"成功,特别是物价涨幅明显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就业问题取代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业问题,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城镇就业问题,另一部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城镇就业,除了新生劳动力、复转军人的就业外,突出问题是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有的虽然没完全下岗,但由于开工不足而处于不充分就业状态(即非自愿失业);还有集体企业、其他企业的职工下岗或不充分就业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提供,这部分人全国大约有1500  相似文献   

10.
滕超 《黑河学刊》2010,(6):13-14
黑龙江是人力资源大省,黑龙江省农村从业人员近一半为剩余劳动力,面临如何转移到其它产业的问题。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的择业能力、就业稳定性,以及就业后的工作状况和生活环境有较明显的正面影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状况和面临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日星 《浙江经济》2005,(12):38-40
解决“三农”问题的任何政策手段都要紧紧围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这个核心才能起作用。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是一种有效的转移,即能够在非农产业得到就业安置。显然,发展县域经济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为例,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中的经验及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对策建议,为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新方式以及提高培训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  相似文献   

14.
刘军伟  刘华 《特区经济》2012,(7):204-20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突出问题是:规模庞大、教育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素质差等。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原因既包括宏观的制度性及社会性因素,也包括微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体心理性因素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制度性保障机制,运用分类分层模式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闫彩红 《特区经济》2010,(3):205-20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取决于两种力量:推力和拉力。文章分析了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拉力因素,认为推力、拉力没有能够协调并进,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决策困境,进而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6.
白雪 《北方经济》2009,(7):64-6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必然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快速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更有深刻的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经济、制度、人力资本发展等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7.
邢怀凤 《魅力中国》2014,(19):64-65
搞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刺余劳动力充分地就业并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不充分,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加之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这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本文试图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人手,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以找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农民工进城务工不能真正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路径,是平衡和发展城乡经济,从根本上扩大城乡就业容量,自然地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文章据此提出了五项具体的经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南部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的输出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调查中我们发现,南疆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劳务输出中,突出存在着异地就业过程中的生活和社会融入问题。为此,应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20.
狄成杰  朱镇斌 《特区经济》2006,(12):134-135
在中部地区6个省份中,其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已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出来,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等方面原因导致其就业压力仍然很大,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实现中部崛起所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