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农用地分等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基于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现状的分析,介绍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内容,对其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就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应用Arc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龙泉驿区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了划定.研究成果保证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对龙泉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着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佛山市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查,结合外出打工最低工资标准、农田收益、土地租金等因素,探讨基本农田补贴标准。研究得出:基于外出打工最低工资标准与农田收益差异而确定的基本农田补贴标准为2593元/亩·年;基于土地租金收益差额而确定的基本农田补贴标准为1250元/亩·年;基于农保区问卷调查结果而确定的基本农田补贴标准为1400元/亩·年。该补贴标准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基本农田或耕地补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索西南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理想解逼近法、四象限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域中"高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25118.19 hm2,占铜梁区耕地总面积的37.74%,该区域是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最佳区域,主要分布在蒲吕镇、东城街道、虎峰镇与南城街道等区域;"高质量低适宜"与"低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共为26506.1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9.82%,该区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条件区域,主要集中在永嘉、旧县、平滩、福果与水口等乡镇;"低质量低适宜"区域为暂不建设区域,其耕地面积为14936.5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44%,主要集中在维新镇、大庙镇、围龙镇。研究结论:实地调查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其评价结果定量直观,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合理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基于GIS技术支撑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思路。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以GIS手段进行基本农田数据分析、处理为基础,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可形成对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的智能支持,从而基本实现规划成图的自动化,提高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将高质量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要求。作者结合编制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运用GIS技术和相关评价体系,通过对耕地图斑的"评分"、"排序",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依据得出的决策模型划定金溪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共1 586.59hm2,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已达到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为促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高效和深入的展开做好基础工作,也为西南丘陵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划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增加,而农田面积逐渐减少,影响我国的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人口增加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我国必须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本文对大连市旅顺口地区的耕地进行研究,在其原有的耕地现状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能力,对旅顺口地区的耕地进行合理的划定,最终得出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必要性分析,介绍3S技术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技术路线和应用方法,并提出进行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应用Arc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龙泉驿区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了划定。研究成果保证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对龙泉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着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前,我国基本农田面积的划分缺乏真正的理论基础和严格的科学论证;基本农田保护的效果、影响和方式等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影响实际保护工作的可操作性;基于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农用地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科学量化,并结合分析比较法划分基本农田的数量指标,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双重保护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嘉兴市中心城区南湖区部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研究,着重分析了南湖区耕地和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和保护情况,依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原则和划入划出标准,初步形成了嘉兴市中心城区南湖区部分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的巴彦县农村居民点内农地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ArcGIS及ERDAS平台上应用SPOT5遥感影像,结合GPS实地样点测量,研究农村居民点内农地数量的测算方法。研究方法:3S技术与典型样点实测相结合。研究结果:巴彦县农村居民点内农地面积占居民点面积的10.1%。研究结论:影像解译获取农村居民点面积及其内农地所占比重,实地抽样量测农村居民点内农地获取影像解译面积校正系数,测算农村居民点内农地准确值的方法,在东北农村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南省的基本农田保护现状以及基本农田调整的调查与分析,找出了基本农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点问题,就如何合理有效的保护好基本农田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在粮食安全目标引领下,审视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缺失,提出补救举措。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为因应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急盼,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亟待修订。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存在如下缺失:一是其目的条款在内容上存在偏误与缺失,无法充分承载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初衷;二是其基础性法律概念未与粮食安全法律体系内的概念保持一致;三是其制度设计未能充分体现“特殊保护”的立法要求。研究结论:上述缺失亟需通过法律修订予以补救。具体举措包括:应以促进粮食生产为直接目的、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间接目的,增列生态可持续发展为间接目的,以此重构立法目的条款;应统一“永久基本农田”的规范表达,并据此统一话语体系;应废除永久基本农田的占补制度、确立村级“田长制”的特殊监管职责、建立与地力等级挂钩的梯度补贴制度,优化特殊保护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服务国家粮食永续安全目标,面向未来情景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管控数量和明确位置。研究方法:设定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代表性浓度路径(SSPs-RCPs)耦合情景,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模型,构建农业气候条件、地形和连片性、土壤环境健康、农田基础设施四维划定体系。研究结果:(1)2035年、2050年中国大陆人均粮食需求量分别为591.37 kg/a和548.92 kg/a,粮食总需求量分别为8.54亿~8.90亿t、7.35亿~8.13亿t。(2)2035年全国粮食平均可实现生产潜力为(7 729.41±1 699.99)~(7 828.68±1 739.41) kg/hm2,2050年为(8 126.89±1 828.73)~(8 661.90±2 100.90) kg/hm2,其中水稻优势产区位于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小麦位于黄土高原区和黄淮海平原区,玉米位于黄淮海平原区。(3)2035年、2050年永久基本农田理论应保量分别为0.98亿~1.11亿hm2、0.86亿~0.99亿hm2,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份应保量最多。研究结论:遵循底线思维和择优划入原则,2035年将1.12亿hm2的1—5级耕地、2050年将1.02亿hm2的划入1—4级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即可满足我国粮食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6.
The delineation of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will safeguard the production baselin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y securing easily appropriated, high-quality farmland surrounding urban areas, thereby 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use of farmland (especially high-quality farmland surrounding urban areas) facing accelerated urban expansion. This study researched the delineation of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in a typical region undergoing rapid urbanization. By constructing a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model, farmland was classified into matrix, edge, and island farmlands in order to analyze farmland contiguity and fragmentation. Based on the indicator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plans related to farmland, a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was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develop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farmland produ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land spatial contiguity and highly efficient productivity, a delineation model for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was proposed to delimit the permanent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boundaries for high-quality farmland around urban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1) matrix and edge farmlands can intuitively display farmland contiguity characteristics; (2) comprehensive farmland productivit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farmland spatial patterns,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and policy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and (3) there was a high degree of spatial overlap between contiguous and highly productive farmland. The model took both comprehensive farmland productivity and spatial clustering into consideration in order to delineate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which is a beneficial factor in protecting farmland quality and safeguarding sustainable farmland utilization. It can also be used as a control line to limit urban sprawl, guide urban clust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rban land use.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不同空间聚类指数排序识别空间集聚的高质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以期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和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分别利用规则空间聚类算法Loc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以及非规则空间搜索聚类算法AMOEBA构建能在地块尺度上同时反映耕地质量及其空间集聚信息的表征指数,设计相应的排序优选方案,进而快速识别指定数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并进行对比及邻域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AMEOBA算法输出聚类指数并设计相应的排序方案能在研究区识别空间上更为集聚同时具有较高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2)基于邻接关系的邻域定义方式能在研究区取得比基于空间距离的邻域定义方式更好的识别结果。研究结论:应用空间聚类算法计算同时指示耕地质量高低及其空间聚散性的地块级表征指数,并设计相应优选排序方案识别高质量集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对农户具体行为的研究可以直接反映现实情况,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就参与农地流转情况对新疆玛纳斯县369户农户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转包和出租仍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农地以自发流转为主、流转期限普遍较短、农地流转呈现出“非粮化”趋势.通过剖析当前农地流转的现状及呈现出的特点,认为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农地流转的非粮化与粮食安全、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定位等问题,并提出农地流转必须兼顾粮食安全、规范政府职能、大力培育并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土地政策回溯与展望:城市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城市化视角,系统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土地政策演变历程,并对中国未来土地政策进行展望。研究方法:历史回溯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8年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城市化基础;1998—2014年由大量工业园区开发与住房分配货币化"双轮"驱动的土地城市化;2014年新型城镇化提出,开始人口城市化。基于未来改革路径依赖,面向2030年中国人口高峰,从城乡融合方向设想土地配套政策,包括构建分类的住房供应与征税体系、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制度、探索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等。研究结论:中国土地政策的远期方向应是在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引领下的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区域基本农田保护的思考与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加强城市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对维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持续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基本农田保护所面临严峻的形势与压力的基础上,从优化土地利用、美化城市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阐明了保护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我国城市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定位和六点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