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矿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在分析了研究区矿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川秦巴山区油气开发和固体矿产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结合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例研究,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的绿色循环开发策略与建议:完整的矿山环境法规是矿产资源绿色开发的根本保障;完善的规划和严格的环境评价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第一要务;推进矿山相关科学技术创新是提高矿产开发利用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唯一途径,最终使得四川秦巴山区矿业在促进经济腾飞的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的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对支撑区域乃至于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重点开发区的布局受矿产资源的分布、矿业开发的区域优势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共划分为13个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各重点开发区在资源分布及未来开发利用方向上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概念界定,在对矿产资源开发影响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将功能体系划分为资源重点开发区、资源限制开发区(生态)、资源限制开发区(基础条件)、资源优化开发区和资源一般开发区5种类型,并采用矩阵判别分析法构建了功能区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尺度,选择了14种主要固体矿产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我国主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功能区划方案,初步揭示了我国主要固体矿产资源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并提出了针对各功能区的差别化管理政策,以期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空间格局优化和分区管治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四川秦巴山区是国家和省级重点连片扶贫开发区,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洼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和"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的推进下,加强四川秦巴山区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域,以集聚—碎化指数、重力模型理论为依据,结合经济、人口、社会、地理空间等4方面指标从多维度的角度来研究四川秦巴山区现状城镇等级规模、城镇聚集程度和城镇空间关系,并通过变异系数、城镇中心性和城镇发展实力分析,探索城镇等级规模变化趋势,以期为四川秦巴山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和发展提出一定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四川秦巴山区位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米仓山褶皱推覆带和大巴山推覆构造带的交汇部位,经受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的锰、金、铅-锌、钼、铀、铜、石墨、磷和页岩气等矿产的储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墨和页岩气为该区的优势矿产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资源型产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倡导绿色开发,同时增强资源转型能力,积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四川秦巴山区的脱贫致富及绿色循环发展,这对于生态绿色转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秦巴山区属国家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主要是初级加工为主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区域内未实现互联互通,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程度不够,尚不能满足四川秦巴山区走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需求。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特有的条件,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的连片开发、整体扶贫、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全球视野、创新思维提出了"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以工业化发展促进信息化进程,同步推进工业化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努力构建两化融合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走工业绿色化、信息智能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四川秦巴山区面临着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落后的城乡建设现状,同时发挥着生态环境屏障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美丽中国"的视角下来考察四川秦巴山区的城乡建设。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的自身特点和城乡建设现状,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的模式新选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建成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和以农为本做强产业支撑,最后还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四川秦巴山区贫困特征及扶贫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秦巴山区位于川北和川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秦巴山区多年来一直属于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作为"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地区之一,研究其贫困特征及扶贫模式对四川省、秦巴山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秦巴山区的贫困痼疾存在已久,盲目的开发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进一步加重了贫困。通过对主要致贫原因的分析和对创新科技扶贫、旅游扶贫开发扶贫以及新型城乡一体化扶贫等3种模式的SWOT分析,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实施精准扶贫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四川矿产资源概况、资源特点出发,在分析资源地域组合特征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六个资源区,对四川工业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技术范式的视角,讨论现代技术范式的困境,并分析其生态化的转变。通过对四川秦巴山区的现状与问题的归纳与分析,阐明该区需要走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生态发展之路,从而增强基础建设,提升经济水平。结合技术范式生态化转变,探索四川秦巴山区的绿色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出了强化和提升对技术范式生态化转变的认知水平、整合相关产业构建四川秦巴山区技术范式共同体、科技创新支撑构筑四川秦巴山区技术范式升级轨道等具体措施,为四川秦巴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四川秦巴山区作为秦巴山脉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其旅游资源并未完全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通过对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和秦巴山脉三大山脉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秦巴山脉发展旅游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四川秦巴山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发展竞合分析,提出四川秦巴山区与周边城市发展旅游的合作潜力,为实现四川秦巴山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乡村民宿在快速发展下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中国乡村文化的热门选择,成为促进区域旅游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方法 文章选取旅游资源丰富的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携程民宿、美团民宿、去哪儿民宿等多种渠道,统计出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312处,利用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工具获取民宿点经纬度地理信息,结合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此区域的民宿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 (1)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空间分布呈现“全局离散、局部聚集”的特征,其中西安长安区、蓝田县、商洛柞水县、宝鸡太白山区域、渭南华山区域分布较为密集,其他县区分布较为稀疏。长安区和蓝田县的空间集聚现象相对均衡且连片发展广布。(2)乡村民宿集聚分布受旅游政策、人口因素、经济水平、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与交通条件、水系分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结论 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坚持生态保护、改善交通条件、提升美丽乡村水系规划建设、加强乡村民宿与秦岭人文自然资源的联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作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独具特色,发展潜力巨大的欠发达山区,绿色发展之路是四川秦巴山区实现健康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的必然选择。山区绿色发展的软路径,是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主张人口、资源、环境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从制度护山推动环境价值实现、市场塑山加强资源产业整合、教育固山促进人口素质提升3条层层递进的软路径出发,探析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发展之道。提出通过构建绿色制度体系、绿色产业格局、绿色教育模式,推动四川秦巴山区人口、资源、环境绿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四川秦巴山区绿色交通系统构建中的三大要素,农副产品资源、旅游资源与区位资源,与秦巴山区绿色交通运输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农副产品与公路运输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旅游资源与公路运输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以不同交通体系耦合作用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为例,分析了四川秦巴山区绿色交通网络系统与交通运输方式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四川秦巴山区东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如何依赖较为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而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与当前广元—成都等铁路干线密切关联,区位资源、交通运输方式如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密切相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川西的山前地带分布一套白垩系的紫红色夹关砂岩,川西旅游环线里许多旅游景点与该类砂岩有关.如乐山大佛、周公山、东汉石刻、蒙顶山等,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从夹关砂岩的岩性特征、地貌及植被特征、夹关砂岩里的文化现象等几方面初步研究了夹关砂岩与旅游文化二者之问的关系,同时对旅游文化的保护及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补偿是欠发达山区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传统政府主导模式不可持续、市场主导模式有待健全,提出四川秦巴山区应采用政府与市场结合、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可持续生态补偿模式,设计补偿原则、方式和标准;针对四川秦巴山区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提出协调共建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通过建立区际横向补偿机制、完善资源产地补偿机制、强化生产企业环境责任、实行补偿清单式管理等举措,推动实施可持续的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7.
四川秦巴山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很大。但长期以来,受限于地理区位封闭、市场化进程缓慢、发展战略不清晰等因素制约,当地宝贵的发展资源陷入沉寂状态,后发优势一直未充分发挥,贫穷落后的整体面貌未得到彻底改变。从秦巴山区资源禀赋的结构性特征出发,抓住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契机,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借鉴罗斯托经济起飞模型,研究提出"一航·一体·两翼·三轮"起飞战略,作为四川秦巴山区绿色跨越发展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顺应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力求打造秦巴山区对于世界与中国的价值地位,就要在了解秦巴山区旅游行业中游客需求、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梳理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独有特点、旅游产业的业态及构成,优化秦巴山区旅游发展的空间协调性,不断开拓绿色循环发展道路,探索绿色支撑体系,以便促成推动秦巴山区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对于实现四川秦巴山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