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婷  杜建智 《经济师》2009,(1):44-45
资本积累理论是《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形式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通常是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累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00,(9)
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也就是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为资本使用 ,从而增大资本总额 ,进行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所谓资本积累规律 ,是指资本积累规模越大 ,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 ,可变资本也就越大 ,从而职能资本增长的规律和能力越来越大。可见 ,资本积累规律受制于资本积累规律 ,而资本积累规模主要受剩余价值变化的影响。一切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 ,如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所用资本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预付资本的大小等都会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资本积累规律…  相似文献   

3.
杨梅 《时代经贸》2006,4(12):55-55,57
资本积累理论指出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理论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不同融资渠道,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外源性融资和内源性融资。从广义上讲,资本积累包括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实现自身的资本积累,从而扩大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4.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从一国范围内考察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积累在国际范围内的作用日益加强,这种作用与其在一国范围内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拟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粗浅意见。资本的积累无非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因此,资本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扩大的过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资本积累使大批小生产者加入无产阶级队伍之后,资本必然要加紧向世界落后地区和国家渗透,使资本积累在世界范围内的作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由“资源观”逐步转向“知识观”。商圈内部零售企业知识资本积累的路径,应为通过“区位品牌”效应扩大人力资本存量,通过个体知识组织化促进人力资本价值增值 通过组织结构创新与组织学习进行结构资本积累 通过“消费资本化”与客户参与服务创新进行客户资本的积累。零售企业知识资本积累也有利于商圈成长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刘晓欣 《当代财经》2005,(12):10-13,65
随着金融全球化,一种新的、与传统资本积累相对应的价值化积累方式正在形成,其积累内容为价值形式表现的虚拟资本,资本积聚与增殖的形式特征是“以钱生钱”。在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开放的条件下,重新认识当代资本积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同劳动、价值等概念一样,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也有两重性:它的社会属性是剩余价值不断增殖和资本化的社会条件,在形式上又表现为流量资本;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物质体现,表现为存量资本。两者在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随着生产与分配职能的衔接和转化得到辩证的统一。从中还可以看到:规模报酬递增是在资本积累和扩张的社会过程中作为历史规律呈现出来;而边际报酬递减则伴随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下降而产生,是相对静态的分配领域的特殊规律。这种解释克服了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理论缺陷,为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提供了线索,并显示出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中国改革过程中的资本化运动, 既不是旧中国用以剥削工人为外国资本家、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那样意义上的“效仿”; 也不是照搬西方模式盲目“引进”的西式“复兴”; 同时也相异于某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私有化进程中的“休克疗法”或“大爆炸”式“转型”。它是兼用“激活”资本技术范畴内的功能与“消解”历史范畴资本过度表现的矛盾这样两个方面的技巧, 使其尽可能在“激扬”的环境中有效而有序运行的富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产品创新与资本积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将产品创新问题纳入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孟捷教授的论著是突出的代表。他在资本积累基本矛盾(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的基础上引入产品创新来分析长波,是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研究上的一个重大的进展。但是,孟捷的论著中也提出了一些有待斟酌的观点,同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譬如,第一,引入产品创新,是否会动摇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基础?第二,马克思关于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理论是否因产品创新的引入而死亡?第三,如何在资本积累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引入产品创新来解释长波?本文依次探讨了这些问题,力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这个重要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空间生产视角下广州里仁洞“淘宝村”的空间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广州市里仁洞村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资本积累和权力关系视角揭示淘宝村空间变迁过程、资本积累及其背后的权利关系。研究表明:1自1990年代以来,里仁洞村经历了从传统村落—工业村落—城中村—淘宝村的空间变迁,在此过程中其资本累积和权利关系也发生相应变化。2在传统农业村落时期,主要依靠种植番薯、水稻等农产品获得农业资本积累;在乡镇工业化时期,通过把原有的集体土地出租转化为工业生产资料,依靠厂房等供给和分红获取资本累积;在城中村和淘宝村阶段,村政府通过宅基地重新分配和住宅新村建设,村民住房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村落空间也成为资本化空间。3与此同时,以潮汕人为主的外来人员大量涌入,从事淘宝电子商务及相关服务业,本地村民的社会联系弱化,外来者成为权力主体,通过地缘、亲缘关系,形成生产、生活中的权力共享。  相似文献   

11.
知识型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新的生产能力而从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是连接科学与直接生产过程的中介。知识型劳动具有生产性、倍乘性与稀缺性等多重属性,也就是说,资本家雇佣的知识型劳动力既可以生产剩余价值,也能够帮助资本家从全社会的总剩余价值中分配更多份额。在平台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台资本支配知识型劳动力构建“中心—非中心”生产资料网络,达成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网络化。平台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就此形成了协作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围绕剩余价值分配展开的竞争关系。数字平台具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使平台资本具有天然的垄断倾向。当平台资本扩张至完全掌握剩余价值实现的决定权之时,即垄断性占有网络中心节点的生产资料时,就可以控制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此时,在平台资本攫取的剩余价值中,依靠垄断势力从产业资本手中转移的剩余价值占比更高。而垄断势力的确立需要知识型劳动力,因此,资本之间竞争的背后是知识型劳动力之间的竞争。当平台资本控制剩余价值分配时,会对产业资本的积累形成抑制,最终对全社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型劳动力的再生产形成阻碍。  相似文献   

12.
魏建中  陈亮 《经济论坛》2004,(22):12-13
1.关于“资本”概念。对“资本”概念做最深刻和最具洞察力解释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认为,资本就是能为资本家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或者说是能使“价值”增值的“价值”。其公式为:G—W—G’,即,G’=G △G。其中,G为资本,△G为由G所产生的剩余。依据这一资本公式,“资本”概念应具有四个内在的性质。其一资本是投资的结果。其二为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利,也就是为了马克思资  相似文献   

13.
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对于正确分析价值自我扩张、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变量、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要区分一般生产劳动和资本生产劳动。只有在生产中所从事的劳动才是一般生产劳动;资本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剩余价值生产标准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的绝对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前,资本运行规律已不再局限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等传统模式。在科技的助力下,个别资本试图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呈现出多重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的乱象。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依旧警醒我们在发扬好资本文明面的同时,也要时刻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的苗头。长期来看,如果放任资本肆虐,将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方面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新时代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资本特性,把握好资本运行规律,在经济实践中多措并举以防止我国陷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主宰,坚守社会主义社会资本的“人民属性”,更加科学地、充分地发挥好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资本?     
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是说:“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我觉得这样表述会造成不变资本也能产生剩余价值的错觉。  相似文献   

16.
乡村社会正在形成混合外来强势资本与内生资本的多元化资本格局。豫南李村的土地经营实践表明,"小大户"作为乡村内生资本的人格化主体,其在土地自发流转与雇佣额外劳动力的基础上,以"共生式积累"的方式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同构型的"小大户"与农业雇工间结成"共生式积累结构",并以生产联合与人情主义策略实现了有限性的资本积累和正向的社会功能。与外来强势资本不同,乡村内生资本不能采取刚性和分离化的资本积累结构实现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提取。据此对乡村内生资本积累形态进行分析可为修正理论化的资本积累范型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思想,即“资本主义崩溃理论”,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根本原理,是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得到充分证明的科学结论。但马克思是怎样根据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呢?资本主义骨溃的客观经济逻辑是什么?为些问题非常有必要再认识。本文根据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提供的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理论,对“资本主义崩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了劳动本体论思想,这一思想分别在“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劳动价值论”中“商品”这一研究起点的选取、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商品拜物教理论,“货币转化为资本”中“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的买和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工资”中工资的本质、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资本的积累”中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一系列论述从未脱离马克思以劳动为本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平台企业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市场力量,虽然能够推动数据要素流动助力国民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但容易导致资本无序扩张引发“数字剥削”和“数字统治”现象。本文以美团外卖平台为案例,基于一手数据资料深入考察了平台企业数据资本化过程及运动规律,研究发现,平台企业中的数据资本在进入生产环节前必须依次经历数据资源化—数据要素化—数据要素商品化三个特定阶段;数据要素的生产过程仍然是数据资本雇佣劳动并无偿隐蔽占有剩余价值的过程,但该过程有别于传统产业资本,具有了以“网络暴力”完成原始积累和借助数据控制完成一般积累的双重特殊性。数据资本从本质上看属于新型数智化不变资本的范畴,其增值的来源仍然是数字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数据资本作为一种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资本,内部却天然地包含着无序扩张性和边界性之间的矛盾,该矛盾实质上是生产社会化同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在平台经济中的外在表现。对平台企业数据资本本质及运动规律的分析有助于各级政府积极规范平台企业行为,从而积极引导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综观《资本论》三卷,马克思从三个层次上分析了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形式:第一,马克思在论述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时指出:“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按其实际内容来说,就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过程,而不论这种扩大是从外延方面表现为在旧工厂之外添设新工厂,还是从内含方面表现为扩充原有的生产规模。”第二,在分析企业利用折旧基金进行局部更新时,马克思指出:折旧基金“可以用来扩大企业,或改良机器,以提高机器效率”,这样,企业就会实现“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