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骏 《国际融资》2008,(9):32-33
通胀预期减弱、PPI向CPI传导能力弱于预期、全球经济将持续放缓等因素表明,中国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通胀压力已经比年初减弱。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增长下滑和资产市场进一步下行调整的风险在增大。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应适度放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应该放缓,企业融资渠道应该拓宽  相似文献   

2.
左小蕾 《金融博览》2009,(20):16-17
从去年i1月以来,为力挽经济下滑的态势,货币政策开始积极创造宽松的货币环境。令年上半年,新增贷款突破7.37万亿,M2增长达28.46%,不仅令通胀成为关注的焦点,也引发货币政策将面临两难的讨论。稳定经济增长需要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会对通胀预期形成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应对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无能为力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贷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无效的观点不仅荒谬,更严重的是会延误治理经济衰退的时机.由于激进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抑制负反馈循环形成的效果,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反而会比正常时期更为显著.货币政策能够在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治理因危机而引发的经济衰退风险的基本思路.应对金融危机,货币政策不应无所作为,而应担当重要角色.货币政策的作用不仅在于可以通过常规和非常规的政策工具来防止危机时期经济过度下滑,还在于当金融市场开始恢复或出现通胀风险时,货币政策可及时给予快速反应,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必要时进行反向操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1996年1月-2016年6月的通胀缺口、产出缺口、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数据为基础,运用LT-TVP-VAR模型分析了货币当局的时变反应特征和调控模式。从中得出结论是:我国货币政策与通胀缺口和产出间的依存关系具有门限效应,央行存在非对称偏好, “价格型”货币政策有规避产出收缩偏好,“数量型”货币政策有微弱规避通货紧缩偏好。就效果而言,“价格型”政策治理通货紧缩效果较好,而“数量型”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刺激产出增长和抑制经济过热的效果较好。由此提出“新常态”时期的三方面政策建议:一是理性看待并适应经济增速放缓和物价水平下滑,配合宏观经济结构性调整制定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二是以扩张性利率政策来诱导适度通胀,并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主为经济增长托底;三是加快完善利率的市场传导机制,为提升“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通胀高企,美联储货币政策发生转向,开启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的影响体现在:中美贸易差额或将回落、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商业银行应深入分析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对自身经营活动的全面影响,警惕变化带来的风险,同时在风险中把握业务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向威达 《证券导刊》2011,(42):18-18
10月通胀的大幅下滑以及未来通胀持续回落,增大了货币政策调整空间,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从加大新增信贷投放和公开市场操作入手.不排除央行年内调整差别存准率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区别预期通胀与非预期通胀,对大类资产的当期通胀对冲作用进行了分析与实证研究,通过选用跨越不同经济冲击周期的数据,并结合不同的货币政策周期,研究了现金、债券、股票、大宗商品、房地产以及股票不同细分行业和风险因子对预期与非预期通胀的不同对冲特性。  相似文献   

8.
<正>本轮货币政策的应对特征更多取决于当下通胀和经济的实际状况。文章指出美联储如果想要更低的通胀,就必然会对经济衰退有更高的容忍度。而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可能会促使美联储在通胀还未到达目标值的情况下,将货币政策重心转向。欧洲加息较晚,在严重的滞胀格局下,欧央行在加息节奏上,或以更快的速度来达到目标利率,此后再进行观察,依据经济下滑的状态来确定停止加息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至2007年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历史回顾和实证分析,认为:在此期间,我国货币政策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在稳定汇率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后货币政策应以创造稳定的低通胀环境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的目标,但同时也要防止汇率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10.
《证券导刊》2011,(37):21-21
股市复苏仍需等待 股市复苏有三大信号:其一,经济构筑底部完毕,去库存周期结束;其二,通胀趋势性回落2—3月,货币政策实质性松动,其三,大规模财政刺激,出口出现类似于08年的恶化。短期来看,由于经济在持续下滑,货币政策放松还有待  相似文献   

11.
“适当”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 1998 年下半年至1999 年以来, 中央银行采取 “适当” 的货币政策, 以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在我国已经发生过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胀的情况下, “适当” 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呢? 本文从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一般关系着手进行分析, 并结合 “适当” 的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特征, 得出在近期我国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但远期通胀压力仍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至2007年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历史回顾和实证分析,认为:在此期间,我国货币政策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在稳定汇率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后货币政策应以创造稳定的低通胀环境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的目标,但同时也要防止汇率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型时期中俄货币政策目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和俄罗斯近年来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经历,并针对两国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虽然中俄两国采取了相同的货币政策框架,但是却取得了不同的结果,中国的货币政策成功的控制了通胀,而俄罗斯的实际通胀率却始终高于其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泰勒规则,我们进一步对中俄两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中俄两国货币政策都采取了相同的反通胀的政策立场,但俄罗斯货币政策在稳定通胀的同时,还将稳定汇率作为了货币政策主要目标,这也是造成两国货币政策不同绩效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和通胀上升双重压力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应该是坚持以反通胀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持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巨大的信贷投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恢复增长的“头号功臣”。而这种史无前例的高速信贷投放也导致了通胀预期、资产经济泡沫等风险。而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综合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给适度增加和合理的贷款结构,支持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人民银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的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但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后危机时期,为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我国回归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调整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具有一定效果,但是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过程中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状态,价格指标高位运行给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加了风险。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宏观政策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变化趋势的重要变量。宏观政策发力须解决好“针对什么”“机理是什么”“底线在哪里”“着力点在何处”四个重要问题。从风险理论来看,财政货币政策发力应转向“风险管理”,财政货币政策要对经济风险、财政风险、金融风险以及通胀风险进行权衡,基于风险权衡,拿捏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避免过犹不及。财政货币政策发力的底线在于通胀率,着力点在于修复资产负债表损伤。  相似文献   

17.
克服货币政策的“流动性陷阱”:日本的经验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坤 《福建金融》2007,(1):51-53
日本在始自上世纪90年代初的长期经济萧条中落入了“流动性陷阱”,传统的货币政策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日本政府和货币当局为此采取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再辅之以金融改革和其他经济改革措施。而自2002年起的持续经济景气回升,使日本于2006年7月作出结束零利率政策的决策。此次摆脱经济萧条和“流动性陷阱”似乎已成定局,但也留下令人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积极的扩张的宏观政策,效果显著.但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造成了通胀预期甚至通胀风险为后危机时代紧缩政策的退出埋下了伏笔.一旦宏观政策由宽松转为从紧,不断上涨的房价,也将会因此受到极大影响.而我国的房价一旦下降,扩张政策形成的大量银行房贷有可能形成银行巨额坏账,在给银行带来巨大信贷风险的同时也完全有可能引发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危机.本文主要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结合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相关变量的关系,预期得到货币政策显著影响房价的结论.另外通过VaR模型与压力测试,分别从房地产开发贷款还款逾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两方面,来分析房地产价格下降的幅度对银行净利润的影响,从而预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退出力度,最终通过阐述扩张性货币政策退出之后可能会形成系统性房贷风险甚至银行危机的机理,达到帮助银行规避系统性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通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通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时期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非对称,银行信贷配给的强度和范围不同,萧条和繁荣时期价格变动的灵活性有异,以及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居民通胀预期对央行沟通信息的反应,并与常规货币政策操作引导通胀预期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央行的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均对我国通胀预期具有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更有效,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未能较好地发挥管理预期的作用。因此,今后我国央行应更多地采用央行沟通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