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都市空间中的广告是消费社会不能缺失的基本构成元素.是都市人不能选择也不能回避的视觉影像,它们影响消费情绪.格式化消费欲望,同时也构建起了都市的空间风格。 相似文献
2.
吴希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8(4):120-124
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从消费社会的角度来看,广告文化具备符号化、视觉化、时尚化和鼓励炫耀性消费的特征。在消费社会,广告通过建构商品符号意义,强化、误导目标受众的身份认同,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来助推消费心理,夸大其对心理满足的功能。它深深地受到商品逻辑的制约,反过来以商品逻辑瓦解原有的社会价值结构和秩序,并在与媒介的同谋中,广泛而持续地干扰媒介传播,刺激着消费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的负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武汉市民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市民文化消费蓬勃发展,但依然存在不足。武汉作为一个中游城市,其发展空间还有待提高。本文从武汉市民日常消费行为习惯着手调查,分析出当前为阻碍城市文化消费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推动武汉市的文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产群体的消费文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麓怡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1):122-123
中产阶层正在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主力,这个群体的消费文化特点表现为崇尚商品文化,品牌与身份消费符号化;品味的符号化,对最终产品的文化体验需求增加;消费与生产的同一化,消费文化生产着个人的社会身份价值,群体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文化为社会分层研究这一经久的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通过对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消费文化理论的论述,分析其蕴涵的社会分层思想,并深入探讨消费文化的四个社会分层特征,以此进一步阐明消费文化与社会分层之间的三个方面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麓怡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5(4):124-128
方方的小说《树树皆秋色》、《出门寻死》以她对"女性生命运的关注"的取向选取女性日常生活的原生场景描写,她们的消费行为蕴涵的符号标识了她们各自的阶层和群体,显示了她们之间的区隔,读者可由此体察作品人物.传统习俗与文化将女性消费作了亚范畴地位的规制,女性的消费也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的.她们既有通常的男权社会所期待的女性角色的消费,又有中国式的女性代理消费.通过文化分析研究,可对女性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能够深入当代消费社会机制的更为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李韦韦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6-28
后工业社会(大众消费社会)开始出现以来,消费方式身份认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法国著名后现代理论家尚·布希亚对消费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们通过消费各种作为符号的物品,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在理解布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对消费文化进行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空间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空间表现人,又通过人赋予空间以意义。茅盾的上海情结有别于其他现代中国作家,他借《子夜》中吴公馆这一空间,以审视的姿态,把上海放在一个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宏大视野下来观照,既有对生产文化、传统文化、消费文化的叙述,还有对关于工农运动的政治文化的书写,并赋予吴公馆这一独特空间以强烈的都市形象意义:既是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也是作家对畸形消费文化的否定,同时,还是对政治文化的遐想与探索。吴荪甫血本无归被迫出走上海的结局,表现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也表现了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背景下其他各种力量的冲突。昊荪甫的失败并非个人性格所致,而是理想与现实互相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陈晓敏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10-12
城市女性消费是消费主义文化中的典型。城市文化诱导着女性的消费,女性消费文化在城市文化中养成、熏陶出来。将城市中的女性消费纳入消费主义的文化框架之中,是因为女性消费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从城市文化、社会性别视角研究构建女性消费,引导女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消费主义于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美国,而今已漫延于全球,消费时代全面降临。美丽消费作为消费时代的具体体现,被人们所关注和熟悉。本文就消费主义产生的经济与心理原理作粗浅分析,并以美丽消费为例,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就现代消费的特点及误区做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相邻省份间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存在空间相关性,而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也可能存在空间效应。利用30个省市1999—2008年的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作用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运用计量经济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与预测,为科学地制定消费政策、正确地引导居民消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刘丽琴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8,21(2):32-37
文章采用2005年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截面数据,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进行基本消费支出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和弹性分析。发现其中存在恩格尔系数依然偏高、居民消费不畅、住房消费偏低、社会化消费比重偏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和建立积极的消费体制等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确定性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转轨加速,使得消费者面临着许多未来的不确定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出现了变异.应用不确定性下的消费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性动机,可以得出结论:转轨时期由制度变迁导致的支出不确定性对消费者影响很大,城镇居民的不确定性感受更多地来源于支出的不确定性.因此,当前的政策措施应主要放在减少居民支出的不确定性上. 相似文献
16.
刘丽琴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21(2):32-37
文章采用2005年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截面数据,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进行基本消费支出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和弹性分析.发现其中存在恩格尔系数依然偏高、居民消费不畅、住房消费偏低、社会化消费比重偏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和建立积极的消费体制等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都市圈视角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南京都市圈为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都市圈空间一体化的趋向日益明晰。都市圈内各城市自然禀赋的相近、文化资源的融合性、产业集聚性以及消费市场的集中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六大特征和三重圈层发展态势,呈现出市场导向带动政策支持、产业链拉长的新格局。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各城市应制订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资源优化组合、产业集群升级,以提升整个都市圈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比较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的数据资料,从城乡居民的消费品拥有水平,消费结构变化的态势分析了城乡消费水平的变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差异进行比较和实证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同当期的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随着城市改革的推进还有扩大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仍是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最基本的结构特征.文末探讨了城乡消费差异形成的原因及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构建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多维指标,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异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发生率,对其文化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并对其不同文化类型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作用机制显示,促进收入水平与认知能力的提升、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是互联网使用推动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影响机制。因此,积极推进“互联网+文化消费”模式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永兵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30(6)
以消费倾向的大幅下降为标志,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在近十几年来的转轨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基于对中国经济转轨特殊现实的分析,得出了解释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支出的不确定性假说。抽样调查结果和实证检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