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舞蹈的典型代表,是体现土家族古老民俗的传统民间舞蹈,主要表现了土家人祭祀祖先、生产生活的场面。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日益逼仄,土家族摆手舞发展也面临岌岌可危的消亡局面,传承与发展刻不容缓。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与保护建议,重视非遗传承人培育,发挥政府非遗保护职能,加强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古村落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尝试提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探索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谭雪 《魅力中国》2011,(20):296-297
历来对土家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湘西、鄂北等地区,对重庆范围土家族的研究并不够。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为背景,主要从石柱土家族祭祀仪式的由来及传承现状、祭祀群体心理表现方面对渝东南土家族祭祀仪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一种城市反哺农村建设的旅游活动,是连接都市与农村的纽带,它将政府、企业、农民、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湘西地区农村全面脱贫之后,“三农”工作的重点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旅游。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表现及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针对目前湘西地区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培养人才、完善培训制度等方面探讨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客观分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为湘西州)土家族、苗族的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开发资源优势以及在发展中民族文化逐渐消亡的问题,从开发定位、开发重点、区域合作、社会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湘西州乡村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壮族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壮族乡村曲艺开始呈现出逐步衰落的迹象。我们可以通过“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四位一体的联动化发展路径,即:通过“双管齐下”的抢救、“内外兼顾”的保护、“动静结合”的传承、“合理有效”的开发,推动壮族乡村曲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信息和乡土文化的载体,是乡愁寄托的精神家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古村落日益消亡或被现代物质重构取代,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是保护和延续古村落文化的模式之一,但在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困境。本文从资金投入、人才保障和政府行为等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探讨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广东石塘古村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拥有丰富多彩的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发展存在古村落保护和营销宣传不力、文化传承压力大、管理与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缺乏深度体验等问题,从全域旅游视角提出石塘古村优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旅游体验经济、完善古村落保护与管理体系等旅游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桂北地区分布着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导致经济较为落后,而印染技艺作为少数民族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如何用印染技术对其工艺品进行再设计,对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桂北地区印染类工艺品的创新设计研究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印染技艺发展旅游工艺品,为当地旅游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打赢桂北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推动桂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印染类工艺品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问题。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实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民族文化旅游地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要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并持续向前发展。在遵循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下,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环境保护、居民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内容的系统工程。以生活情境体验与历史文化感知为基础的"香山印象"体验营销模式设计古村落发展路径,实质上是以人的居住实现中山古村落活态保护和持续发展,这为实现以上多重指标内容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熊欢欢 《老区建设》2013,(16):37-38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速,古村落作为一种非常特殊而脆弱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与保护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针对江西省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古村落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历史悠久的南京市非遗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传承队伍薄弱、乡村地区非遗濒危和创新发展不足等问题。文旅融合为保护传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出路。文章提出南京市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有数字化、全域化、品牌化、体验化和网络化5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张家界市地处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从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工作;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投入与保护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打造非物文化质遗产活动经典品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杨群 《特区经济》2021,(1):99-10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古村落文化是古村居民为适应当地环境、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对研究深圳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文旅融合对深圳古村落发展的意义,并对深圳古村落文旅融合保护与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充分挖掘深圳古村落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深圳文化旅游品质,实现旅游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在历史长河中传承悠久、相对固定并具有特色文化底蕴的村落。黄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传统村落的主要富集地,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有30个,占青海省总数的24.4%。这些传统村落是由自然、历史、宗教、艺术等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进而构成了特定的文化区域与生活空间,呈现出多维的人文价值。本文通过分析黄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就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惟一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规划的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下辖七县一市,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272万人,土家族、苗族约占3/4。湘西特殊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市场经济条件,决定其难以采用工业推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而应充分利用后发展优势,正确选择支柱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公共财政在支持湘西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古村落是乡土社会的载体与乡土文明的见证。新时代背景下,对乡土文化的传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潜在力量,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以江西古村乡土文化的整体性挖掘为例,通过对古村乡土文化价值的再认识,阐释传统村落空间丰富且厚重的文化遗产,以推进现代化转型为途径,促进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湘西民族地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文章通过对生态农业产业群现状研究分析,结合产业群建设模式研究,对比已有的成功范例,得出适应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的途径。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保护生态积极发展农业,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均衡关系一直倍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旅游开发历程、现状深入的调查,对西递、宏村两种旅游开发模式下的经济、社会影响做了比较,指出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实施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Community—Baced Development)的同时融入企业经营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探索适宜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