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顾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遗失,挽救传统民俗文化,刻不容缓。将社区教育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领域,从教育的视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夫子庙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依托"东水艺苑"社区民间艺术馆,先后在辖区学校建设民俗文化教育基地,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基础教育中加强传统民间文化教育意义重大,值得探寻。  相似文献   

2.
冷嘉铭 《科技和产业》2023,23(14):59-65
针对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面对的现实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对岭南传统艺术影像档案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研究得出,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应当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为非遗保护传承赋能。通过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的建设等多种方式,让数字化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当中。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留下的文明财富,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明与智慧,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009年"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尔滨冰灯冰雕艺术传播不仅是哈尔滨文化的传播,还是民族精神的传播.针对哈尔滨冰灯冰雕的传播与保护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4.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方式和传统形态而存在于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文化失去原有的本真性和特点。如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好传统文化,保护好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后人在文化的多样性选择时具有更多的余地,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的。本文在分析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成都旅游经济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弘 《特区经济》2009,(7):193-194
为了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增强保护意识。本文通过对成都地区旅游开发工作当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引起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密切关注,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进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6.
"德都蒙古"是指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蒙古族以及祁连山北部居住的甘肃肃北蒙古族.如何保护和传承"德都蒙古"文化,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对指导当地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及其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民族认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法主要对于"德都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传承人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应是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重要内容。泛珠三角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价值珍贵的特点,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在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背景下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协调统一区域立法,引入商标权保护模式综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建设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实行区域商标战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构建;四是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监督机制,防止破坏型开发、利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卢林 《魅力中国》2014,(10):94-94
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当代快速的全球化、现代化使得城市的同质化空间和同质化文化问题非常突出。为了彰显城市的特色和形象,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是老城区,而老城区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分布地区,因此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活化再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简介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续氛围、营造空间、活化利用、保护结构和强化意识等建议,指出城市更新应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遗产本身,还包括遗产所依托的建筑空间、街区环境、社区结构。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从而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适应当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针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体系的构建、开发利用、宣传推广和抢救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张家界市地处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从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工作;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投入与保护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打造非物文化质遗产活动经典品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自有的文化记忆。中国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愈加重视旅游质量。目前,旅游业开发领域在不断扩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步成为重要的人文旅游开发资源。这也迫切要求我们要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为子孙后代在文化选择上提供广阔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为旅游地创造经济价值。海伦剪纸作为黑龙江省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赫哲族是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地区有发展特色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赫哲人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然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却有濒临消亡的趋势。如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开发给赫哲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让民族文化的自我调控能力发挥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升华,达到保护与开发共羸。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启 《特区经济》2010,(1):249-25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维护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模式,然后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之一,花鼓灯文化生态村是新时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益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接受检验。在和谐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以花鼓灯文化生态村为保护基地,必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其保护的一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考虑其优势及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以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施情况,提出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和知识产权制度层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探索令全国瞩目。借鉴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促进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西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法制化、规范化,这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地方立法的内在动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构建国际与国内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这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地方立法的外在依据。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立法,要坚持"开发与约束相结合"的方针,处理好保护、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可借鉴其他地方立法的成功经验,同时明确西藏地区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